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蔺华利

作品数:16 被引量:114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精神分裂症
  • 10篇分裂症
  • 6篇精神分裂症患...
  • 5篇首发
  • 5篇首发精神分裂...
  • 5篇首发精神分裂...
  • 3篇影响因素
  • 2篇症状
  • 2篇中文
  • 2篇奋乃静
  • 2篇阿立哌唑
  • 1篇丁螺环酮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神经
  • 1篇新生儿神经行...
  • 1篇心理
  • 1篇心理测验
  • 1篇心理健康

机构

  • 16篇西安市精神卫...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上海市精神卫...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西安医学院
  • 1篇四川大学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天津市安定医...
  • 1篇西北妇女儿童...

作者

  • 16篇蔺华利
  • 5篇张海艳
  • 4篇杨亚妮
  • 3篇李超
  • 2篇雷莹
  • 2篇刘祥芹
  • 2篇贾晓妮
  • 2篇程淑亮
  • 2篇何燕玲
  • 2篇施旺红
  • 1篇党伟
  • 1篇石锦娟
  • 1篇吴斌
  • 1篇支媗
  • 1篇李亚娟
  • 1篇行养玲
  • 1篇高成阁
  • 1篇李强
  • 1篇张晓红
  • 1篇张海燕

传媒

  • 3篇临床精神医学...
  • 2篇中国行为医学...
  • 2篇陕西医学杂志
  • 2篇中国药业
  • 2篇中华行为医学...
  • 1篇上海精神医学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 1篇临床医学进展
  • 1篇妇儿健康导刊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1
  • 1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6
  • 2篇2003
  • 1篇200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立哌唑与氨磺必利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和氨磺必利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和氨磺必利组,各50例,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末采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CCB)对其进行认知功能的测评。结果治疗第12周末,阿立哌唑组患者所有测验成绩及MCCB总分较入组时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氨磺必利组在工作记忆、语言学习和记忆、视觉学习和记忆、注意警觉及MCCB总分上较入组时有明显的改善(P<0.05);治疗12周末,阿立哌唑组和氨磺必利组在处理速度、推理和问题解决、社会认知领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立哌唑和氨磺必利均能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但阿立哌唑改善领域更全面。
张海艳蔺华利李强
关键词:首发精神分裂症阿立哌唑氨磺必利
二胎母亲孕产期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调查二胎母亲孕产期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并分析其对新生儿气质类型及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制影响因素问卷、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238例二胎孕妇在孕12周、24周、38周、产后第7天和产后第42天共5个时间节点纵向随访调查,采用小婴儿气质问卷、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对新生儿进行调查。结果:①孕12周、24周、38周、产后第7天和产后第42天5个时间节点二胎母亲焦虑的检出率依次为11.34%、4.62%、11.76%、11.35%、7.14%,抑郁检出率依次为4.20%、1.26%、14.71%、13.03%、15.13%。②二胎母亲孕12周抑郁情绪对产后第7天抑郁的产生有影响(P<0.01);孕24周焦虑情绪对产后第42天焦虑的出现有影响(P<0.01)。③影响二胎母亲孕产期焦虑、抑郁的因素有头胎性别、家庭月收入、头胎健康状况、性别期待、担心喂养困难、饮食欠佳、担心养育孩子经济问题、对婆媳关系是否感到满意、是否担心头胎对二胎的态度、高危年龄等因素。④二胎母亲孕38周抑郁与小婴儿气质类型呈正相关(r=0.178),孕24周抑郁症状的发生与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呈负相关(r=-0.282)。结论:①二胎母亲孕38周焦虑症状的检出率最高,抑郁症状的发生以产后第42天最高;②二胎母亲孕期3个阶段及产后2个阶段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的影响因素包括高龄、头胎健康状况、担心养育孩子经济问题、担心头胎对二胎的态度、对胎儿的性别期待等;③二胎母亲孕期抑郁症状对婴儿气质类型、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有影响。
蔺华利陆誉宁曹引丽米阳董晋申宇昕李超
关键词: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新生儿神经行为
缓解期分裂症患者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心理社会功能的比较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 探讨缓解期分裂症和缓解期双相情感障碍(BPD)认知功能损害模式和心理社会功能的差别.方法 采用8个神经心理测验(共17项)对缓解期分裂症32例、缓解期BPD30例和正常对照组34例进行注意力、言语学习和记忆、视觉记忆和执行功能的评定,用多变量方差分析的方法比较各组认知功能的差异.结果 缓解期分裂症组除StroopC和数字广度测验-顺背外,其余15个神经心理学指标均差于对照组(P<0.05或P<0.01),缓解期BPD只有9个指标差于对照组,缓解期分裂症组的即刻逻辑记忆、延迟逻辑记忆、StroopCW得分比缓解期BPD差[分别为(8.13±3.35)分,(12.11±3.72)分,(6.00±3.09)分,(9.78±3.60)分;(48.61±15.73)分,(69.33±21.04)分,P<0.05],比缓解期BPD损害严重,但是在WCST的完成分类数、持续性错误数、非持续性错误数、完成第一分类所需应答数、数字广度测验-倒背和TMT-B上两组的操作结果无显著性的差别,损害同样严重,缓解期BPD的心理社会功能和缓解期分裂症的心理社会功能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缓解期BPD的认知损害领域和缓解期分裂症存在一些重叠,而缓解期分裂症的损害更为广泛和严重;缓解期BPD的心理社会功能好于缓解期分裂症.
