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雅君

作品数:10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成像
  • 4篇磁共振
  • 3篇血管
  • 3篇体层摄影
  • 3篇体层摄影术
  • 3篇X线
  • 3篇X线计算
  • 3篇X线计算机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血管平滑肌脂...
  • 2篇脂肪瘤
  • 2篇肾脏
  • 2篇体积
  • 2篇平滑肌
  • 2篇平滑肌脂肪瘤
  • 2篇肿瘤
  • 2篇分辨力
  • 2篇高分辨力
  • 2篇CT表现
  • 2篇MRI

机构

  • 10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胡雅君
  • 8篇刘荣波
  • 3篇杨玲
  • 3篇周海鹰
  • 3篇白娇
  • 3篇赵爽
  • 3篇尚兰
  • 2篇李昌宪
  • 2篇赵黎明
  • 2篇银文杰
  • 2篇卢春燕
  • 2篇周印
  • 2篇李坤成
  • 2篇宋彬
  • 2篇陈楠
  • 2篇邹翎
  • 2篇吕曦
  • 2篇宋思思
  • 1篇钟慧
  • 1篇唐静

传媒

  • 3篇华西医学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WI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评估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扩散加权成像(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残余肾功能(RRF)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40例腹膜透析患者及4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肾脏常规和DWI扫描,CAPD组中有10例患者分别于透析前和透析时进行扫描,b值为0,300,600 s/mm2,记录每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残余肾功能、肌酐、胱抑素C、尿素氮、尿量等数据。测量每位受试者的肾脏实质厚度和ADC值,然后进行组间比较;10例进行两次扫描患者前后ADC值采用配对检验比较组间差异;患者的ADC与临床数据的相关性采用线性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对比,CAPD组的肾脏实质厚度明显较小(t=13.28,P<0.001),ADC值明显降低(t=16.92,P<0.001)。10例CAPD患者腹膜透析时ADC值(1.74±0.10)mm2/s较腹膜透析前(1.62±0.10)mm2/s稍高(t=1.62,P<0.05)。另外,CAPD患者的ADC值与残余肾功能呈正相关(r=0.447,P=0.004),与胱抑素C呈负相关(r=-0.352,P=0.026),与尿量呈正相关(r=0.354,P=0.025)。结论 CAPD患者的肾脏弥散功能明显受损,DWI可用于评估CAPD患者的RRF。
杨玲钟慧胡雅君赵爽白娇刘荣波
关键词:扩散磁共振成像残余肾功能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
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细胞癌鉴别诊断中主要CT征象价值的系统评价被引量:17
2009年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nal angiomyolipoma,RAML)与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鉴别诊断中主要CT征象的价值进行评价。方法电子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MEDLINE(OVID)、EMbase数据库以及中国期刊网(CNKI、CBM、VIP)的英文及中文文献,检索时间为2001年1月~2008年11月。按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诊断试验的纳入标准筛选文献,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提取资料。采用RevMan5、Meta-disc1.4软件检验异质性、进行Meta分析及绘制SROC曲线。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包括482例患者和513个病灶。Meta分析结果显示,平扫密度、病灶突出、病灶单发或多发、病灶内有无钙化、各征象对RAML和RCC的鉴别诊断均具有一定的价值,其中皮质掀起征最高,均匀强化及延迟强化其次。结论本系统评价结果显示,除瘤内测得脂肪成分外,尚有上述8种CT征象在鉴别RAML和RCC方面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周海鹰胡雅君刘荣波尚兰银文杰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细胞癌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征及其病理学基础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HAML)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特征及其与病理学基础的相关性,以进一步提高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08年11月2010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HAML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平扫及动脉期、门脉期增强检查,重点观察HAML的分型及其相应CT表现及影像-病理的相关性。结果 16例患者共20个病灶,19个为稍低密度病灶,其中11个病灶内可见明显的脂肪密度影;1个为稍高密度病灶。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的强化表现,15个病灶内可见到较明显条状及扭曲的血管影。门脉期15个病灶有持续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能准确反映HAML的分型及其病理特征,对临床表现不典型患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大诊断价值。
