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海燕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闽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文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学

主题

  • 4篇丙烯
  • 4篇丙烯酸
  • 3篇淀粉
  • 3篇木薯
  • 3篇木薯淀粉
  • 2篇乳液
  • 2篇乳液聚合
  • 2篇树脂
  • 2篇吸水
  • 2篇吸水树脂
  • 2篇反相
  • 2篇反相乳液
  • 2篇反相乳液聚合
  • 2篇高吸水
  • 2篇高吸水树脂
  • 2篇超声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研究
  • 1篇水性
  • 1篇水性树脂

机构

  • 5篇闽南师范大学
  • 4篇漳州职业技术...

作者

  • 5篇郑海燕
  • 4篇蓝志福
  • 4篇陈建福
  • 4篇庄远红
  • 2篇魏玲珊
  • 1篇陈文欣
  • 1篇刘琳慧

传媒

  • 1篇合成树脂及塑...
  • 1篇福建热作科技
  • 1篇井冈山大学学...
  • 1篇闽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4
  • 3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超声活化淀粉与丙烯酸反相乳液接枝共聚研究
2014年
采用超声波对木薯淀粉进行活化,以油酸失水山梨醇酯Span 80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混合乳化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环己烷为油相,研究了反相乳液体系中淀粉与丙烯酸的反应规律,考察了各工艺条件如超声活化时间、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时间、单体淀粉质量比等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考察的范围内最佳的反应条件为:淀粉超声活化30min,反应温度50℃、引发剂浓度1.59mmol/L、反应时间120min、单体淀粉质量比5.5、乳化剂用量6%、油水比1.2.在此反应条件下,单体的转化率,接枝率,接枝效率分别为96.1%,81.9%,85.8%.超声波活化破坏木薯淀粉颗粒的结晶结构,能显著提高淀粉的接枝共聚反应活性.
陈建福庄远红刘琳慧郑海燕蓝志福
关键词:木薯淀粉丙烯酸超声波反相乳液聚合
基于超声活化的淀粉-丙烯酸高吸水树脂的制备及性能被引量:4
2013年
以经超声活化的木薯淀粉、丙烯酸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剂,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淀粉-丙烯酸复合高吸水树脂。分别对丙烯酸与淀粉的摩尔比、中和度、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进行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并通过极差、方差分析对影响材料吸水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的反应工艺条件为:丙烯酸/淀粉摩尔比9、中和度77%、引发剂用量0.5%、交联剂用量0.085%,在此条件下所合成的淀粉-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吸水率为1554 g/g。该树脂具有较强的耐盐性能,在NaCl、MgCl2、FeCl3溶质溶液均能发生吸收,且在60 min左右均可达到饱和,饱和时吸液率分别可达到145、83、35 g/g,且树脂具较强的保水性能,在25、50、75℃的恒温水浴条件下放置16 h时,树脂的保水率分别为80.1%、61.2%、42.2%。
陈建福庄远红郑海燕陈文欣蓝志福
关键词:木薯淀粉丙烯酸吸水性树脂耐盐性保水率
超声活化淀粉与丙烯酸反相乳液聚合动力学研究
2013年
以油酸失水山梨醇酯Span80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混合乳化剂,环己烷为连续介质,过硫酸铵-硫代硫酸钠作为氧化还原引发剂,研究了经超声波活化的木薯淀粉与丙烯酸在反相乳液体系中的接枝共聚反应动力学,分别考察了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淀粉浓度、乳化剂用量对接枝共聚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考察的范围内的活化能为29.85 kJ/mol,动力学关系式为:Rp∝[I]0.88[M]1.47[St]0.945[Ws]0.586。
蓝志福庄远红郑海燕魏玲珊陈建福
关键词:丙烯酸转化率反相乳液聚合
林语堂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关系的历史审视
1930年代,大革命失败后,许多有志之士急切而热血地寻求革命的出路。这时期,左翼群体愈发壮大,左翼文学也更加蓬勃发展。左翼文学思潮在社会形势的推动下如波澜壮阔的大潮,对当时的文坛和社会产生了巨大冲击和影响。而这时期,林语...
郑海燕
关键词:左翼作家联盟文艺美学
文献传递
木薯淀粉-硅藻土-丙烯酸复合高吸水树脂的制备被引量:11
2013年
以木薯淀粉、硅藻土、丙烯酸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木薯淀粉-硅藻土-丙烯酸复合高吸水树脂。分别对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丙烯酸与淀粉的摩尔比、中和度、硅藻土用量进行单位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并通过极差分析对影响材料吸水率的因素做统计分析。最佳的反应工艺条件为:以丙烯酸单体质量为基准,引发剂用量0.55%,交联剂用量0.06%,丙烯酸与淀粉摩尔比10.5,中和度75%,硅藻土用量18%。在此条件下合成的木薯淀粉-硅藻土-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吸水、吸盐率分别为912 g/g,94 g/g。
陈建福庄远红郑海燕魏玲珊蓝志福
关键词:吸水树脂木薯淀粉硅藻土丙烯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