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思雄
- 作品数:26 被引量:125H指数:6
-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入路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评估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评估经腹路径及经后腹腔路径行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4年6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行腹腔镜肾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73例,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经腹路径组(32例)及后腹腔路径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肛门排气时间等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经腹路径组患者肿瘤大小为(5.62±1.51)cm,大于后腹腔路径组患者的(4.41±1.78)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经腹路径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69±53.8)min,高于后腹腔路径组的(151±47.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路径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均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经腹路径更适用于体积较大的肿瘤。
- 王淇超曹敬毅蒋思雄孙卫兵吴刚王乾赵炎关升
- 关键词:肾肿瘤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
- 巨大肾上腺皮质腺瘤致继发性闭经一例
- 2013年
- 患者25岁,因闭例经3年于2008年11月30日就诊。患者12岁初潮,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8年7月6日,无性生活史,既往健康。2008年11月开始出现下颌少许胡须,双下肢多毛,
- 王宁于洋杨玻蒋思雄
- 关键词:巨大肾上腺皮质腺瘤继发性闭经月经规律末次月经既往健康双下肢
- 坦索罗辛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疗效评估(附37例报告)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评估坦索罗辛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的疗效。方法:对37例女性膀胱颈梗阻患者采用坦索罗辛治疗,每晚口服0.2 mg。结果:随访1周,15例疗效显著,9例有效,13例疗效不明显。2周后,9例有效者中3例转为显效。余19例改为手术治疗,术后7例症状缓解不满意者加用坦索罗辛辅助治疗,6例症状满意缓解。本组只有2例出现轻度体位性低血压反应,可耐受,未停药。结论:坦索罗辛可作为女性膀胱颈梗阻患者初期保守治疗的首选药物,有效者可长期服用;对于术后排尿困难症状缓解不满意者可辅用坦索罗辛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 范治璐刘志宇李传刚于洋蒋思雄
- 关键词:膀胱颈梗阻药物治疗坦索罗辛
- 自发性结肠穿孔致阴囊气肿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07年
- 报告1例结肠自发穿孔导致阴囊气肿的临床资料。患者男,66岁,发热、腹痛、阴囊肿痛,轻度腹膜炎体征,阴囊肿胀,皮下握雪感。超声示阴囊皮下积气。CT:左腰大肌及髂腰肌肿胀伴积气。手术探查阴囊内积脓向上延续至腹膜后巨大脓腔与降结肠裂孔相通。由于结肠自发穿孔合并阴囊气肿临床罕见,结肠腹膜外穿孔症状相对较轻且出现较晚,故早期出现阴囊气肿应引起重视。
- 杨玻蒋思雄范治璐
- 关键词:结肠穿孔
- 开放手术与后腹腔镜手术肾囊肿去盖术疗效比较(附92例报告)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比较开放性手术与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囊肿的优缺点。方法对过去15年间接受开放性肾囊肿去盖术的34例患者与近年间接受后腹腔镜肾囊肿去盖术的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手术历时、出血量、术后镇痛情况、离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住院天数和并发症等情况。术后随访时间开放组长于后腹腔镜组,前者为12-48个月,后者为13-15个月。结果除拔除引流管时间无差别外,其余指标后腹腔镜手术组均优于开放手术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访两组均无囊肿复发。结论后腹腔镜肾囊肿去盖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优于开放手术。
- 范治璐鞠红卫孙卫兵杨玻刘志宇蒋思雄
- 关键词:肾囊肿后腹腔镜
- 免疫抑制剂在尿路上皮癌中的应用及新进展
- 2021年
- 尿路上皮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于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手术治疗及术后卡介苗灌注或化疗药物灌注综合治疗使患者的生存期得到很大的提高。但对于晚期肌层浸润性或转移性患者,单纯手术治疗并不能提高患者的总生存期(OS),5年生存率约为5%。有资料显示,近几年以铂类为基础的术前新辅助或是术后辅助治疗均有较好的疗效,成为晚期患者的首选,但总体反应率约为50%,平均生存期约为14个月,5年生存率约为10%~20%。
- 刘宗林黄思源孙卫兵蒋思雄
