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培建
- 作品数:25 被引量:109H指数:6
- 供职机构: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Ahmed 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治疗糖尿病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个性化治疗及护理被引量:14
- 2014年
- 目的:观察糖尿病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行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后早期并发症,对各种并发症及其发生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以减少并发症及其所带来的危害。方法对行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的糖尿病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38例(38只眼),进行观察和针对性护理。结果38例(38只眼)患者中出现术后早期低眼压浅前房7例(7只眼),短暂性眼压升高4例(4只眼),前房出血12例(12只眼),阀门管堵塞2例(2只眼)。术前与术后出院眼压比较,平均下降(34.17±14.99)mmHg。视力提高11例(11只眼),下降1例(1只眼),不变26例(26只眼)。结论糖尿病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行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围手术期血糖的稳定控制,耐心的心理疏导,术中的个性化治疗,术后及时发现并发症并配合医生给予正确的处理和护理,可以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 刘振英苗培建董维玲周沂沂
- 关键词:糖尿病青光眼新生血管性个性化护理
- 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与房角分离分别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比较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比较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与房角分离分别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组。采取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者共41例,作为A组;余39例采用房角分离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作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视力、中央前房深度、眼压、不同时刻房角全部开放率及术后6个月内各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视力、中央前房深度均好于或高于术前,B组术后1周视力好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中央前房深度均高于术后1周(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眼压均低于术前,B组术后6个月眼压高于术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1周眼压低于A组,B组术后6个月眼压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房角全部开放率均高于B组,B组术后6个月前房出血发生率高于A组,前房渗出、瞳孔形态异常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中央前房深度、远期眼压恢复效果更优,且安全可靠,两种手术方式均可改善患者房角关闭情况,前者房角开放率更高。
- 丁文君陈霄雅苗培建卢亚楠
- 关键词:房角分离术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
-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 李文生苗培建吴荣瀚郑景伟
- 角膜绷带镜在结膜瓣以穹窿为基底的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观察角膜绷带镜在结膜瓣以穹窿为基底的小梁切除术中的适应症、应用时机与方法以及临床效果,从而评估角膜绷带镜在青光眼疾病中的治疗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5年9月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32例(38只眼)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在接受结膜瓣以穹窿为基底的小梁切除术后即刻配戴角膜绷带镜。于术后7-14d时取出角膜绷带镜。对患者进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及荧光素钠染色检查,记录患者的自觉症状、眼红指数及结膜瓣切口愈合情况,评价角膜绷带镜的安全性和效果。手术前及术后7d患者的舒适度和眼表综合分析情况以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并采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手术前及术后7d患者的疼痛程度按照0.5级、1级和2级分为3个等级,以眼数和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并采用Kruskal.WallisH秩和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手术前及术后7d患者荧光素角膜染色的情况以眼数和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并采用x。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术前患者的眼部刺激感、眼部刺痛及流泪评分分别为(0.06±0.38)分、(0.59±0.45)分及(0.18±0.39)分,术后分别为(0.53±0.22)分、(0.96±0.21)分及(0.45±0.37)分,术前与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7,6.89,4.23;P〈0.05)。术前患者的烧灼感及睁眼困难评分分别为(0.04±0.29)分和(0.03±0.15)分,术后分别为(0.07±0.19)分和(0.02±0.2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8,1.24;P〉0.05)。术前疼痛为0.5级者31例(35只眼),占92.11%;疼痛为1级者1例(3只眼),占7.89%;术后7d疼痛为0.5级者34例(37只眼),占97.37%;疼痛为1级者1例(1只眼),占2.63%,手术前、后疼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1.02�
- 陈霄雅张雪翎李威苗培建李春建王怀洲王宁利
- 关键词:结膜瓣小梁切除术青光眼