胡雅君卢春燕刘荣波张薇薇
关键词: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理
原发性高血压所致肾脏早期改变的3.0T功能磁共振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为研究3.0T肾脏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在原发性高血压所致肾脏早期改变方面的应用,对26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33名正常志愿者(对照组)进行磁共振成像(MRI)常规及功能序列扫描,包括血氧水平依赖(BOLD)成像、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弥散张量成像(DTI)。测量肾脏皮质、实质厚度,皮、髓质R2*值、表观弥散系数(ADC)以及各项异性分数(FA),计算皮质/实质厚度比。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皮质厚度、皮质/实质厚度比增大(P<0.01),皮、髓质R2*值增高(P<0.01),髓质FA值降低(P<0.05)。总之,3.0T肾脏功能磁共振成像有助于临床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脏早期改变。
杨玲赵爽胡雅君周印白娇刘荣波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血氧水平依赖弥散张量成像
肝硬化患者肾脏损害的CT表现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肾脏损害的CT表现,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对60例经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证实为肝硬化的患者和同期20例无肝肾疾患及其它相关疾病的患者行肾脏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测量双肾皮质厚度,实质厚度,皮质厚度与实质厚度比,动脉期皮质、髓质强化程度。对肝硬化组肝功能不同Child-Pugh分级、不同腹水量、不同肝硬化类型、有无侧枝循环开放及脾静脉与左肾静脉有无交通间各测量指标进行亚组分析。结果肝硬化组皮质厚度与实质厚度比、动脉期皮质强化程度均较对照组低(P<0.05),髓质强化程度较对照组高(P<0.05)。随着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增高、侧枝循环开放及脾静脉与左肾静脉交通,皮质强化程度逐渐减低(P<0.05),而髓质强化程度、肾皮质实质厚度比无明显变化(P>0.05);不同腹水量及不同肝硬化类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肾脏损害的CT表现包括肾皮质厚度与实质厚度比减小、肾皮质强化程度减低、髓质强化程度增加等;其中肾皮质强化程度减低尤为重要,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肝功能损害的程度、有无侧枝循环开放及脾静脉与左肾静脉的是否交通。
周海鹰银文杰刘荣波胡雅君尚兰
关键词:肝硬化肾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CT双期增强扫描在肾上腺偶发性肿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肾上腺良恶性肿瘤之间及腺瘤与非腺瘤间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9例肾上腺肿瘤的多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图像,比较不同类型肿瘤的形态学特征,采用强化幅度(静脉期CT值-平扫CT值,wash-in amplitude,WA)及相对强化比(强化幅度与动脉期CT值之比,relative wash-in ratio,RWR)比较不同肿瘤的强化特征差异,并用ROC曲线寻找最佳诊断界值,分析不同征象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以RWR值=0.808诊断良性肿瘤,敏感度90.57%,特异度67.39%,再结合良恶性肿瘤不同的临床表现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结合肿瘤长径=3.2cm,平扫CT值=24HU,RWR=0.879诊断腺瘤,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4.28%、98.43%。结论采用CT双期增强扫描,结合肿瘤大小、密度以及强化特征参数,可提高肾上腺偶发性肿瘤的诊断准确度。
杨玲赵爽胡雅君周印白娇刘荣波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DCT)增强扫描对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病例组: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经我院诊治的慢性肾盂肾炎患者30例,均行MDCT增强扫描及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两者间隔时间不超过1周;对照组:同期无肾脏疾患,无尿路感染史,因其他原因来做腹部CT增强扫描的患者25例。由两名不同年资的腹部影像医师对拟定的征象进行观察、评价。结果:两医师对本组病例的诊断一致性极佳(K=0.812,P<0.05)。病例组30例,双肾病变14例,单肾病变16例。单肾病变中,左肾12例,右肾4例。MDCT增强扫描显示肾盏轻度变形2例(6.7%),肾盏裸露18例(60.0%),实质凹陷征23例(76.7%),肾盂轻度扩张积水21例(70.0%),肾盂壁增厚、强化21例(70.0%),肾功能减退15例(50.0%)。5例(16.7%)仅表现为肾盂壁增厚、强化。MDCT增强扫描与IVP对肾实质凹陷征,肾盂壁增厚、强化及肾盏轻度变形的显示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DCT增强扫描能清晰地显示慢性肾盂肾炎的病理变化。与IVP比较,它能提供更多肾实质的信息,对判定慢性肾盂肾炎所造成的肾脏损害程度及疾病预后具有很高的价值,不过对肾盏轻度变形的显示有赖于延迟扫描。
