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纪友
- 作品数:15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点燃创造的星火——点拨教学探索之一
- 2001年
- 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21世纪教育研究的焦点半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站在世纪之交的教育坐标上,如果冷静客观地审视一下我们的传统语文课堂教学,强求统一的思维定势是何其根深蒂因。而“民族没有创造,就没有未来”(恩格斯语)的世纪黄钟大吕又是那样地震撼人心,催人奋进,如何点燃学生心中蓄积的创造星火,笔者在运用蔡澄清创立的“点拨教学法”进行《芙蕖》一文的教学实践中,记录了几缕探索的踪迹,以飨同仁。
- 许纪友
- 关键词:语文点拨教学创造思维能力教学实践
- 夯实文本解读的四块基石
- 2013年
-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每堂课必练的把式,是语文教师的职业生态和看家手艺,是语文教师才、学、识、德等素养的综合展示。一堂语文课,看你从哪里入口进行文本解读,就知道你道行有多深,技艺有多高;一堂语文课,看你能否让学生动起来、说起来、笑起来和跳起来,就知道你的教学功底有多厚,教学艺术有多高超。
- 许纪友
- 关键词:文本解读教学艺术综合展师才
- 诗歌:想说教好不容易被引量:1
- 2008年
- 中国的诗歌.民族特色极为鲜明,读起来很美.教起来却很困难,而老师要教好和教出诗味更是不易。古人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诗无达诂”等等.并非故弄玄虚和神秘。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高中起始阶段第一单元就是诗歌教学,选文分量较过去教材加重,内容深度也较过去教材加深。因此,如何教好诗歌。教出诗味,是我们语文老师不得不深入探究的问题。
- 许纪友
- 关键词:诗歌教学高中语文教材说教民族特色
- “实践的结晶智慧的升华”——《语文教学点拨艺术丛谈》读后
- 1998年
- “实践的结晶智慧的升华”,这是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为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蔡澄清先生等著的《语文教学点拨艺术丛谈》一书的题词。该书已于1996年12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共收录了蔡澄清先生和陈军等同志探索语文点拨教学艺术精萃的论文三十余篇。作者...
- 许纪友
- 关键词:语文教学点拨艺术丛谈点拨法语文教学方法
- 论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课程意识被引量:1
- 2015年
- 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开设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提供了多样选择与个性发展的广阔的平台,但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必修课和选修课到底有何区别和联系?目前必修课和选修课课堂教学特征不明,问题出在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课程意识模糊不清,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一定要牢固树立"脑中有纲""手中有书""心中有人"的课程意识。
- 许纪友
- 关键词:选修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意识
- 从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说起
- 2009年
- 随着新课改实践的深入.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态发生了质的变化。同时,语文课堂教学的形式又陷入了一个新的模式。语文教学从1953年学习苏联“《红领巾》六步教学法”——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教师范读课文、解释词语、划分段落和归纳大意、总结主题思想、分析写作特点——的模式.到现在又落入了我姑且称之为“新课程六步教学法”——导入新课、知人论世、整体感知、品味鉴赏、合作探究、迁移练习——的窠臼。
- 许纪友
- 关键词:六步教学法写作背景主题思想导入新课知人论世
- 论文言文教学的三次飞跃
- 2010年
- 文言史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内容多,难度大.老师重视。学生用心,新课标教材5个必修模块,每个模块中文言文所占比例近半。而为了与高考接轨,4个选修模块。几乎所有的学校选择的2个模块都是文言散文和古代人物传记的教学。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去教这些大量的文言文,老师们往往出现两种比较极端的现象:
- 许纪友
-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选修模块课堂教学实践新课标教材人物传记文言散文
- 论文本解读的“道”与“技”被引量:1
- 2017年
- 文本解读有三个范畴:宏观上要有解读的学理依据,中观上要有体式的规律遵循和解读的读解通识,微观上 要有方法的创新.文本解读的“道”就是文本解读的学理依据、体式规律和读解通识,属于宏观和中观范畴.而文本解 读的“技”就是文本解读的方法,属于微观范畴.文本解读的“道”就是“有规律”,文本解读的“技”就是“自由行动”.根 据文本解读的学理,依据文本解读的体式特征,了解文本解读的读解通识,创新文本解读的方法.作者、读者、文本融 于一体,文本解读生生不息,文本解读道技圆融.
- 许纪友
- 关键词:文本解读学理依据体式特征
- 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学生写作素养的教学策略
- 2006年
- 许纪友
- 关键词:写作素养课程理念教学策略作文教学教学内容
- 静待春华秋实——我的“课前‘六个一’五分钟演讲”活动
- 2016年
- 语文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学要联系生活。为了培养学生读书、写作和演讲的兴趣,为学生打下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的底子,扎实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从每届高一入学的新生的第一节课开始,就着手实施我的"课前‘六个一’五分钟演讲"活动"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实践,新课标提倡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新的理念,在活动中得到有效落实和完美体现。语文教学是农业,精耕细作,日积月累,春暖花开,春华秋实。
- 许纪友
- 关键词:课前演讲语文能力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