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典宁
- 作品数:81 被引量:342H指数:10
- 供职机构:山东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Angiostatin基因联合反义HIF-1α基因治疗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的实验研究
- 2007年
- 目的研究Angiostatin基因联合反义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治疗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协同抑制作用。方法用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建立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四组荷瘤裸鼠分别注射质粒PcDNA3、Angiostatin/PcDNA3、HIF-1α/PcDNA3B、Angiostatin/ PcDNA3+HIF-1α/PcDNA3B。观察肿瘤生长曲线,检测肿瘤的Angiostat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HIF-1α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利用TUNEL染色法行原位细胞凋亡分析。结果Angiostatin基因治疗在早期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Angiostatin基因治疗组的MVD(24.8±2.8)低于空质粒对照组(30.2±4.1),VEGF表达高于空质粒对照组,细胞凋亡指数(2.87±0.48)高于空质粒对照组(1.55±0.43);联合治疗组有明显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HIF-1α局部低表达,MVD (14.6±2.1)低于Angiostatin基因治疗组(24.8±2.8),VEGF表达低于单独治疗组,细胞凋亡指数(5.12±0.63)高于单独治疗组。结论肿瘤对Angiostatin基因治疗可以产生耐受性;反义HIF-1α基因阻断肿瘤的缺氧适应途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抗血管生成治疗的耐药性问题。
- 董典宁孙平智绪亭刘凤军孙学英寿楠海
- 关键词:ANGIOSTATIN基因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
- Angiostatin基因联合反义HIF-1α基因治疗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的实验研究
- /[背景/]
1971年Folkman首先提出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方法治疗肿瘤。他认为实体瘤形成之初无血管生成,此时肿瘤细胞的营养主要通过弥散获得,当细胞距离毛细血管200μm以上时,氧气将无法...
- 董典宁
- 关键词:基因治疗反义基因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肝癌
- 文献传递
- 孤立性骨囊肿致腘动脉瘤一例
- 2012年
- 患者男,53岁,主因“左下肢麻木、发凉、跛行10个月余,加重20d”于2012年2月27日收入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粗管外科。患者10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左下肢发凉、麻木.
- 孙岩吴学君董典宁袁海高培显金星
- 关键词:孤立性骨囊肿动脉瘤左下肢麻木下肢发凉不适感
-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28例下肢动脉缺血患者,均抽取自体骨髓血,体外提取单个核细胞,行缺血下肢局部肌肉注射,术后观察各项指标综合评估。将患者分为高浓度注射组和低浓度注射组,比较两组移植前后缺血改善情况。结果:28例患者总的疼痛缓解率及麻木感和冷感缓解率均为100%,5例溃疡出现愈合迹象,移植后临床评分(10.96±2.09)低于移植前(14.25±2.41),P<0.05;高浓度注射组注射前后评分差值(3.92±1.16)大于低浓度注射组(2.81±1.52,P<0.05。除1例于术后3个月出现浅静脉曲张外,未发现明显并发症。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干细胞提取的数量、动脉缺血的范围,尤其是干细胞注射浓度对于其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
- 侯向前吴学君张精勇金星吕晓霞钟振岳张十一董典宁孙岩
- 关键词:骨髓祖代细胞自体缺血
- 血管抑素基因治疗人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研究血管抑素(Angiostatin)基因转染治疗人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作用及其相关机理。方法:使用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建立人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将荷瘤裸鼠分为基因治疗组、空质粒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于瘤体注射Angiosta-tin/PCDNA3、空质粒PCDNA3和无菌生理盐水,质粒用脂质体DOTAP介导转染细胞。观察各组动物的肿瘤生长曲线,检测各组肿瘤Angiostatin、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利用TUNEL染色法行原位细胞凋亡分析,计算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基因治疗组裸鼠的肿瘤生长在早期受到明显抑制,大约1周后生长速度有所加快,肿瘤组织中Angiostatin蛋白局部高表达,VEGF的表达高于空质粒组和空白对照组,AI(4.21±0.49)高于空质粒组和空白对照组,MVD(19.3±3.2)低于空质粒组。结论:Angiostatin基因可以通过抑制血管生成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生长,其作用的发挥是独立于VEGF的。
- 孙平董典宁崔保霞
- 关键词:ANGIOSTATIN基因疗法抗血管生成治疗
- 胸腹主动脉创伤治疗:单中心10年经验回顾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 总结单中心胸腹主动脉创伤的治疗方法,寻找适宜的治疗方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2013年2月收治的主动脉创伤患者34例,其中男28例,女6例;平均年龄41岁(11 ~60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4例,高处坠落伤7例,刀刺伤3例,腹部挤压伤3例,误食鱼刺导致主动脉食管瘘3例,行介入治疗损伤主动脉引起主动脉夹层2例,室缺封堵器脱落划伤腹主动脉1例,脊柱手术过程中误伤主动脉1例.胸主动脉损伤23例,其中锐性损伤6例,钝性损伤17例;腹主动脉损伤11例,其中锐性损伤4例,钝性损伤7例.比较术前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和随访结果. 结果 根据致伤机制结合术前影像学表现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1)锐性伤患者治疗结果:胸主动脉锐性伤非手术治疗2例,均死亡;腔内修复治疗4例,其中进展1例,治愈2例,死亡1例.腹主动脉锐性伤4例均开放手术探查治疗,其中治愈3例,致残1例.(2)钝性伤患者治疗结果:胸主动脉钝性伤非手术治疗治愈3例,死亡1例;腔内修复治愈11例,死亡1例;开放手术治愈1例.腹主动脉钝性伤非手术治疗6例;开放手术治疗1例. 结论 主动脉创伤治疗方法的选择需根据患者损伤情况、损伤部位、是否合并动脉破裂或破裂先兆等因素而定.腔内修复治疗胸腹主动脉创伤成功率高,效果满意.
