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那娟娟

作品数:16 被引量:58H指数:5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理学
  • 2篇电气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7篇血液相
  • 7篇血液相容性
  • 7篇相容性
  • 5篇血小板
  • 5篇金刚石薄膜
  • 5篇类金刚石
  • 4篇蛋白吸附
  • 4篇四氯化碳
  • 4篇脱氯
  • 4篇纳米
  • 4篇纳米铁
  • 4篇纳米铁粉
  • 4篇类金刚石薄膜
  • 4篇降解
  • 4篇DLC
  • 3篇石墨
  • 3篇脱氯降解
  • 2篇血浆蛋白
  • 2篇血小板粘附
  • 2篇血小板黏附

机构

  • 16篇四川大学

作者

  • 16篇那娟娟
  • 10篇冉均国
  • 9篇李伯刚
  • 9篇尹光福
  • 5篇苏葆辉
  • 5篇殷杰
  • 5篇苟立
  • 4篇郑昌琼
  • 3篇李维俊
  • 2篇刘彩兵
  • 1篇王瑞波
  • 1篇丁雪

传媒

  • 4篇生物医学工程...
  • 3篇四川化工
  • 2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硅酸盐学报
  • 1篇化工进展
  • 1篇环境污染治理...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7篇200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物碳素材料表面界面性能与血液相容性关系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采用接触角测量仪测出了三种生物碳素材料 (石墨、金刚石膜、类金刚石膜 )的表面接触角 ,计算出了它们的表面能量参数。结果表明 ,类金刚石膜表面的界面自由能最低 ,临界表面张力最小 ,极性色散比最高 ;石墨表面的界面自由能最高 ,临界表面张力最大 ,极性色散比最低 ;金刚石膜处于二者之间。因而从表面能量参数的角度可以定性地得出结论 :类金刚石膜的血液相容性优于金刚石膜 。
那娟娟李伯刚尹光福冉均国
关键词:血液相容性石墨金刚石膜
DLC表面特异性吸附血浆蛋白的机理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为探讨类金刚石薄膜(DLC)与金刚石薄膜(DF)、石墨具有不同血浆蛋白吸附特性的内在原因,进行了人血白蛋白(HSA)和纤维蛋白原(HFG)在3种碳素材料表面吸附前后的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通过-NH基,在DLC与HAS之间及DF、石墨与HFG之间有氢键形成。有力支持并合理解释了DLC具有较高的HSA吸附活性、DF和石墨则优先吸附HFG的前期研究结论。
李伯刚殷杰那娟娟尹光福
关键词:类金刚石薄膜血液相容性蛋白吸附氢键
纳米铁粉对四氯化碳的脱氯行为被引量:2
2006年
采用纳米Fe粉对四氯化碳(CCl4)进行脱氯处理。选用L25(56)正交试验方案,以纳米Fe粉对CCl4的脱氯率为指标,考察降解介质的初始pH值、纳米Fe粉的质量、反应温度、摇床转速和脱氯时间5个影响因素。结果表明:pH值的影响显著。纳米Fe粉对CCl4脱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介质的初始pH=2.0,纳米Fe粉为2.0g,体系温度为50℃,摇床转速为200r/min,降解18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获得了99.5%的脱氯率。
那娟娟冉均国苟立苏葆辉李维俊
关键词:四氯化碳纳米铁粉脱氯正交试验
纳米级铁粉脱氯降解四氯化碳被引量:8
2006年
四氯化碳的生产和使用,给人类带来了较大危害。为此,采用纳米铁粉这一新方法对其进行脱氯处理。试验以纳米级铁粉对四氯化碳的脱氯率为考察指标,选用L25(56)正交试验方案,考察了降解介质的初始pH值、纳米铁粉的质量、降解温度、摇床转速和脱氯时间5个影响因素。结果表明,pH值这一因素有极显著影响;在得出的纳米铁粉对四氯化碳脱氯的最佳工艺条件下,获得了99.5%的脱氯率,为有机氯化物脱氯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那娟娟冉均国丁雪苟立苏葆辉李维俊
关键词:纳米铁粉四氯化碳脱氯
