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晓晖

作品数:97 被引量:428H指数:13
供职机构: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医学领先人才培养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7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2篇溶栓
  • 25篇脑梗
  • 25篇脑梗死
  • 25篇梗死
  • 24篇静脉溶栓
  • 17篇卒中
  • 16篇动脉
  • 13篇轻度
  • 13篇轻度认知
  • 13篇脑卒中
  • 13篇颈动脉
  • 13篇磁共振
  • 12篇蛋白
  • 12篇认知功能障碍
  • 12篇溶栓治疗
  • 12篇轻度认知功能...
  • 12篇急性
  • 11篇斑块
  • 10篇缺血
  • 9篇脑白质

机构

  • 86篇上海市浦东新...
  • 11篇浦东新区人民...
  • 4篇苏州大学附属...
  • 2篇同济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重庆医药高等...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97篇赵晓晖
  • 55篇白青科
  • 50篇杨娟
  • 32篇隋海晶
  • 30篇沈健
  • 26篇陈娟
  • 26篇周媛
  • 25篇陆练军
  • 22篇朱玉萍
  • 19篇赵振国
  • 19篇刘慧琴
  • 14篇夏卫英
  • 13篇陈翠荣
  • 12篇沈建
  • 11篇李锦师
  • 11篇王永兵
  • 10篇谢秀海
  • 9篇蒋晓真
  • 9篇王连文
  • 7篇郭翠萍

