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5篇医药卫生
  • 2篇机械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肌萎缩
  • 13篇肌萎缩侧索硬...
  • 13篇侧索硬化
  • 12篇电生理
  • 12篇肌电
  • 10篇电图
  • 10篇肌电图
  • 9篇运动神经
  • 9篇震颤
  • 9篇神经病
  • 9篇神经元
  • 9篇综合征
  • 8篇神经传导
  • 8篇糖尿
  • 8篇糖尿病
  • 8篇周围神经
  • 8篇病变
  • 7篇运动神经元
  • 6篇神经系
  • 6篇神经系统

机构

  • 51篇首都医科大学...
  • 20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北京市神经外...
  • 1篇北京世纪坛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爱荷华大学
  • 1篇航空工业中心...
  • 1篇北京脑重大疾...

作者

  • 59篇翦凡
  • 49篇潘华
  • 30篇陈娜
  • 28篇张磊
  • 24篇张在强
  • 18篇王颖
  • 16篇崔丽英
  • 15篇杨硕
  • 8篇丁则昱
  • 7篇牛松涛
  • 6篇管宇宙
  • 5篇王拥军
  • 5篇吴青
  • 4篇杜华
  • 4篇王化冰
  • 4篇李本红
  • 3篇陈琳
  • 3篇刘明生
  • 3篇王琰
  • 3篇汤晓芙

传媒

  • 12篇中华神经科杂...
  • 6篇中国神经免疫...
  • 5篇中国卒中杂志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神经精神...
  • 2篇2014北京...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2015北京...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武警医学
  • 1篇癌症进展
  • 1篇2010年北...
  • 1篇第一届华北地...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6篇2017
  • 4篇2016
  • 7篇2015
  • 9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额肌肌电图在肌萎缩侧索硬化诊断中的价值
潘华翦凡丁则昱陈娜张磊吴青张在强王拥军崔丽英
针电极记录面神经F波及相关参数在偏侧面肌痉挛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建立针电极记录面神经F波各参数正常参考值,为临床评估偏侧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提供电生理依据。方法对22例HFS患者及36名健康对照组进行双侧面神经F波检测。该方法以下颌缘支刺激、针电极颏肌记录,同时获取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s,CAMP或M波)及F波。比较HFS组与健康对照组F波及相关参数的差异,并探讨HFS组F波参数与痉挛程度评分(Cohen Grading)的相关性。结果健康对照组,F波的潜伏期、出现率、时程及F波与M波的波幅比(ration of F-wave amplitude and M-wave amplitude,F/M)左右两侧及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F波最小潜伏期(minimal latency of Fwave,Fmin)及平均潜伏期(mean latency of F-wave,Fmean)与头围呈正相关(Fmin r=0.449,P=0.013;Fmean r=0.391,P=0.033),但未发现其与年龄或身高相关。HFS组痉挛侧的F波平均时程(duration of F-wave,Fdura)较非痉挛侧(13.1 ms vs.9.5 ms,P<0.01)及健康对照组(13.1 ms vs.9.7 ms,P<0.001)延长,痉挛侧F/M较非痉挛侧(6.9%vs.3.8%,P<0.001)及健康对照组(6.9%vs.3.7%,P<0.001)增加。痉挛侧F/M与Cohen评分呈正相关(r=0.538,P=0.001)。结论运用针电极可在颏肌记录到清晰的面神经F波,在HFS患者中可见痉挛侧延长的Fdura和增高的F/M,F/M可为临床评价HFS患者痉挛程度提供客观依据。
陈琳潘华张磊陈娜翦凡王颖杨硕王恒恒张在强
关键词:面神经F波偏侧面肌痉挛
电刺激同心圆针单纤维肌电图在重症肌无力中的应用
目的初步探讨电刺激同心圆针单纤维肌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外眦后侧方刺激面神经颞支,见额肌轻微收缩后,以同心圆针行额肌记录,寻找上升迅速、波形稳定的表观单纤维动作电位(apparent singlefiber acti...
翦凡王化冰张磊陈娜王颖潘华
关键词:单纤维肌电图重症肌无力电刺激
多系统萎缩P型的震颤频率及谐波研究
杨硕潘华翦凡陈娜张磊王颖
口腔带状疱疹合并面瘫1例被引量:5
2003年
李丽刘跃华翦凡王宏伟
关键词:RAMSAY-HUNT综合征带状疱疹面瘫
肌萎缩侧索硬化38例弥散张量成像及磁共振波谱表现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研究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弥散张量成像(DTI)和磁共振波谱(MRS)特点,并对ALS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ALS患者38例,单纯下运动神经元受累疾病患者8例,混合型颈椎病5例和健康对照34名,行常规头颅MRI、DTI和^1H-MRS测定。结果21%(8/38)的ALS患者可见T2FLAIR序列双侧锥体束走行异常高信号,强度高于皮质灰质。ALS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中央前回(ALS组0.492±0.059,健康对照组0.552±0.045,F=17.150,P〈0.01)、内囊后肢(分别为0.679±0.048、0.727±0.031,F=19.481,P〈0.01)、大脑脚(左侧0.740±0.038、0.761±0.024,F=4.290;右侧0.720±0.044、0.746±0.034,F=3.264,均P〈0.01)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显著降低;ALS组上述部位的N-乙酰天冬氨酸/肌酸(NAA/Cr)值和健康对照组相比亦存在显著降低。ALS组各部位FA值降低百分率分别为10.9%、6.6%、2.8%~3.5%,以中央前回处最为显著;内囊前肢、枕叶处的FA值亦有不同程度降低。结论DTI和MRS检测不仅有助于ALS患者上运动神经元高位受累的确认和ALS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而且还可促进对ALS病理机制和病损分布的了解。
翦凡崔丽英管宇宙潘华丁则昱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运动神经元弥散磁共振波谱学
非MG患者额肌电刺激单纤维肌电图的参考值探索
翦凡王化冰王颖杨硕张磊潘华
糖尿病肛门括约肌肌电图的特点及与交感皮肤反应及心率变异率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肛门括约肌肌电图(External Anal sphincter Electromyography,EAS-EMG)的特点及与相关自主神经电生理检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对77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50...
潘华翦凡陈娜张磊吴青汤晓芙崔丽英王含
关键词:肛门括约肌肌电图糖尿病患者交感皮肤反应
运动诱发试验在发作性运动障碍中的应用价值的探讨
潘华翦凡陈娜张磊王颖杨硕
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及电生理特点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PDPN)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方法严格入选32例PDPN患者,病程〉1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4,未伴有其他内科系统合并症,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记录疼痛性质。电生理检测包括:常规神经传导速度(NCV)、定量感觉检测(温度觉)(QST-t)。结果PDPN往往有客观的感觉异常,但神经系统体征不典型,NCV检测可正常,而QST—t可有异常表现,本组NCV检测13例正常,其中11例QST-t异常;本组NCV异常率为59.4%,QST异常率为87.5%,QST+NCV异常率为93.7%。VAS与QST的上下肢热痛觉(HP)呈正相关(t=0.595、P=0.009;t=0.784、P=0.004),与胫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呈负相关(t=-0.554;P=0.032);与其它电生理各项参数不相关,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病程及疼痛病程不相关。结论PDPN以小纤维受累为主,QST可为早期PDPN提供客观的临床依据;疼痛程度与C类纤维及下肢胫神经感觉纤维病变有一定的相关性。
潘华翦凡管宇宙牛松涛陈娜崔丽英
关键词:神经传导小纤维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