DLC血小板黏附特性与其表面能量的灰色关联分析被引量:5
2005年
以不同工艺条件制备的 DL C材料为样本 ,进行了血小板黏附实验 ,测定了乙醇、水和不同组分比乙醇 /水溶液在各样本表面的平衡接触角 ,由此计算出表面张力、临界表面张力、界面张力、粘黏功 4个表面能量参数及表面张力的色散和极性分量 ,通过 T型关联度计算 ,分析了各参数对血小板黏附量和形态指数的影响。结果显示 :(1) 4个表面能量参数均与血小板的黏附量呈正相关 ,而形态指数则与表面张力、、界面张力和黏附功呈负相关 ;(2 )血小板的黏附量和形态指数与表面张力色散、极性分量的关联度异号 ,极性分量对血小板的黏附有利 ,而色散分量则于血小板的变形多功 ;(3)临界表面张力与血小板的黏附量和形态指数均有较大的正关联度 ;(4)表面张力极性分量对血小板黏附量和形态指数的影响与表面张力、界面张力和黏附功步调一致。由此得出 2个重要结论 :(1)血小板在 DL C表面的黏附特性与其表面界面性能密切相关 ,DL C的血液相容性取决于其亲水性和有限润湿的平衡 ,存在一个以临界表面张力为指标的血液相容性区域 ;(2 )血小板在 DL C表面的黏附和变形具有不同的能量机制 :亲水性的表面有利于血小板黏附 ,而黏附血小板的变形则要借助于表面的疏水作用。
李伯刚殷杰那娟娟尹光福郑昌琼
关键词:血小板灰色关联类金刚石薄膜抗凝血性能
纳米铁粉脱氯降解四氯化碳和四氯乙烯的研究
有机氯化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其污染问题已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系统研究了纳米铁粉对四氯化碳和四氯乙烯的脱氯降解行为。将CCl4和C2C14的脱氯率作为考察指标;分别采用超声波与纳米铁粉协同作用和超声波、水浴...
那娟娟
关键词:四氯化碳四氯乙烯脱氯降解纳米铁粉超声波
文献传递
碳素材料表面吸附蛋白的红外光谱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为探讨类金刚石薄膜(DLC)、金刚石薄膜(DF)和石墨不同血浆蛋白吸附特性的内在原因,对人血白蛋白(HSA)和纤维蛋白原(HFG)在三种碳素材料表面吸附前后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通过氨基,在HSA与DLC、HFG与DF、HFG与石墨之间形成了氢键,从而有力地支持并合理地解释了DLC具有较高的HSA吸附活性、DF和石墨则优先吸附HFG的前期研究结论。
李伯刚那娟娟殷杰尹光福
关键词:蛋白吸附
生物碳素材料表面血小板黏附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04年
为了解生物碳素材料的凝血机制 ,将新鲜抗凝人血离心分离为富血小板血浆 ,在 37℃恒温条件下 ,对类金刚石薄膜 (DL C)、金刚石薄膜和石墨三种碳素材料进行了血小板黏附实验 ,通过扫描电镜对黏附于材料表面的血小板进行形态观察和计数分析 ,用形态指数描述血小板的变形程度。结果显示 ,DL C表面无血小板黏附 ,而金刚石薄膜和石墨表面均黏附有为数不少、呈 ~ 型重度变形的血小板。血小板的黏附量石墨最多 ,而形态指数则金刚石薄膜更大。经与前期研究和文献报道的对比分析 ,得出三个主要结论 :(1)蛋白吸附介导的血小板黏附、变形和聚集是生物碳素材料的主要凝血机制 ;(2 )评价生物碳素材料的血液相容性 ,血小板变形度比血小板消耗率更有价值 ;(3) DL C的纯度越高 ,血液相容性越好。
李伯刚那娟娟尹光福殷杰郑昌琼
关键词:血小板黏附金刚石薄膜石墨血液相容性
三种生物碳素材料表面的血小板粘附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介绍了生物碳素材料的血液相容性的研究概况 ,研究了血小板在石墨、金刚石膜和类金刚石膜材料表面的粘附行为 ,结果表明 ,血小板粘附后的形态指数大小为 :石墨 >金刚石膜 >类金刚石膜。从一定角度定性地得出 :类金刚石膜的血液相容性优于金刚石膜 。
那娟娟尹光福李伯刚冉均国
关键词:血液相容性血小板粘附石墨金刚石膜类金刚石膜
微波合成无铅压电陶瓷粉体的研究
为了提高无铅压电陶瓷的性能,采用了微波新技术对NBT-BT(0.94 Na0.5Bi0.5Ti O3-0.06Ba Ti O3)陶瓷粉体进行了预合成,主要研究了制粉和预合成方法、预合成温度、保温时间对NBT基陶瓷粉末的粒...
王瑞波冉均国苏葆辉苟立那娟娟
关键词:无铅压电陶瓷NBT溶胶-凝胶法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