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亚楠

作品数:23 被引量:125H指数:8
供职机构:宁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夏高等学校科研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8篇土壤
  • 18篇荒漠
  • 18篇荒漠草原
  • 18篇草原
  • 17篇灌丛
  • 7篇水分
  • 6篇土壤水
  • 6篇土壤水分
  • 6篇灌丛化
  • 3篇土壤碳
  • 3篇土壤碳氮
  • 3篇土壤微生物
  • 3篇微生物
  • 2篇地上生物量
  • 2篇有机碳
  • 2篇生态
  • 2篇生态环境
  • 2篇生物量
  • 2篇水分亏缺
  • 2篇碳源

机构

  • 23篇宁夏大学
  • 13篇教育部
  • 2篇宁夏财经职业...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济南市第三中...

作者

  • 23篇赵亚楠
  • 15篇王红梅
  • 12篇王红梅
  • 3篇米文宝
  • 2篇李陇堂
  • 1篇贺海明
  • 1篇文琦
  • 1篇王新谱
  • 1篇梁丹妮
  • 1篇陆琪

传媒

  • 5篇草业学报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生态学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中国沙漠
  • 1篇草业科学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农业科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6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2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宁夏东部荒漠草原向灌丛地人为转变过程中土壤胞外酶活性响应被引量:8
2020年
以宁夏东部荒漠草原-灌丛地典型镶嵌体内部荒漠草地、草地边缘、灌丛边缘、灌丛地为对象,对各样地植丛和空斑下土壤特性及6种土壤胞外酶活性(纤维二糖水解酶、β-1,4-木糖苷酶、β-1,4葡萄糖苷酶、β-1,4-乙酰基氨基葡萄糖苷酶、亮氨酸氨基肽酶和碱性磷酸酶)进行分析,研究荒漠草原向灌丛地人为转变过程中胞外酶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荒漠草原向灌丛地转变过程中,土壤水分、有机碳、全氮、全磷、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均显著降低,且灌丛地显著低于草地26.0%~88.5%;除草地边缘土壤水分、有机碳空斑略高于植丛外,其他指标均表现为各样地植丛显著高于空斑3.9%~82.3%。6类土壤胞外酶活性在转变过程中均呈下降趋势,降幅为22.1%~82.4%,其中亮氨酸氨基肽酶和碱性磷酸酶降低最为显著,分别降低82.4%和75.5%;除灌丛地β-1,4-乙酰基氨基葡萄糖苷酶在空斑显著高于植丛外,其他胞外酶活性均表现为各样地植丛高于空斑10.7%~42.7%;转变过程中6类胞外酶活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且均与土壤特性呈不同程度正相关,其中各类土壤胞外酶活性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全氮响应较为积极。
郭天斗于露孙忠超马彦平赵亚楠梁丹妮李志丽王红梅
关键词:荒漠草原土壤特性
宁夏东部荒漠草原灌丛引入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变化及其空间格局预测被引量:17
2019年
以宁夏荒漠草原封育草地、放牧地为对照,对不同年限(3、12、22年)和间距(2、8、40 m)柠条地开展灌丛引入对土壤有机碳(SOC)的影响研究,并模拟预测该地区人工灌丛引入过程中0~40 cm土层SOC空间特征及格局.结果表明:SOC含量随着柠条灌丛引入年限增加和间距的减小而呈增加趋势,各年限和间距柠条灌丛地SOC均值分别比放牧地高42.7%和32.8%,且均与封育草地无显著差异,但SOC的增加趋势在灌丛引入22年出现降低,降幅为27.0%.SOC空间异质性表明,研究区内人工灌丛引入后0~40 cm土层SOC含量为0.21~26.04 g·kg-1,均值为3.75 g·kg-1,变异系数为90.9%~114.7%;0~5、15~40 cm土层符合高斯模型,5~15 cm土层符合球状模型;0~5、5~15 cm土层变程均小于15~40 cm土层,三者分别为3.11、3.00和10.10 km.0~5、5~15 cm土层SOC的块金系数C0/(C0+C)为0.2%~16.3%,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15~40 cm土层的块金系数为36.9%,为中等程度相关.人工灌丛引入过程中加速了退化荒漠草地0~40 cm土层SOC的累积与固定,同时加剧了土壤表层SOC空间异质性、破碎化,且与封育14年荒漠草地SOC含量无显著差异,其空间异质性、破碎化程度随土层深度增加均呈减弱趋势.
赵亚楠杜艳艳马彦平赵延兵周玉蓉王红梅