周海鹰尚兰邓开鸿刘荣波胡雅君
关键词:慢性肾盂肾炎多层螺旋CT静脉肾盂造影
纵隔海绵状血管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病理基础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纵隔海绵状血管瘤(CHM)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与病理基础的相关性,以期进一步提高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08年11月-2013年11月行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4例CHM患者资料。4例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检查,重点观察CHM的CT表现及其影像-病理相关性。结果 4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位于前纵隔,2例位于后纵隔。2例密度较均匀,2例平扫密度明显不均匀。增强扫描4例病灶内均见明显强化的血管。结论 CHM多发生在前、后纵隔,病灶内的钙化及增强的血管影是该病的特征,多层螺旋CT能准确反映该特点及其病理特征,提供更多诊断信息。
胡雅君卢春燕唐静刘荣波
关键词:纵隔肿瘤海绵状血管瘤病理
基于高分辨力MRI的中国正常成人侧脑室的体积测量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建立中国正常成人侧脑室体积的正常值范围,为建立中国成人数字标准脑提供基础性数据。方法 500名中国健康成年志愿者,按年龄分为五组,第1组18~30岁,第2组31~40岁,第3组41~50岁,第4组51~60岁,第5组≥61岁,分别接受颅脑T1加权三维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序列扫描,应用图像分析处理软件测量侧脑室体积,分析侧脑室体积与性别、年龄的关系。结果中国正常成年人的双侧侧脑室总体积的95%可信区间:男性为27759.05~31955.52mm3,女性为21696.45~24885.02mm3。左侧侧脑室体积95%可信区间:男性为14690.69~16913.79mm3,女性为11301.18~13079.25mm3;右侧侧脑室体积95%可信区间:男性为13004.32~15105.77mm3,女性为10298.55~11902.48mm3。成年男性侧脑室总体积大于女性(P<0.001),成年男、女性左侧侧脑室体积均大于右侧(P<0.001)。随着年龄增长,男性和女性双侧侧脑室的体积逐渐增大,显著性增大的起始年龄男性为51岁以上,女性为41岁以上。61岁及以上是侧脑室体积增大的一个高峰。结论基于高分辨力磁共振图像和三维体积分析软件可以准确测量侧脑室的体积。
吕曦邹翎宋思思陈楠李昌宪胡雅君赵黎明王星宋彬李坤成
关键词:侧脑室磁共振成像
基于高分辨力MRI的正常中国成人脑桥体积的测量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应用高分辨力MRI和三维体积分析软件(Midob)测量正常中国成人脑桥体积。方法选取1000名中国成年健康志愿者,按≤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1岁分为5组(每组200名,男女各100名)。对所有受试者均行全脑T1加权三维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T1W-3D-MPRAGE)序列成像,利用Midob软件确定脑桥边界,测量脑桥体积。并对所测量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对标准化后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受试者的脑桥体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标准化后各年龄组男性脑桥体积分别为(19747.78±2404.41)mm3、(20295.26±2524.51)mm3、(20895.50±2089.63)mm3、(21053.66±2378.06)mm3、(20854.57±2405.26)mm3;女性各年龄组脑桥体积分别为(18927.01±2019.17)mm3、(20193.65±2270.92)mm3、(20547.92±2517.20)mm3、(20860.26±2412.94)mm3、(20714.53±2562.68)mm3。≤30岁组、31~40岁组中男、女性脑桥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41~50岁组、51~60岁组及≥61岁组中男、女性脑桥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总体上男性脑桥体积大于女性(P<0.05)。男、女性脑桥体积均有随年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且女性增大趋势更明显。结论基于高分辨力MRI和Midob软件的脑桥体积测量,可为临床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且为建立活体正常中国成人数字化标准脑打下基础。
宋思思宋彬陈楠李昌宪胡雅君赵黎明吕曦邹翎李坤成
关键词:脑桥磁共振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