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覃宇果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压
  • 3篇高血压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高血压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内
  • 1篇动脉内膜
  • 1篇动脉内膜切除...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心律
  • 1篇心律失常
  • 1篇心律失常药物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平滑肌
  • 1篇血管平滑肌细...
  • 1篇药物
  • 1篇伊贝沙坦
  • 1篇原发性高血压...

机构

  • 4篇浙江省中医院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作者

  • 5篇覃宇果
  • 2篇付其涛
  • 2篇倪海祥
  • 1篇冯培芳
  • 1篇李允强
  • 1篇秦南屏
  • 1篇叶世益
  • 1篇夏大静
  • 1篇赵荣祥
  • 1篇邵国民
  • 1篇朱佃香

传媒

  • 4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浙江医学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内皮祖细胞与血管再内皮化
2009年
造成血管内皮丢失的原因通常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血栓形成、糖尿病引起的血管病变、广泛血管内膜病变而施行的动脉内膜切除术以及PCI术(包括各种支架植入术)等。血管内皮的丢失可明显增加凝血和栓塞事件的发生率以及PCI术后血管平滑肌细胞(SMC)过度增殖等引起的再狭窄发生率。此外,药物洗脱架的迟发血栓问题也被认为与再内皮化障碍直接相关^[1]。
朱佃香覃宇果
关键词:血管内皮再内皮化内皮祖细胞动脉内膜切除术血管平滑肌细胞PCI术后
睡眠打鼾与高血压关系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
2003年
覃宇果叶世益付其涛赵荣祥
关键词:鼾症高血压发病机制
伊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CD_(11b)/CD_(18)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观察伊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多形核白细胞粘附分子CD11b/CD18 表达的影响及其保护肾脏的可能机制。方法 49例无临床肾病、非糖尿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伊贝沙坦和氨氯地平治疗组 ,另设正常对照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前后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CD11b/CD18 的表达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等指标。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CD11b/CD18 表达增高 ,肿瘤坏死因子 -α水平也明显增高 (P<0.01)。与氨氯地平治疗组比较 ,伊贝沙坦治疗3个月后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CD11b/CD18 表达、尿白蛋白排泄率和肿瘤坏死因子 -α明显降低 (均P<0.01)。尿白蛋白排泄率下降与肿瘤坏死因子 -α浓度降低和多形核白细胞粘附分子CD11b/CD18 表达的下降呈正相关 (r=0.55 ,0.64,均P<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多形核白细胞粘附分子CD11b/CD 18 表达增高 ;伊贝沙坦独立于降压作用外保护肾脏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CD11b/CD18 表达有关。
覃宇果倪海祥邵国民夏大静秦南屏
关键词:伊贝沙坦原发性高血压CD11B/CD18基因表达
腹型肥胖与原发性高血压被引量:3
2008年
李允强覃宇果倪海祥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腹型肥胖高血压病患病率
胺碘酮治疗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
2003年
覃宇果冯培芳付其涛
关键词:胺碘酮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心律失常药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