传媒

  • 19篇脑与神经疾病...
  • 7篇卒中与神经疾...
  • 4篇中国临床神经...
  • 4篇中国脑血管病...
  • 3篇中国动脉硬化...
  • 3篇中风与神经疾...
  • 3篇临床神经病学...
  • 3篇临床和实验医...
  • 2篇中国糖尿病杂...
  • 2篇中国医学计算...
  • 2篇生物医学工程...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国际脑血管病...
  • 2篇内科理论与实...
  • 2篇癫痫与神经电...
  • 2篇昆明医科大学...
  • 2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8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7篇2016
  • 7篇2015
  • 9篇2014
  • 14篇2013
  • 11篇2012
  • 6篇2011
  • 9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防食道返流的自动控制装置及鼻饲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食道返流的自动控制装置及鼻饲装置,包括上位机、中央控制器、报警系统和胃肠减压结构;所述报警系统探测到胃内容物超过设定的阈值时实时向中央控制器发出数据溢出提示,启动报警组件工作,...
杨娟顾文超孙万驹赵晓晖隋海晶朱兆丰陈勇陈恩龙赵李克江萍徐光如康燕蓉
文献传递
β-淀粉样蛋白40与2型糖尿病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目的探讨T2DM患者血清β-淀粉样蛋白40(Aβ1-40)水平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关系。方法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北京版量表测评糖尿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入组糖尿病MCI患者92例,无MCI对照组40例,检...
蒋晓真赵晓晖陈蕊华秦玉兰顾哲顾佩莉周斌朱震宏徐凌燕邹宇峰
文献传递
脑白质疏松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9的关系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脑白质疏松(LA)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其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关系。方法:将入组的LA患者根据头颅MRI表现分为脑室周围型组,皮质下型组和混合型组。应用颈动脉彩超检测其颈动脉斑块并分为稳定性和不稳定性斑块,计算斑块积分。ELISA法检测MMP-2及MMP-9水平。结果:①皮质下型组和混合型组斑块阳性率及不稳定颈动脉斑块积分均较脑室周围型组显著增高(P<0.05);②皮质下型组和混合型组的MMP-2、MMP-9水平与脑室周围型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③3组LA患者的MMP-9水平与不稳定斑块积分均呈正相关。结论:皮质下型和混合型组LA患者的颈动脉斑块阳性率及斑块不稳定性均较脑室周围型高;皮质下型组的MMP-2和MMP-9水平与脑室周围型组比存在差异;MMP-9水平与不稳定斑块积分呈正相关,提示皮质下型LA与颈动脉斑块存在一定相关性。
周媛赵晓晖陈娟白青科江泉隋海晶陈翠荣沈健
关键词:脑白质疏松颈动脉斑块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
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23
2010年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作用。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入院查颈动脉彩超提示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74±15岁,随机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73±16岁,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联合治疗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76±18岁,予阿托伐他汀(20 mg/d)和普罗布考(500 mg/d)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检测血清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活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并进行分组分析。结果阿托伐他汀组和联合治疗组治疗前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活性分别为18.43±8.01 mmol/(min.L)和18.65±8.12 mmol/(min.L),无显著性差异;治疗6个月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活性分别为14.98±4.21 mmol/(min.L)和12.68±2.04 mmol/(min.L),明显下降,联合治疗组下降更显著;治疗12个月两组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活性分别为11.57±1.62 mmol/(min.L)和11.98±1.43 mmol/(min.L),进一步明显下降;治疗24个月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活性分别为12.06±1.68 mmol/(min.L)和11.34±1.61 mmol/(min.L),继续保持12个月时水平,但联合治疗组较阿托伐他汀组下降更明显(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稳定性斑块积分分别为2.73±0.31、2.68±0.46、3.92±0.28及3.84±0.35,6个月时积分有所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12个月、24个月时积分较前两时间点明显增高(P<0.05);不稳定性斑块积分分别为6.82±0.37、4.38±0.42、3.02±0.43、3.28±0.29,6个月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且12个月、24个月时积分进一步较少(P<0.01)。联合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稳定性斑块积分分别为2.68±0.34、2.73±0.50、3.01±0.44及2.89±0.42,各时间点间无显著性差异;不稳定性斑块积分分别为7.08±0.39、4.92±0.33、3.11±0.46及2.28±0.41,各时间点间均有显著性�
赵晓晖周媛陈翠荣白青科沈健陆练军陈娟杨娟朱玉萍
关键词:脑梗死阿托伐他汀颈动脉粥样斑块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直接机械取栓与桥接治疗的对照研究被引量:20
2020年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直接机械取栓与桥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自2015年10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16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直接机械取栓63例(直接机械取栓组),接受桥接治疗53例(桥接组)。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2组患者间术前基线资料、诊治情况以及术后即刻血管有效再通率、术后出血转化发生率及症状性颅内出血率、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病死率等安全性和有效性指标的差异。结果直接机械取栓组患者的术前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均明显低于桥接组,发病至就诊时间明显长于桥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机械取栓组与桥接组患者间术后出血转化发生率(34.9%vs.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血管有效再通率(69.8%vs.79.3%)、症状性颅内出血率(15.9%vs.7.6%)、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28.6%vs.35.9%)和病死率(22.2%vs.17.0%)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机械取栓与桥接治疗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相似。