- 徐磊周华金星吴学君张十一种振岳董典宁袁海
- 关键词:主动脉腔内治疗
- 腘动脉瘤外科治疗的中期疗效分析
- 高培显张精勇王默袁海何玉祥徐磊董典宁种振岳吴学君张十一金星
- 血管腔内介入联合外科手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被引量:44
- 2006年
- 目的 探讨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手段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3月-2006年1月,采用髂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结合动脉旁路术、股深动脉成形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21例(24条患肢)。24条患肢行髂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其中12条患肢加行股深动脉成形术,14条患肢加行股-胴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结果 手术均获得成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踝肱指数0.63±0.18与术前0.24±0.13相比有明显提高(P〈0.05)。平均随访13个月(1~23个月)。与术前相比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仅4例残余有间歇性跛行(跛行距离300~500m),其中3例术后3个月行干细胞移植术后症状明显好转,跛行距离加大(〉1000m)。结论 髂动脉腔内介入结合动脉旁路术、股深动脉成形术是治疗多节段多平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手术方式灵活,尤适用于高危重症患者。
- 王瑞华金星吴学君种振岳张十一董典宁
-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下腔静脉血栓的临床诊疗被引量:25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合并下腔静脉(IVC)血栓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20例下肢DVT合并IVC血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措施。结果20例DVT均为中央型或混合型,肢体粗肿症状严重,肢围差距均〉4cm,3例出现股青肿,3例合并症状性肺动脉栓塞,肾下水平IVC完全闭塞5例(其中3例为外院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合并IVC血栓),非完全闭塞性IVC血栓15例。17例(17/20)行可回收的下腔静脉滤器(IVCF)植入术,并均在21d内成功回收IVCF。15例非闭塞性IVC血栓中的8例(8/15)给予尿激酶全身溶栓治疗,7例(7/15)行同侧胭静脉置管溶栓术(CDT)治疗,其中5例(5/7)合并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3例(3/5)在CDT治疗后行左髂静脉支架植入术。15例非闭塞性IVC血栓者,经治疗2周后造影证实IVC血栓完全消失,临床症状、体征明显缓解。5例(5/20)IVC完全闭塞者中的3例行双侧股、胭静脉CDT治疗,治疗后IVC血栓部分溶解,其余2例行药物治疗。结论IVCF保护下全身或局部溶栓均能安全有效的治疗DVT合并的非完全闭塞性IVC血栓,而临床症状明显的完全闭塞性IVC血栓应更多的考虑使用局部CDT治疗。
- 董典宁吴学君张十一种振岳金星
-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下肢腔静脉腔静脉滤器
- 利伐沙班对陈旧性下肢复杂骨折合并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在预防陈旧性下肢复杂骨折合并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7月—2012年3月收治的240例复杂"股骨或胫骨平台"陈旧性骨折(外伤时间>3周)合并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资料,其中2010年6月—2012年3月收治的120例作为观察组,骨折术后48 h始接受常规口服利伐沙班,每日1片,应用4周,期间参考D-二聚体变化,定期复查颅脑CT。选取2005年7月—2010年6月收治的120例作为对照组,骨折术后未常规抗凝治疗。统计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并观察颅脑出血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观察组及对照组均无颅脑出血发生,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0%(6/120),对照组为30.0%(36/1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陈旧性下肢复杂骨折合并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术后应用利伐沙班能够有效预防血栓形成,安全、可靠且疗效满意。
- 王建明田秀娥任强孙岩袁海董典宁金星
- 关键词:利伐沙班弥漫性轴索损伤骨折下肢静脉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