- 关键词:尿路上皮癌单纯手术治疗化疗药物灌注术后辅助治疗免疫抑制剂铂类
- 膀胱癌患者常规行IVU检查的临床意义评估
- 2010年
- 目的对膀胱癌(bladder cell carcinoma,BCC)患者是否应常规行IVU检查的临床意义进行评估。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5年至2008年诊治的1053例BC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膀胱肿瘤的位置、临床分期、病理分级、上尿路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 1053例BCC患者中有28例伴发上尿路肿瘤,发生率为2.66%。其中20例为肾盂癌,IVU检查发现肾盂内充盈缺损,CT检查发现病变。另输尿管癌8例,IVU检查发现患侧上尿路不显影7例,输尿管下段充盈缺损1例;前者有6例经输尿管镜检查发现,1例经CTU检查示左输尿管下段占位病变。合并上尿路肿瘤患者的膀胱肿瘤位置均局限在患者上尿路肿瘤同侧输尿管口附近及三角区。结论本组BCC患者伴发上尿路肿瘤的几率低。采用无创超声检查有阳性上尿路发现及肿瘤位于输尿管口周围及三角区时应进一步行上尿路影像学检查,无需所有BCC患者均行IVU检查。
- 范治璐蒋思雄于洋田军尚耀华李达林王元元管晓东
- 关键词:膀胱肿瘤上尿路肿瘤静脉尿路造影术
- 应用CT肾周脂肪粘连评分预测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手术难度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评估术前应用CT肾周脂肪粘连评分对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手术难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对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2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术前均怀疑肾脏恶性肿瘤,根据术前增强CT图像对肾周脂肪粘连程度进行梅奥粘连概率(MAP)评分,并将患者分为MAP低分组、MAP中分组、MAP高分组。对不同MAP评分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合并症、肿瘤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围术期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例、肿瘤左/右比例、体质量指数、高血压患者比例、糖尿病患者比例、肿瘤最大直径、美国麻醉师协会评分、RENAL评分和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AP低分组和MAP中高分组比较,术中肾脏热缺血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分离脂肪时间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术前CT的MAP评分对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手术难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MAP中高分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分离脂肪时间增加,但对术中肾脏热缺血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短期并发症无明显影响。
- 王艳龙张洪麟杜浩于广海刘志宇蒋思雄
- 关键词:肾脏小肿瘤肾部分切除术后腹腔镜手术难度
- 输尿管襻式皮肤造口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 2009年
- 2005年1月至2008年10月我院对31例高龄膀胱癌患者实施了膀胱全切术,尿流改道采用输尿管襻式皮肤造口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范治璐于洋李传刚鞠红卫刘志宇蒋思雄
- 关键词:尿流改道膀胱全切术疗效满意癌患者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分析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寻找其与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临床分级、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70例UTUC患者,并分析其相关资料,男性47例,女性23例,年龄范围为35~85岁,中位年龄69岁。计算血中NLR,分析NLR与临床指标的关系,分析患者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的相关因素。结果70例患者中NLR 25%、50%及75%值分别为:1.7508、2.6299、4.7669。NLR表达高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脉管癌栓与DFS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NLR高低与患者DFS的预后因素相关(P<0.05)。NLR、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是否局部复发、是否转移与患者OS相关性明显(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NLR、高级别伴鳞化或腺化分级、是否局部复发及是否发生远处转移与OS预后因素相关(均P<0.05)。结论NLR高低与患者DFS的预后因素相关;NLR、高级别伴鳞化或腺化分级、是否局部复发及是否发生远处转移与OS呈现明显相关性,可能成为预测UTUC患者的病情评估及预后生存的指标。
- 刘宗林孙卫兵蒋思雄田丰
- 关键词:上尿路尿路上皮癌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