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代伟
- 作品数:69 被引量:201H指数:7
- 供职机构: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上皮钙粘附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与血清TSH浓度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 2009年
-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中上皮钙粘附蛋白(E-cadherin)的表达与血清TSH浓度的相关性,探讨E-cadher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作用及E-cadherin与血清TSH浓度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相互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TSH浓度,手术切除标本病理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后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1)E-cadherin在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之间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2)E-cadherin阳性表达率与血清TSH浓度1组(rs=0.287,P<0.05)、2组(rs=0.298,P<0.05)、3组(rs=0.474,P<0.05)均呈正相关,且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随着血清TSH浓度升高而增加。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阳性率与血清TSH浓度之间存在正相关,血清TSH可增进E-cadher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作用与相互关系,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有深远的意义。
- 叶晖王南鹏周彦段海松高荣君王雅辉高庆军赵代伟
- 关键词:上皮钙粘附蛋白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
- 甲状腺组织细胞肉瘤一例临床报道
- 周彦王南鹏高庆军段海松高荣君赵代伟
- 放射性125I粒子应用治疗复发性甲状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 目的探讨应用I 粒子植入法治疗复发性甲状腺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应用I 粒子植入法治疗甲状腺癌术后放疗后
- 赵代伟叶晖周彦严国艳淳静徐月芬曾国英
- 文献传递
- MiRNA-221/222在甲状腺癌中的功能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总结miRNA-221/222与甲状腺癌之间关系的研究现状,探讨其在甲状腺癌诊断与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方法检索并筛选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有关miRNA-221/222与甲状腺癌诊治的文献并对其进行综述。结果 miRNA-221/222是甲状腺癌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的肿瘤标志物,对甲状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结论 miRNA-221/222不但与甲状腺癌的诊断相关,也为甲状腺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方法。
- 王云生高庆军赵代伟
- 关键词:甲状腺癌MIRNA肿瘤标志物
- β-catenin和APC蛋白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探讨甲状腺正常组织、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癌中 β catenin和APC蛋白的表达特征及其意义。 方法 :采用S -P(S -ABC)免疫组化法检测 4 0例甲状腺腺瘤旁正常组织、4 0例甲状腺腺瘤和 39例甲状腺癌手术标本 β catenin和APC蛋白的表达。 结果 :β catenin在 4 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均为正常阳性表达 ,在 4 0例甲状腺腺瘤中异常表达率为 5 7.5 % (2 3/ 4 0 ) ,在 39例甲状腺癌中异常表达率为 10 0 % (39/ 39)。APC蛋白在正常甲状腺组织、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癌中正常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10 0 % (40 / 4 0 )、97.5 % (39/ 4 0 )和 97.4 % (38/ 39)。结论 :β catenin在正常甲状腺组织中均为正常阳性表达 ,在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癌中呈异常表达 ,甲状腺癌异常表达率高于甲状腺腺瘤 ,两者异常表达率有显著差别 (P <0 .0 0 5 )。APC蛋白表达在甲状腺正常组织、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癌中未发现显著差别 (P >0 .0 5 )。
- 董泾青沈祖楹于扬赵代伟刘茂玲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免疫组织化学甲状腺
- 15例毒蛇咬伤的急救处理
- 2000年
- 王黔赵代伟
- 关键词:毒蛇咬伤神经毒素类蛇毒液类急救
- 吻合器在胃癌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 2001年
- 赵代伟王黔
- 关键词:胃癌外科手术吻合器手术方法
-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9
- 2013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颈部淋巴结的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PTC颈部淋巴结清扫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98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淋巴结转移特点、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8例患者中,共行颈部淋巴结清扫114侧。总颈淋巴结转移率为77.55%(76/98),其中Ⅵ区淋巴结转移率为74.49%(73/98),颈侧Ⅱ+Ⅲ+Ⅳ区为42.86%(42/98),Ⅴ区为5.10%(5/9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当肿瘤直径大于1 cm、侵犯甲状腺包膜、呈多灶性或年龄大于45岁时,Ⅵ区和Ⅱ+Ⅲ+Ⅳ区的淋巴结转移率较高(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肿瘤直径、包膜侵犯及多灶性是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包膜侵犯、多灶性、合并Ⅵ区淋巴结转移及合并颈侧Ⅱ+Ⅲ+Ⅳ区淋巴结转移是喉前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包膜侵犯和多灶性是跳跃性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PTC易发生Ⅵ、Ⅲ及Ⅳ区淋巴结转移,应常规清扫Ⅵ区淋巴结。对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可为临床选择合理的颈部淋巴结清扫手术方式提供依据。
- 高庆军王南鹏周彦段海松高荣君赵代伟龚卫东黄堃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清扫术淋巴结转移
- ^(125)I粒子植入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 2006年
- 赵代伟叶晖周彦于阳严国艳淳靜徐月芬曾国英
- 关键词:^125I粒子植入治疗甲状腺癌全身恶性肿瘤内分泌肿瘤以手术为主局部并发症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2
- 2016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2014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169例PTM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69例患者均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其中54例(32.0%)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发现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年龄<45岁、多灶性肿瘤、侵出包膜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多灶性肿瘤、侵出包膜都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30例行中央区淋巴结加侧颈区淋巴结清扫,其中18例(10.7%)发生侧颈区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侵出包膜、多灶性肿瘤、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侧颈区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侵出包膜为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P<0.05);11例(6.5%)发生中央区并侧颈区淋巴结转移,侵出包膜、多灶性肿瘤为中央区并侧颈区淋巴结共同发生转移的高危因素(均P<0.05)。高分辨率颈部淋巴结B超对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14.8%、96.5%,其对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4.4%、83.3%。结论:年龄<45岁、多灶性肿瘤、侵出包膜是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高分辨率颈部淋巴结B超可以作为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术前评估的重要手段。
- 翟宝伟高庆军赵代伟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淋巴转移颈淋巴结清扫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