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帅亚
- 作品数:14 被引量:17H指数:1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远隔时空的诗心碰撞——现代诗人邵洵美对古希腊女诗人萨福的译介
- 2014年
- 现代诗人邵洵美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对古希腊女诗人萨福的生平和作品进行介绍和翻译。邵洵美著文客观地勾勒了萨福形象的轮廓。他翻译的萨福诗歌感情充沛,带有创作的色彩,很好地表现出萨福诗歌的特点。萨福的诗歌对邵洵美的文学创作有着多方面的影响。
- 袁帅亚
- 关键词:邵洵美萨福译介
- 评十七世纪英国诗人赫里克的两首诗
- 2010年
- 赫里克是英国17世纪的重要诗人。他的两首代表作《致少女》和《无章的情趣》风格清新明快,意境优美如画,充满着生活气息,是英国文艺复兴晚期的诗苑奇葩。赫里克的诗歌创作代表着英国文艺复兴晚期文艺的古典主义倾向。
- 袁帅亚
- 关键词:古典风格
- 诗歌翻译中“忠实”标准的多元取向——以朗费罗《金色的夕阳》的两种翻译为例
- 2010年
- 翻译的首要标准是忠实于原作。"忠实"标准适用于诗歌翻译时会表现出很大的灵活性。对朗费罗的一首诗《金色的夕阳》的两种截然不同翻译表明,诗歌翻译中,由于译者对诗歌的各种内容与形式因素价值评判不同,"忠实"这一标准的取向是多元的,译者对这一客观标准的主观取向很大程度上影响译作风格。
- 袁帅亚
- 关键词:诗歌翻译
- 诗歌翻译里的归化和异化——对朗费罗一首诗的翻译和评析被引量:1
- 2010年
- 朗费罗的一首诗《金色的夕阳》可以进行两种截然不同翻译。第一个译本把原作译成了中国传统诗歌形式之一的五言体诗。第二个译本尽可能地在译文里保留了原作的形式因素。译本一体现了归化的翻译方法,译本二体现了异化的翻译方法。这两种翻译方法体现了移植文化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模式。
- 袁帅亚
- 安慰之爱
-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的154首诗歌大体可以分为两组,第一组从第1首到126首,献给诗人的一位男性青年贵族朋友;第二组从第127首到152首,写给或讲到一位深色皮肤的女人;最后两首借希腊典故咏叹爱情,同前两组诗都无关。...
- 袁帅亚
- 新批评派诗歌批评的理论和实践——以对惠特曼一首诗歌的解读为例
- 2010年
- 英美新批评从属于西方现代形式主义文学理论,文学本体论是其理论基点,文本细读是其主要方法。新批评派对惠特曼一首诗歌的解读是其批评理论和批评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充分体现了新批评派诗歌批评的特点。新批评派对这一诗歌解读的个案给了我们关于文本细读的理论和方法的启示。
- 袁帅亚
- 关键词:新批评诗歌批评
- 格律诗英译的三个层面被引量:1
- 2008年
- 从音韵、词汇与修辞、意蕴三个层面分析格律诗英译中的翻译和变通问题。结合翻译实例论述翻译诗歌要尽可能保留原诗的音韵之美,格律诗中的平仄押韵等与英诗的音步韵格之间存在可译性,因此可在不损原意的基础上表现出原诗的音韵之美;中国诗歌的用词、文法和修辞要有适当的译入语与之对应;上乘的译品能再现原作的意蕴。
- 袁帅亚
- 关键词:格律诗音韵词汇修辞意蕴
- 安慰之爱——莎士比亚“善良天使”十四行诗的双重主题
-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的154首诗歌大体可以分为两组,第一组从第1首到126首,献给诗人的一位男性青年贵族朋友;第二组从第127首到152首,写给或讲到一位深色皮肤的女人;最后两首借希腊典故咏叹爱情,同前两组诗都无关。...
- 袁帅亚
- 关键词:莎士比亚诗歌创作
- 文献传递
- 评《二元·多元·综合——翻译本质与翻译标准研究》
- 2013年
- 1.引言
杨晓荣主编的《二元·多元·综合——翻译本质与翻译标准研究》是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推出的“英汉对比与翻译研究”八册系列文集之一。该文集的任务是对新时期30年(1977—2007)中国翻译界有关翻译本质与翻译标准的研究成果及其走向做一个全面的总结和展望。文集有两大部分构成,一是作为正文收入的37篇论文。二是作为附录的“重要论著索引”,包括“著作部分”和“论文部分”。编者精心的拣选、编排和精炼的札记、总结使本文集呈现许多鲜明的特色。
- 袁帅亚
- 关键词:翻译本质英汉语比较英汉对比翻译标准
- 英美文学教学和人文素质培养被引量:15
- 2010年
- 本文从人文角度审思了目前我国的英美文学教学,指出了我国英美文学课程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的误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英美文学教学的人文审思要求我们发挥文学的寓教于乐作用,使学生在学习文学中,获取审美享受和人生感悟,提高中西文化修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人文素质。
- 袁帅亚
- 关键词:英美文学教学误区人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