-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移植术后复发原因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原发性翼状胬肉为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尤以北方地区发病率较高;其可以遮挡瞳孔,牵拉角膜,引起屈光改变,导致视力下降,同时引起炎性反应;长期充血、红肿,影响外观,需手术切除。单纯翼状胬肉切除,羊膜移植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移植术已经随着人们对羊膜功能的深入研究和角膜缘干细胞理论的提出广泛开展。
- 苗培建杨玲
- 关键词: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翼状胬肉切除结膜移植术复发原因分析原发性翼状胬肉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持续高眼压青光眼患者的效果及护理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持续高眼压青光眼早期并发症,对各种并发症及发生原因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期望减少并发症及其所带来的危害。方法:对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持续高眼压青光眼患者49例(54只眼)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结果:49例(54只眼)中出现术后早期低眼压浅前房6例(6只眼),短暂性眼压升高2例(2只眼),前房出血2例(2只眼),角膜上皮不愈合4例(4只眼),脉络膜脱离1例(1只眼),滤过泡渗漏3例(3只眼)。所有患者术后眼压得到控制,术前与术后出院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因视力检查不配合,其余视力提高16例(16只眼),下降2例(2只眼),不变30例(35只眼)。结论:围手术期耐心的心理疏导,术中的个性化治疗,术后及时发现并发症并配合医师给予正确的处理和护理,可以取得相应的临床疗效。
- 刘振英赵俊苗培建
- 关键词: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
- 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并瞳孔区大面积角膜白斑一例
- 2010年
- 患者男,42岁。因左眼视力下降34年加重1年,于2007年3月513入院。6年前因右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并发性白内障在我院先后行右眼晶状体切除+玻璃体切割+重水+光凝+巩膜外环扎冷凝+注气术、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愈出院。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06.左眼手动/30cm;眼压右眼15.3mmHg,左眼16.0mmHg;左眼结膜无充血,
- 苗培建李文生徐明孙刚吴荣瀚
- 关键词:并发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角膜白斑瞳孔区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后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效果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手术后视网膜脱离(RD)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手术后发生RD并接受手术治疗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手术前常规行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直接或间接检眼镜、A或B型超声、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确诊。男性21例21只眼,女性17例18只眼。年龄42~83岁,平均年龄(57.4±11.2)岁。9例10只眼合并单纯黄斑裂孔性RD(MHRD)。根据RD范围、裂孑L位置及大小、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分级等采取玻璃体切割手术或巩膜环扎手术或玻璃体切割联合巩膜环扎手术;MHRD患眼采用后巩膜加固手术。手术后随访3~2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1.9土6.8)个月。结果36只眼1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成功,成功率为92.3%。2只眼手术后RD复发并放弃手术;1只眼经3次手术后成功复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手术后视力和RD手术后末次随访视力对比,视力下降36只眼,占92.3%;不变1只眼,占2.6%;提高2只眼,占5.1%。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手术后RD一次手术复位率高,但视力预后不佳。
- 苗培建郑钦象吴荣瀚郑景伟徐明李文生
- 内窥镜下联合入路治疗外伤性泪道阻塞一例
- 2008年
- 患者男44岁1年前被摩托车撞伤导致鼻骨骨折及鼻部塌陷畸形,当地医院予以手术复位后发现双眼持续溢泪,且伴内眦部反复红、肿、痛,转我院治疗。入院查体:鼻翼塌陷畸形,鼻梁向左侧偏曲。右内眦部泪囊区皮肤塌陷,内下方顺皮纹见斜形皮肤切口,约1.5cm×0.5cm,按压可见黏性物溢出。右上下泪点大小形态正常,泪道冲洗:冲洗液从对侧泪点返流,伴少许黏性物,原皮肤切口无溢液。
- 苗培建吴文灿
- 关键词:泪道阻塞外伤性内窥镜皮肤切口鼻骨骨折鼻翼塌陷
- 青光眼引流阀植入与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探讨了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联合引流阀植入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8—05/2010—05收治的22例23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治疗,3~5d后根据患者接受治疗的方法分为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组(A组,13眼)和小梁切除术组(B组,10眼)。术后随访12~26mo,分别对两组术后视力、眼压、虹膜新生血管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经Bevacizumab治疗3~5d后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或大部分消退,有效率为100%。A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改善率明显高于B组(P〈0.05),其中B组1例患者视力下降。A组和B组患者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而远期随访A组术后平均眼压明显低于B组(P〈0.05)。A组和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联合引流阀植人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可改善患者视力,较小梁切除术更有效控制眼压,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张雪翎李甦雁张正培苗培建陈霄雅
- 关键词: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小梁切除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