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兵
- 作品数:92 被引量:483H指数:11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教育部“春晖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重庆地区人类偏肺病毒感染与小儿毛细支气管炎被引量:32
- 2004年
- 目的探讨人类偏肺病毒(humanmetapneumovirus,hMPV)在重庆地区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中的感染情况,比较hMPV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引起的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方法用免疫荧光快速诊断方法,检测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鼻咽分泌物中RSV、腺病毒(Ado)、流感病毒(Flu)A、B、副流感病毒(Para)1、2、3七种常见呼吸道病毒,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上述患儿鼻咽分泌物中hMPV的L基因和M基因。结果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鼻咽分泌物中病毒检出率为65%,在病毒阳性检出标本中RSV感染占63.4%(33/52例),Flu?B(3/52例)和Para?3(3/52例)均占5.77%,Para?1占1.92%(1/52例),Flu?A与Flu?B混合感染占3.85%(2/52例);80例患儿的鼻咽分泌物中发现10例为hMPVL和M基因同时阳性,其中单独hMPV阳性7例,3例为RSV与hMPV合并感染,hMPV阳性占病毒阳性检出标本的13.46%(7/52例),hMPV与RSV合并感染为5.77%(3/52例)。结论RSV仍然是引起毛细支气管炎的首位病原,约为41.25%;hMPV感染在重庆地区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中居第二位,约占8.75%(7/80例),仅从临床表现上很难鉴别hMPV感染与RSV感染。
- 刘恩梅王莉佳邓兵黄英符州杨锡强
-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人类偏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婴儿
- 四川东部地区β地中海贫血分子基础及产前基因诊断11例被引量:2
- 1997年
- 本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斑点杂交技术,对临床确诊的42例β地中海贫血病人的63条染色体进行基因突变分析,发现本地区有7种基因突变类型。介绍了它们的发生频率及重症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型组成。并对11例β地中海贫血高危胎儿完成产前基因诊断。
- 邓兵张锦
- 关键词: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产前诊断
- 聚合酶链反应诊断沙眼衣原体感染被引量:5
- 1996年
- 聚合酶链反应诊断沙眼衣原体感染王宁遂,朱静,邓兵,梁永霓作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沙眼衣原体PCTT1质粒特异性DNA片段,并用双链DNA循环测序鉴定扩增产物,使病原检测的特异性明显提高,对衣原体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现总结报道如下。材料和方...
- 王宁遂朱静邓兵梁永霓
- 关键词:沙眼衣原体聚合酶链反应
- 重庆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VP7型别分析被引量:28
- 2001年
- 目的 研究重庆地区 1998~ 2 0 0 0年度秋冬季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分子流行病学。方法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扩增婴幼儿腹泻便样中的编码轮状病毒VP7蛋白的全基因片段 (10 6 2bp) ,再用巢式 聚合酶链反应 (net PCR)对扩增得到的VP7基因进行分型。同时利用核苷酸序列分析方法进行分型。结果 在 1998~ 1999年度 130例婴幼儿腹泻便样中VP7基因阳性者 5 0例 (38.46 % ) ,其中G1型占 88% (4 4/5 0 ) ,G3型占 8% (4 /5 0 ) ,混合型占 4% (2 /5 0 ) ,均为G1+G3型 ;而 1999~ 2 0 0 0年度轮状病毒流行季节采集的 112份标本中VP7基因扩增阳性者 38例(33.93% ) ,其中G3型占 78.95 % (30 /38) ,G1型占 13.16 % (5 /38) ,混合型占 7.89% (3/38) ,均为G1+G3型。核苷酸序列分型结果与PCR分型结果一致。结论 重庆地区 1998~ 1999年度轮状病毒流行季节中流行的轮状病毒以G1型为主 ,而 1999~ 2 0 0 0年度轮状病毒流行季节中G3型为主 。
- 张静王宁遂邓兵朱静
- 关键词:轮状病毒婴幼儿腹泻RT-PCR
- PCR单管法快速检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
- 1998年
- 为了确立PCR单管法快速检测单纯疱疹病毒(HSV-1)的临床价值,本文对18例经临床、EEG,MRI或CT诊断的单疱病毒脑炎(HSE)患者24份CSF标本,先经解偶联裂解吸附预处理,抽提模板DNA,然后进行PCR一次性扩增研究。首次扩增18份CSF标本。其中17份PCR阳性,1份阴性,但6天后复查转为阳性。5例PCR阳性患儿经正规抗病毒治疗后均转为阴性。对照组30例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均为阴性。结果表明,该PCR单管法具有灵敏、简便、快速、价廉和污染机会少等优点,特别适用于检测婴幼儿患者。
- 梁锦平邓兵贺曦朱岷
-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单纯疱疹病毒儿童PCR
- 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三类RNA病毒的检测及意义
- 2006年
-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病毒是主要病原体之一。为获得人类偏肺病毒(hMPV)、鼻病毒(hRV)、冠状病毒(COV)等,三类RNA病毒在重庆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中的流行病学资料,我们建立了hMPV、hRV、COV等RNAPCR检测技术,并对本地区25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鼻咽分泌物中提取的病毒RNA同时进行检测,部分样品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产物进行核酸序列分析。
- 邓兵刘恩梅王莉佳黄英陈坤华杨锡强
- 关键词:RNA病毒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人类偏肺病毒流行病学资料核酸序列分析