关键词: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灌丛化
宁夏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过程与格局被引量:16
2021年
实现区域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沙漠旅游主导型省区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构建沙漠旅游主导型省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剪刀差模型以及ArcGIS空间可视化表达方法对2009—2018年宁夏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过程与格局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宁夏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呈逐年增长态势,且各市发展程度差异显著;耦合协调度指数由2009年的0.3121上升至2018年的0.5655,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不断改善,趋向于协调发展,耦合协调程度由低水平失调的旅游经济滞后型发展为高水平协调的生态环境滞后型;宁夏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空间格局变化明显,且差异显著;剪刀差整体演化速率较为稳定,波动趋势极为平缓,表明两系统演化速率差异基本保持稳定状态;而耦合度夹角在45°—90°波动变化,表明两系统正处于协调发展阶段。
宋小龙米文宝李陇堂王艳茹赵亚楠
关键词:旅游经济生态环境
中国短翅芫菁族Meloini分类研究(鞘翅目:芫菁科)
短翅芫菁族Meloini隶属芫菁科Meloidae,是一类重要的药用昆虫。 本文对中国短翅芫菁族昆虫进行了系统分类研究,共分为总论和各论2个部分,根据标本提供了物种形态描述、特征图及整体照。 总论部分简要回顾了世界和中国...
赵亚楠
关键词:芫菁科区系
文献传递
宁夏东部荒漠草原灌丛引入过程中土壤呼吸响应特征
为探究宁夏东部荒漠草原灌丛引入过程中土壤呼吸响应特征,选取封育草地、放牧地及不同灌丛年限(22、12、3年)和间距(40、6、2m)的柠条灌丛地(Caragana korshinskii),开展草原–放牧–灌丛引入中土壤...
郭天斗赵亚楠周玉蓉王红梅
关键词:荒漠草原土壤呼吸土壤碳氮土壤微生物
荒漠草原不同年限灌丛引入过程土壤细菌碳源利用特征
2023年
为探究不同年限灌丛引入对荒漠草原土壤细菌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利用Biolog-ECO法对封育草地(17a)和不同年限引入灌丛地(6,15,25 a)0~20 cm土层展开土壤细菌群落的碳源利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荒漠草原不同年限灌丛引入后土壤全碳均有所增加,其中25 a时全碳最高,较封育草地显著增加43.5%(P<0.05),有机碳差异不显著,细菌数量与微生物生物量碳均在引入25 a最高,蔗糖酶活性随灌丛引入年限增加显著升高。土壤细菌群落随灌丛引入年限延长对碳源利用程度显著增大,平均增幅92.75%~181.73%,且对6类碳源利用能力均高于封育草地,其中糖类、氨基酸类、羧酸类是引入过程中细菌优先利用的3类碳源。灌丛引入也显著增加了土壤细菌群落功能多样性,特别是Shannon-Wiener丰富度指数、Shannon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随引入年限延长而增大,且土壤全碳、全氮与细菌群落功能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近30 a灌丛引入不仅提高了土壤细菌对不同碳源的利用程度,也改变了主要碳源利用类型,从草地的氨基酸、聚合物类等转向灌丛地糖类、氨基酸类为主。
陈彦硕马彦平王红梅赵亚楠李志丽张振杰
关键词:荒漠草原灌丛
宁夏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空间错位研究被引量:8
2022年
为了研究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空间错位程度,定量分析其空间错位关系,以宁夏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错位理论与模型,综合利用熵权法、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模型、重力模型以及ArcGIS空间可视化表达方法对研究区2011-2018年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空间错位程度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11-2018年宁夏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分别由0.2868和0.2395增加至0.4716和0.3525,旅游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