蔺华利张海艳杨亚妮程淑亮
关键词:心理社会功能
缓解期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认知功能被引量:13
2006年
目的:了解缓解期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方法:采用逻辑记忆、视觉再生记忆、连线测验A和B、数字广度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字色混淆测验(stroop)对62例缓解期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患者组)和62名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有关言语学习和记忆、非言语学习和记忆、注意以及执行功能的神经心理学评定,比较两组间认知功能的差异.结果:患者组在即刻逻辑记忆、延迟逻辑记忆、连线测验A和B、WCST正确应答数、完成分类数、持续性错误数以及Stroop C-W操作分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认知缺陷有其特点.
蔺华利施旺红雷莹
关键词:神经心理测验
阿立哌唑和氯丙嗪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和氯丙嗪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8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均分为阿立哌唑组和氯丙嗪组,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作数字广度(顺、逆)、即刻逻辑记忆、延迟逻辑记忆、即刻视觉记忆、延迟视觉记忆、连线测验A和B、字色混淆测验(Stroop)以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等神经心理测验。结果治疗第12周末后,阿立哌唑组除视觉记忆外其他各项认知功能指标均有所好转(P<0.05orP<0.01),而氯丙嗪组在13项认知功能指标中有5项恶化,主要在逻辑记忆和执行功能方面;阿立哌唑组除视觉记忆外各项认知功能测查结果均明显好于氯丙嗪组[阿立哌唑组和氯丙嗪组即刻逻辑记忆分别为(13.98±3.24)分和(5.01±3.98)分,完成连线测验B的时间分别为(90.45±37.16)s和(129.25±36.2)s,WCST持续性错误数分别为(2.56±3.82)个和(11.13±9.87)个等,P<0.05或P<0.01]。结论阿立哌唑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有改善作用,而氯丙嗪对认知功能的某些领域有损害。
蔺华利施旺红王军辉李亚娟程淑亮
关键词:首发精神分裂症阿立哌唑氯丙嗪
突触小体相关蛋白-25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突触小体相关蛋白-25(SNAP-25)基因3端翻译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8636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连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3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300例正常对照(对照组)的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分析SNAP-25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结果①患者组与对照组rs8636多态性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的频数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Х^2=2.69,v=1,P〉0.05;Х^2=2.52,13=1,P〉0.05)。②患者组与对照组SNAP-25基因rs8636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总体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6.454,P〈0.05;Х^2=7.033,P〈0.05);③患者组C/C基因型频率(65.0%)和C等位基因频率(79.7%)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5.848,P〈0.05;OR=1.50);患者组T/T基因型频率(5.7%)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2.453,P〉0.05)。结论SNAP-25基因rs8636多态性位点与精神分裂症可能存在关联。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可能是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危险因素。
李超高成阁蔺华利陈良梅张海燕杨亚妮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基因病例对照研究
Eppendorf精神分裂症量表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研究Eppendorf精神分裂症量表(ESI)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 方法:信度评价采用分半信度、内部一致性、重测信度。效度评价采用区分效度、内容效度、平行效度、结构效度。 结果:ESI量表和各因子的分半信度为0.8087~0.9738,Cmnbach α系数为0.7694~0.9508;1周后重测信度为0.677~0.876。各因子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815~0.909之间,因子之间的相关小于因子与总分的相关;ESI与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有很好的相关性,因子分析得出4个因子与原作者的因子相关系数在0.747~0.943之阃。 结论:ESI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值得推广和使用。