- 人野生型和突变型CITED2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与表达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构建人转录辅助因子CITED2突变型(c.573-578del6)及野生型真核表达质粒并检测两种重组质粒CITED2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分别以健康儿童和CITED2基因突变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细胞DNA为模板,PCR定向克隆扩增野生型和突变型CITED2编码链,分别T/A克隆至pMD19-T simple质粒上,筛选出野生型和突变型CITED2的T载体重组质粒。应用DNA重组技术将T载体重组质粒上的CITED2基因片段亚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构建pEGFP-C1-wtCITED2和pEGFP-C1-mtCITED2真核表达质粒,并分别转染至HEK293细胞,24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质粒转染情况,48h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CITED2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人野生型pEGFP-C1-wtCITED2和突变型pEGFP-C1-mtCITED2真核表达质粒。转染至HEK293细胞后24h,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各转染组EGFP的表达,转染后48h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为50%~60%,Western blotting检测可见CITED2蛋白与EGFP的融合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人转录辅助因子CITED2突变型及野生型真核表达质粒,并检测到CITED2蛋白的表达。
- 胡计华吴晓云杨晓菲郑敏邓兵田杰
- 关键词:突变真核表达质粒
- 空肠弯曲菌Pen:19cadF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与表达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构建空肠弯曲菌Pen:19 cadF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并证实其能在COS-7细胞中表达。方法:以含有KpnI和EcoRI酶切位点的同一对引物行PCR反应,获得空肠弯曲菌Pen:2、Pen:8、Pen:19和Pen:21 cadF基因DNA片段。并选择与格林-巴利综合征最为相关的空肠弯曲菌Pen:19 PCR产物为目的基因片段,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以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cadF。重组质粒经双酶切、PCR反应鉴定和DNA双向测序确认后转染至COS-7细胞。运用RT-PCR方法检测重组质粒在细胞m RNA水平的表达。结果:双酶切反应、PCR反应和DNA双向测序证实cadF基因插入成功。采用RT-PCR方法能够从重组质粒转染的COS-7细胞中扩增出与目的基因大小一致的DNA片段。结论:空肠弯曲菌Pen:19 cadF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cadF构建成功,并能在COS-7细胞中表达。为空肠弯曲菌DNA疫苗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郑惠蔡方成邓兵钟敏
- 关键词:空肠弯曲菌重组质粒DNA疫苗
- C6胶质瘤微环境中SIL-6R/GP130与MSCs瘤向转化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通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C6胶质瘤细胞间接共培养,探讨在C6胶质瘤微环境中SIL-6R及GP130的过度激活和表达对MSCs向肿瘤方向转化的影响。方法用Transwell插入式培养皿结合6孔板构建间接共培养体系来模拟MSCs生长的微环境,用RT-QPCR检测细胞中GP130、STAT-3、Cyclin D1和BCL-xl mRNA的表达;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SIL-6R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膜上GP130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STAT-3、Cyclin D1、BCL-xl蛋白表达。结果实验组的MSCs呈现类似胶质瘤细胞样的形态;细胞中GP130、STAT-3、Cyclin D1和BCL-xl mRNA的表达水平和上清液中SIL-6R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实验组大部分细胞及阳性对照组的细胞膜上表达GP130蛋白,分别达到93%±5%和95%±5%,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组的0%(P<0.01),细胞中STAT-3、Cyclin D1和BCL-xl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结论 MSCs的恶性转变与SIL-6R/GP130的过度表达和激活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其在MSCs瘤向转变中的作用及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崔向荣朱静田杰邓兵李娅莎白璐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SIL-6RGP130
- 5-aza诱导干细胞经乙酰化特异RNAi后心肌细胞发育相关基因检测被引量:10
- 2006年
- 目的通过组蛋白乙酰化作用相关shRNA质粒转染5氮杂胞苷(5-azacytid ine,5-aza)诱导后不同时间段间充质干细胞心肌发育基因的检测,探讨乙酰化修饰在干细胞特化心肌样细胞转录调控中的作用。方法选择7条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关键因子Gcn5基因片段,用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ce prote in,GFP)基因的pGenesil-1作为载体,构建相应7个shRNA质粒。5-aza诱导大鼠间充质干细胞(m esenchym al stem cells,MSCs)24 h、2、4、7 d,分别用重组shRNA质粒脂质体共转染后提取RNA,逆转录PCR检测Gcn5基因和心肌早期发育基因GATA4的表达。结果经特异性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和DNA序列测定,质粒构建与设计符合;各个时间段对照组Gcn5和GATA4均有表达,而实验组却无相应表达。结论通过实验提示封阻干细胞染色质组蛋白乙酰化可以达到抑制干细胞特化心肌细胞转录过程的作用,这为进一步研究组蛋白末端乙酰化修饰与干细胞分化调节机制奠定实验室基础。
- 朱静邓兵王金菊田杰王应雄
- 关键词:心肌细胞乙酰化修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