任海兵刘慧琴王思思张健颖杨文进赵晓晖青科肖国栋曹勇军
关键词:前循环机械取栓静脉溶栓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不同严重程度的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不同严重程度的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0例发病时间窗≥6 h并且≤24 h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为常规药物加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14 d,对照组为常规药物治疗14 d。大脑中动脉严重程度根据ASPECTS评分、PWI-DWI、3D-TOF MRA来区分。指标观察在入院当天、14 d不同严重程度两组的NIHSS评分、BI指数及mRS评分。结果 ASPECTS评分、3D-TOF MRA、PWI-DWI分别代表梗死体积大小、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及缺血半暗带。无论ASPECTS评分高低、3D-TOF MRA狭窄程度及PWI-DWI匹配程度如何,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的NIHSS评分、BI指数、mRS评分均有明显差异(P <0.01)。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患者梗死体积大的、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重的和缺血半暗带不明显的患者疗效依然显著,提示丁苯酞改善侧枝循环,改善临床预后。
杨娟赵晓晖李锦师刘慧琴王玲玲任海兵王思思颜静隋海晶
关键词:脑梗死丁苯酞NIHSS评分
医务社工不同时期的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身心状态及社会支持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分析医务社会工作者不同时期的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身心状态及社会支持的影响。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住院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n=120)和对照组(n=120),干预组患者由医务社会工作者予以四个时期的干预(早期干预、家庭干预、康复期干预、全程干预),对照组患者无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干预。各组在入组时间和终点评估时间(3个月后)均予以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发现,四个不同时期的干预组在3个月后的心理状态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1):在社会支持系统方面,康复期干预、全程干预较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而早期干预和家庭干预两组无差异(P>0.05);在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早期干预和康复期干预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而家庭干预和全程干预较对照组没有差异(P>0.05)。可见,医务社会工作者对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的干预对其身心状态和社会支持有积极影响,值得由院内早期干预推广至院外家庭和社区进行干预。
赵李克赵晓晖杨瑛杨娟邱晓婷
关键词:医务社会工作者家庭干预全程干预
THRIVE评分预测头颅MRI指导的静脉溶栓后脑出血
2024年
目的 评估血管事件健康风险(THRIVE)评分对头颅MRI指导的静脉溶栓后患者脑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 根据溶栓后有无脑出血分为脑出血组和非脑出血组,分析两组间THRIVE评分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头颅MRI指导的静脉溶栓后脑出血组THRIVE评分明显高于非脑出血组(P=0.000),两组间心房颤动(P=0.000)和溶栓前NIHSS评分(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HRIVE评分与头颅MRI指导的静脉溶栓患者脑出血相关,而心房颤动和溶栓前NIHSS评分独立相关。
李敏李锦师魏丽陈娟白青科赵晓晖
关键词:脑出血
脑卒中后早期抑郁障碍患者磁共振波谱分析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应用磁共振波谱分析(MRS)技术探讨卒中后早期抑郁障碍的神经生化改变。方法选择住院连续病例223例,入院72h内均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为急性脑卒中,于卒中后72h给予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 24项版)评分,44例评分≥8分,界定为卒中后早期抑郁。根据病例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3例)、抗抑郁药物治疗组(21例)。对照组中男性14例,年龄47~75岁,平均年龄62.40±3.17岁;女性9例,年龄54~75岁,平均年龄63.00±4.12岁。有1例于1-2M间失访。对照组分别于发病72h、1M、2M及3M进行HAMD量表评分,得出1M时HAMD评分≥8分组(1组)、<8分组(2组);2M时评分≥8分组(3组)、<8分组(4组);3M时评分≥8分组(5组)、<8分组(6组)。对以上各组患者发病72h的MRS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NAA/CR中,第1组各VOI的比值均低于第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3组左侧颞叶、双侧丘脑各比值明显低于第4组(P<0.01);第5组与第6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Cho/Cr中,第1组各VOI的比值高于第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3组各VOI的比值明显高于第4组(P<0.01);第5组与第6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RS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卒中后脑的细微结构及功能的改变,卒中后早期抑郁障碍患者MRS显著异常对病程1M、2M时PSD的真正发生有一定的预示意义,并推测针对这一人群早期药物干预治疗在改善脑代谢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赵晓晖周媛李跃华隋海晶白青科陈翠荣杨娟沈建
关键词:脑卒中磁共振波谱分析
不同时间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的疗效被引量:19
2012年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26例经多模式MRI证实的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治疗时间窗<4.5 h组和4.5~9 h组各13例。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14 d、90 d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90 d时行Bathel指数(BI)、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比较两组的疗效;观察溶栓后有无脑出血发生。结果 <4.5 h组与4.5~9 h组各时间点NIHSS、BI及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 h组与4.5~9 h组各有1例非症状性脑出血。90 d时,<4.5 h组mRS评分预后良好7例(53.85%);4.5~9 h组6例(46.15%),两组预后良好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静脉rt-PA溶栓治疗4.5 h时间窗和适当延长治疗时间窗均安全有效。
沈健白青科赵振国赵晓晖陆练军朱玉萍周媛陈娟杨娟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静脉溶栓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