蔺华利何燕玲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量表信度
缓解期双相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缓解期双相障碍(BP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8个神经心理测验(共17项)对缓解期BPD50例和正常对照组50例进行注意力、言语学习和记忆、视觉记忆和执行功能的评定,并对上述神经心理测验结果和临床变量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即刻逻辑记忆、延迟逻辑记忆、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完成分类数、WCST持续性错误数、WCST非持续性错误数、完成第一分类应答数、连线测验-A、连线测验-B均与病程、住院次数、躁狂发作次数、抑郁发作次数呈显著性相关(P<0.05或P<0.01),数字广度测验-倒背和住院次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病程越长、住院次数和发作次数越多,缓解期BPD患者认知功能测验成绩越差。
蔺华利杨亚妮张海艳雷莹
关键词:影响因素
催眠治疗在产后抑郁症团体认知行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24年
目的探讨催眠治疗在产后抑郁症团体认知行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在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61例产后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催眠治疗联合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采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比较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治疗2、4、6周后,两组HAMD、HAMA评分时间、组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MD、HAMA评分随着治疗周期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且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催眠治疗联合团体认知行为治疗能提高产后抑郁症的临床效果。
李单单蔺华利张海艳
关键词:催眠治疗产后抑郁症焦虑
精神分裂症患者肠道菌群与阳性症状的关系研究
2024年
目的:探索以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的差异,拟揭示与阳性精神症状有关的肠道菌群特征。方法:本研究共纳入了20例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1名人口学特征相匹配的健康人群。使用16SrRNA技术检测并分析两组被试者肠道菌群特征的差异;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 PANSS)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并分析其与肠道菌群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两组间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没有统计学差异(p > 0.05);β-多样性显示研究组肠道菌群聚类比对照组更紧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r = −0.492, p = 0.027)与PANSS阳性因子得分呈正相关、梭杆菌目(r = −0.514, p = 0.02)和梭杆菌科(r = −0.499, p = 0.025)与PANSS阳性因子得分呈负相关。结论: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度与健康人群存在差异;嗜冷菌属、梭杆菌科和梭杆菌目丰度水平与阳性精神症状相关。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in intestinal microbiota betwee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with positive symptoms and healthy people, and to revea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stinal microbiota related to positive mental symptoms. Methods: A total of 20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with predominantly positive symptoms and 21 healthy people with matched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16SrRNA technology was used to detect and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omposition and abundance of intestinal microbio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 (PANSS) was used to assess the psychiatric symptoms and analyze their correlation with gut microbiota characteristics. 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α-diversity of intestinal microbio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β-diversity showed that the intestinal flora in the study group was more closely clustered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赵君李欢李超刘祥芹贾晓妮蔺华利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肠道菌群丰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