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覃琳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新生大鼠
  • 4篇白质
  • 3篇凋亡
  • 3篇神经胶质
  • 3篇细胞
  • 3篇脑白质
  • 3篇脑白质损害
  • 3篇胶质
  • 3篇白质损害
  • 2篇新生儿
  • 2篇细胞凋亡
  • 2篇脑室
  • 2篇脑室周围
  • 2篇脑室周围白质...
  • 2篇白质软化
  • 1篇新生儿败血症
  • 1篇新生儿气胸
  • 1篇血培养
  • 1篇药敏
  • 1篇药敏试验

机构

  • 6篇四川大学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都江堰市人民...

作者

  • 6篇卓平辉
  • 6篇覃琳
  • 6篇熊英
  • 4篇阳倩
  • 1篇张渝

传媒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四川医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新生大鼠脑白质损害模型神经胶质细胞的凋亡及MK2、Nogo-B的表达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2日龄(P2)新生大鼠脑白质损害(WMD)后神经胶质细胞凋亡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蛋白激酶2(MK2)、Nogo-B的变化;探讨神经胶质细胞凋亡与MK2、Nogo-B变化的时相关系。方法制备新生鼠WMD模型,分别于WMD后30 min、1 h、4 h、12 h、1 d、3 d、7 d、14 d及21 d处死大鼠,TUNEL法检测脑白质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化(SP)法检测Nogo-B蛋白的表达,原位杂交(POD法)检测MK2 mRNA表达。结果WMD组大鼠凋亡指数在缺氧缺血4 h、12 h、1 d、3 d、7 d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MD后1 h MK2mRNA在脑室周围白质及胼胝体区表达上调,并于损伤后3 d达到高峰。Nogo-B在WMD后12 h表达增加,3 d达高峰,在12 h、1 d、3 d、7 d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K2、Nogo-B在新生大鼠脑白质损害时表达增高,提示其参与了脑白质损害。
阳倩熊英覃琳卓平辉张渝
关键词:凋亡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新生大鼠脑白质损害时神经胶质细胞凋亡与Fas、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变化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Fas、caspase-3在新生大鼠脑白质损害时神经胶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只大鼠分别于缺氧缺血后30 min、1 h、4 h、12 h、1 d、3 d、7 d、14 d及21 d处死,免疫组化(SP)法检测Fas、caspase-3蛋白表达,TUNEL法测定细胞凋亡。结果新生大鼠脑白质损害时,细胞凋亡指数在缺氧缺血后4 h开始显著增加,3 d达到高峰(P<0.05)。对照组未检测到Fas,实验组Fas蛋白在缺氧缺血后30 min开始出现,1 h增加,12 h达高峰,并持续至3 d(P<0.05)。实验组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于缺氧缺血后1 d达到高峰,与对照组相比在1 h、4 h、12 h、1 d、3 d、7 d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大鼠脑白质损害时,Fas、caspase-3表达及凋亡指数显著增加,并有明显时序性,提示Fas途径激活caspase-3后引起的细胞凋亡可能是新生大鼠脑白质损害的发病机制之一。
覃琳熊英卓平辉阳倩
关键词:脑白质损害脑室周围白质软化FASCASPASE-3
新生儿气胸2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气胸的诱因、临床表现以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1例新生儿气胸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理性气胸15例,多为足月儿(80%),早产儿20%,多与胎粪吸入、窒息缺氧、感染等有关;气胸出现时间较早,预后较好。医源性气胸多为早产儿(75%),气胸出现在使用呼吸机或CPAP的过程中,气囊加压给氧后,气胸出现时间较晚,预后较差。自发性气胸多为足月儿,气胸出现时间较早,预后较好。结论减少胎粪吸入,窒息缺氧,正确使用呼吸机或CPAP,气囊加压给氧是预防新生儿气胸的关键,病理性气胸和自发性气胸多采取保守治疗,医源性气胸采取胸腔闭式引流。
卓平辉熊英覃琳
关键词:气胸新生儿
新生大鼠脑白质损害时神经胶质细胞凋亡与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表达变化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脑白质损害时内源性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表达变化及其与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104只2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缺氧缺血组)57只,对照组(假手术组)47只,缺氧缺血后实验...
覃琳熊英阳倩卓平辉
文献传递
新生大鼠脑白质损害时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蛋白的表达变化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表明脑白质损害与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凋亡密切相关,bcl-2蛋白作为抗凋亡蛋白与新生大鼠脑白质损害(WMD)的关系较少报道。该文探讨bcl-2蛋白在新生大鼠脑白质损害(WMD)时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将2日龄SD大鼠(n=90),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缺氧缺血)45只,对照组(假手术)45只,制成WMD模型;采用TUNEL法测定神经细胞凋亡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bcl-2蛋白在脑室周围白质区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结果成功建立了WMD模型。实验组神经细胞凋亡在缺氧缺血后3 d达到高峰,凋亡指数脑白质为37.40±4.26,胼胝体为29.84±1.11,与对照组比较,在4 h,12 h,24 h,3 d,7 d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bcl-2蛋白表达在WMD后1 h就上升,12 h达高峰,平均灰度值脑白质为124.96±0.27,胼胝体为130.09±0.77),在1 h,4 h,12 h,24 h,3 d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大鼠脑白质损害时,bcl-2蛋白早期表达增高,而神经细胞凋亡高峰滞后,二者具有明显时序性,这种时序变化提示bcl-2蛋白可能对神经细胞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卓平辉熊英覃琳阳倩
关键词:脑白质损害凋亡BCL-2新生大鼠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的变迁
2005年
目的探讨近9年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的变化规律.方法收集我院新生儿病房1996年1月至2004年12月血培养阳性的新生儿败血症共122例,1996~1997年采用葡萄糖肉汤法、常规生化鉴定法和手工鉴定;1998年~2002年3月采用双相手工血培养瓶,Sceptor半自动分析仪;2003年4月~2004年采用BACT 9120全自动血培养系统,BD血培养瓶,API或Crystal鉴定系统.结果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居首位,且呈上升趋势,肠球菌也呈上升势头.而金葡菌、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假单胞菌检出构成比均有所下降,尤其是金葡菌和大肠杆菌下降最明显.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耐药性无明显变化,对庆大霉素、四环素、喹诺酮类和SMZ耐药率均上升,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CNS上升,金葡菌下降,对氯霉素、利福平耐药率下降,尚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米诺环素和呋喃妥因耐药的菌株.葡萄球菌产酶率为79%,MRSA占金葡菌的46.1%,MRCNS占CNS的90.5%.大肠杆菌对氨曲南、氨苄青霉素、哌拉西林、一代和二代头孢耐药率均在50%以上,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吡肟耐药率分别达57.1%、57.1%、42.9%,对阿米卡星、亚氨培南、头孢他定、替卡西林/棒酸、环丙沙星耐药率相对较低.大肠杆菌及克雷伯菌产ESBLs分别为21.4%、33.3%.结论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以G+球菌为主,CNS位居首位.病原菌及耐药性是随时代和地区不同而不断变化的,临床选用抗生素需以药物监测为依据.
覃琳熊英卓平辉
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细菌培养药敏试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