从重心转移来看,旅游经济系统重心转移差异不大,而生态环境由南向北发生转移趋势,且两者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特征;从空间错位程度来看,研究区各地市空间错位程度均较高,且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整体来看,宁夏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空间错位主要是因旅游区位和旅游资源差异造成的,各地市应结合自身特点,发挥资源优势,挖掘潜力,通过采取差异化的空间矫正策略达到区域旅游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宋小龙米文宝李陇堂宋永永赵亚楠余国良
关键词:旅游经济生态环境
宁夏东部荒漠草原-灌丛地转变过程土壤氮素响应被引量:3
2021年
选取近30年荒漠草原灌丛引入形成的典型草地-灌丛镶嵌体内部的荒漠草地、草地边缘、灌丛边缘、灌丛地为研究样地,对各样地及其微生境(植丛与空斑)相关土壤指标进行测定,以了解荒漠草地向灌丛地转变过程中土壤氮素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随草地灌丛化转变,草本与灌丛生物量均增加,其中一年生草本随灌丛引入增加明显;土壤水分、全碳、全氮及微生物生物量均呈降低趋势,微生物数量在草地边缘与灌丛边缘降低,而在灌丛地增加并略高于荒漠草地;从荒漠草地转变至灌丛地,硝态氮显著升高52.3%,最高为28.45 mg N·kg^(-1),铵态氮显著降低10.4%,最低为4.81 mg N·kg^(-1)。微生物生物量氮与土壤水分呈显著正相关,而矿化氮与土壤水分响应关系则随着植被转变呈非线性变化,即硝态氮和铵态氮与土壤水分在荒漠草地和草地边缘呈正相关,而在灌丛边缘和灌丛地呈负相关。荒漠草地向灌丛地近30年的转变过程中,土壤全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呈降低趋势,而矿化氮显著增加,其中硝态氮尤为明显,表现出从荒漠草地土壤氮素的硝化抑制向灌丛地硝化加速转变。
李志丽王红梅王红梅马彦平赵亚楠赵亚楠
关键词:荒漠草原灌丛化土壤氮素
荒漠草原灌丛转变土壤水分与地上生物量空间异质性及阈值响应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研究宁夏东部荒漠草原灌丛转变土壤含水量和植被地上生物量的空间特征,探求荒漠草原植被承载的适宜土壤水分生态阈值,以期为优化荒漠草原植被恢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GIS和地统计学方法,对该地区43个典型的荒漠草原-灌丛镶嵌体区域分别进行草地和相邻灌丛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及植被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异质性分析。【结果】经典统计分析表明:0~200 cm土层的平均土壤含水量表现为草地(6.23%)大于灌丛(5.47%),在80~200 cm土层尤为明显,草地和灌丛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37%~25.36%和1.5%~19.58%;草地和灌丛的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异系数为28.94%~62.30%,均属中等变异,且灌丛土壤含水量的变异系数较高;草地和灌丛地上生物量分别为0.06和0.56 kg·m^(-2),两者的变异系数均为中等变异。地统计分析表明: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的结构方差比[C/(C_(0)+C)]表现为草地(0.75)大于灌丛(0.64),且均随土层加深而逐渐减小;土壤含水量的变程(A_(0))表现为灌丛(45.84 km)显著大于草地(18.56 km)(P<0.05),两者在120~200 cm土层的最佳半变异函数模型均为纯块金效应模型;植被地上生物量的结构方差比表现为灌丛(0.76)大于草地(0.37),变程表现为草地(43.91 km)显著大于灌丛(12.77 km)(P<0.05)。基于植被转变地上生物量和土壤含水量现状分析,荒漠草原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响应阈值为8.11%~14.19%。【结论】荒漠草原灌丛转变显著增加了地上植被生物量,使其在景观尺度上的空间异质性增强,并加速了深层土壤水分的利用消耗,降低了土壤含水量及其在景观尺度上的异质性,因调查年份及前期数年降雨偏多,草地、灌丛的较深层土壤含水量均呈纯块金效应。
赵亚楠赵亚峰王红梅王红梅李志丽
关键词:荒漠草原土壤水分生物量空间异质性
宁夏芫菁种类记述(鞘翅目,芫菁科)被引量:3
2012年
芫菁是一类经济价值较为重要的药用昆虫和天敌昆虫资源.在物种考察基础上,依据馆藏标本和文献资料,对宁夏的芫菁种类进行分类和整理,共得到5属20种,编制分类检索表,给出已知种的分布信息和已知寄主,以期为宁夏芫菁资源开发利用和害虫生物防治提供依据.
赵亚楠贺海明王新谱
关键词:鞘翅目芫菁科检索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