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伟
-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3
-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花岗岩体侵位机制及成矿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2年
- 花岗岩体是大陆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广泛,在造山带中可达20%~90%。大陆地壳增生与花岗岩浆的上升侵位有重要的关系。同时,花岗岩分布区也是重要的金属矿床集中区,如各种热液矿床、矽卡岩矿床和斑岩矿床等。因此,对花岗岩体的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花岗岩体的定位机制研究是花岗岩体构造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及与之相关构造的研究对于花岗岩区找矿勘探意义重大,所以花岗岩的侵位机制及其与成矿作用自然成为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 张天宇樊双虎白金鹤彭小华王鲲鹏杨先彬袁伟
- 关键词:花岗岩体侵位机制成矿作用矽卡岩矿床花岗岩浆地壳增生
- 新疆和硕县乌什塔拉红山花岗岩岩浆起源及成因机制被引量:4
- 2013年
- 红山花岗岩体位于新疆南天山乌什塔拉乡以北,乌瓦门-拱拜子和辛格尔两大区域性大断裂中间;岩石类型主要为二长花岗岩,其次为花岗闪长岩;SiO2含量为61.95%~76.37%,全碱(ALK)含量较高,为6.35%~8.3%,绝大部分具有高K钙碱性花岗岩的特征。A/CNK值为0.94~1.08,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花岗岩类;∑REE=137×10-6~244.5×10-6,LREE/HREE为4.1~6.7,表明LREE明显富集,δEu为0.14~0.27,显示出中等程度的Eu负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K、Rb及高场强元素Zr、Hf、Th相对富集,而Nb、Ta、P、Ti等相对亏损。锆石U-PbSHRIMP同位素年龄为297±3Ma(待发表数据)。综合分析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其可能来自于石榴子石稳定的深部地壳,源区有相当比例的黑云母,最合适源区物质可能是碱性和高K钙碱性的安山岩和玄武质安山岩。地幔岩浆的低侵作用可能是导致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主要原因。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微量元素投图分析,认为岩浆形成于从挤压环境向伸展环境转变的碰撞-后碰撞造山期。
- 张天宇樊双虎陈淑娥苏春乾白金鹤彭小华王鲲鹏袁伟杨先彬
- 关键词:花岗岩地球化学岩浆起源
- 南天山北缘白土塘蛇绿混杂岩构造环境
- 2013年
- 新疆南天山北缘白土塘出露一部分蛇绿混杂岩,为了解其中超基性-基性岩的形成环境,笔者主要利用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对该区的9个样品进行了测试。通过地球化学研究分析,认为本区的蛇纹岩以低SiO2、TiO2、CaO、K2O、Na2O,高MgO、Al2O3为特征,富集相容元素Cr、Co、Ni,贫不相容元素,同时大离子亲石元素含量较低,整体特征类似于大洋二辉橄榄岩,具有地幔残留物的特征。对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以富TiO2、MgO,贫Al2O3、K2O,且Na2O>K2O为特征;与MORB相比较,明显亏损Nb、Ta;与原始地幔相比较,具有类似于N-MORB的亏损地慢特征;主、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石应形成于类似洋中脊的构造环境,岩浆源于亏损地幔区。
- 职荣军樊双虎陈淑娥袁伟芮婷王江伟刘明毛友亮
- 关键词:南天山蛇绿混杂岩地球化学构造环境
- 新疆和硕东泉戈壁环斑花岗岩的成因及地质意义被引量:3
- 2013年
- 通过1∶5万马兰幅区域地质调查,首次在东泉戈壁地区发现了环斑花岗岩。东泉戈壁环斑花岗岩分布于南天山碰撞带中部,岩体以富含暗色细粒闪长质包体和具有特殊的环斑结构为特征。该花岗岩呈岩株状产出,岩石化学以较高的Al2O3(14.47%~15.44%)、K2O(3.93%~4.7%)和Na2O(3.4%~3.7%),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具有弱的δEu(平均为0.79)负异常等为特征,表现出与典型的板内奥长环斑花岗岩明显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其形成时代为晚石炭世(305±1Ma),恰好是南天山洋盆向北俯冲碰撞造山末期阶段,据此认为东泉戈壁环斑花岗岩可能是一种造山带型环斑花岗岩,形成于板块碰撞后的抬升环境下的I型花岗岩。
- 王鲲鹏樊双虎陈淑娥苏春乾彭小华白金鹤任蓓蓓袁伟杨先彬张天宇
- 关键词:环斑花岗岩岩浆混合构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