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孝忠
- 作品数:15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 饶宗颐早期甲骨学研究的渊源、方法与成就--兼论广东省立文理学院在光孝寺之校史被引量:1
- 2018年
- 国学大师饶宗颐早年治甲骨学,起源于抗战初期在香港为王云五编纂用四角号码查询甲骨文、金文的字典;其研究甲骨是清朝朴学的路数,同时受到家学和顾颉刚等古史辨派、禹贡学派及齐鲁大学学者的影响。抗战胜利后在广东省立文理学院(今华南师范大学前身之一)完成的《殷困民国考》是饶宗颐早期甲骨学研究的代表作,当时该校在罗香林领导下汇聚了大批学者,创办刊物,形成了一个学术共同体。饶宗颐研究甲骨是从考释文字入手,特别重视甲骨的训释。因其熟读先秦典籍,善于运用小学方法,故能将甲骨和典籍及金文等出土文物结合研究,并提出"三重证据法"。其甲骨学的成果或纠正错误的历史记载,或证实历史上的人名、地名,疏通了历史发展的脉络,提出了治契新方法,有利于后人解经、读史和治学。
- 胡孝忠
- 关键词:殷商史三重证据法
- 沙畹与泰山研究述评
- 畹研究泰山来看,他开启了综合史学、考古学、哲学、宗教学、金石学以及民俗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的先河。在译注《史记·封禅书》和研究泰山的过程中,通过对正史、方志和碑铭等资料结合,对皇帝在国家祭祀和信仰系统中的作用和地...
- 胡孝忠
- 关键词:泰山文化文字学
- 山东兖州兴隆塔碑刻录文及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兴隆塔碑刻全面记载康熙年间重建该塔的人物,有利于研究清代职官和清代佛教政策。碑刻与方志结合可理清兴隆塔重建经过,足见当时兖州佛教之兴盛。塔上北宋碑刻应是清代重建时翻刻,梁思成先生认为兴隆塔建造于北宋嘉祐八年之观点不准确,实为宋代风格的清塔。
- 胡孝忠
- 关键词:僧官
- 略论清代至民国时期四川的天后信仰被引量:4
- 2007年
- 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地方志和近年出版的文献资料,提出天后信仰传入四川的时间是在清初,流行于清中后期,主要依靠闽粤移民、商人、官员来传播,且与各类会馆结合紧密。内陆四川的天后信仰其功能转为侧重于农业神和作为移民联络乡谊的纽带。民间的儒家"道师"参与推动其传播,佛、道、儒三家都在其身上打上了印记。
- 谭世宝胡孝忠
- 关键词:天后宫
- 韩愈与大颠关系及成因新考被引量:1
- 2007年
- 韩愈从辟佛到被贬潮州后与大颠禅师密切交往的前后经过及其原因说明:韩愈反对的是以禅宗北宗为代表的北方佛教,贬湖之后则对由怎能及其几代弟子所创立的南宗佛理有所认识。二人的交往反映了中唐佛教中国化的完成。
- 谭世宝胡孝忠
- 关键词:禅宗佛理
- 山东兖州兴隆塔碑刻录文及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兴隆塔碑刻全面记载康熙年间重建该塔的人物,有利于研究清代职官和清代佛教政策。统治者已将佛教事务管理权牢牢控制在手中。碑刻与方志结合可理清兴隆塔重建经过,足见当时兖州佛教之兴盛。嘉礻右八年碑刻应不是宋代原碑。
- 胡孝忠
- 关键词:僧官舍利塔
- 北宋前期京外敕差住持制度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勅赐十方灵岩寺碑》是唯一记载北宋前期佛教京外敕差住持选补程序的文献。京外敕差住持的选补制度及其配套的保荐制度既受当时世俗举荐制度、连坐法的影响,又影响南宋相关佛教制度。灵岩寺从甲乙制转变为十方制是北宋佛教转制的典型,也是山东佛教发展的一个标志,为南禅进入灵岩寺铺平了道路;朝廷对佛教事务管理更制度化,这是佛教中国化的结果。
- 胡孝忠
- 关键词:保荐寺院经济
- 饶宗颐的礼俗研究及其思想探析
- 2024年
- 饶宗颐(1917—2018)在经学(含礼乐)史学、文学、民俗学、宗教学、艺术学等领域均取得卓越成就。礼俗之学在饶氏学术思想中占有重要位置。本文所说的“礼”乃夏殷之古礼,兼及“三礼”产生以来的礼制、礼治。“俗”是广义上的民俗,包括神话、传说、习俗、信仰乃至俗语言等。
- 胡孝忠李泰衡
- 关键词:礼俗民俗学礼制宗教学学术思想
- 思维风格预测大学生群体的宗教信仰
- 2019年
- 全球高校竞争日趋激烈,导致高校师生的学习、丄作压力加大。同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研究者们越来越关注宗教对不同地区人群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证明,宗教信仰与健康和幸福指数呈止相关,因此应给予重视。
- 胡孝忠程三银马红霞(摘译)
- 关键词:宗教信仰大学生群体思维风格高校竞争心理健康
- 四川的天后信仰史研究
- 中华文化是一个由多元文化融合而成的悠久文化。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时期,大量闽粤移民也随之迁往四川,将闽粤文化中悠久的天后信仰传入巴蜀大地,其表现形式为众多天后宫(福建会馆)、福建戏剧、天后传说、闽粤方言等等,丰富了当...
- 胡孝忠
- 关键词:文化范畴社会结构儒释道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