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立坚
- 作品数:43 被引量:99H指数:6
-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早产儿血清瘦素及多种生长相关激素与体格发育关系研究
- 背景: 瘦素(Leptin,LEP)主要由白色脂肪组织产生、分泌,棕色脂肪、骨骼肌、骨膜、胎盘、胎儿的心脏、骨、软骨等组织也可产生。近年研究发现,瘦素参与机体能量代谢、生长发育的调节,与胎儿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发育均存在密...
- 翁立坚
- 关键词:血清瘦素早产儿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体格发育
- 文献传递
- 格拉诺赛特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分析
- 2004年
- 目的 :观察格拉诺赛特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致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方法 :设立治疗组 3 0例 ,化疗后出现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减少则应用格拉诺赛特治疗 ,对照组 2 0例 ,仅化疗及一般对症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患儿外周血WBC变化及WBC持续低于 2× 10 9/L的天数 ,及两组感染发生情况。治疗组白细胞上升至 4× 10 9/L后复查骨髓了解细胞形态。结果 :用格拉诺赛特治疗后 3天WB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WBC持续低于 2× 10 9/L的天数明显缩短 ,感染发生率下降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格拉诺赛特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致白细胞减少症是有效的 ,且能降低感染率 ,保证化疗顺利进行。副作用少 。
- 翁立坚林若玲黄健美蔡若吟
- 关键词:格拉诺赛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白细胞减少症疗效分析
- 柯萨奇病毒A6感染致足月新生儿NEC、肠穿孔一例被引量:1
- 2020年
- 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以隐匿感染为主,症状不典型,但可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可引起新生儿病房暴发性感染。该文报道1例因感染柯萨奇病毒(CV)A6导致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穿孔、感染性休克的新生儿。患儿为女性,因皮肤黄染及排血便而入院,结合临床表现及完善相关检查后考虑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败血症。经予积极综合治疗后,包括禁食、胃肠减压、扩容、抗感染、输注血液制品等,患儿于住院第28日痊愈并出院。患儿出院后大便逆转录PCR结果回报:住院第2日、第23日大便CV A6均阳性,遂补充诊断为新生儿CV感染。新生儿败血症需重视肠道病毒感染可能,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测十分重要。
- 林瀚妮李管明张霭润翁立坚房晓祎
- 关键词: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新生儿肠穿孔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 希刻劳混悬液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疗效评价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了解希刻劳混悬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希刻劳混悬液 (系美国礼来公司出品 ,12 5mg/5ml) ,剂量 2 0~ 40mg/kg·d ,分 3次服用 ,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共 80例。结果 :希刻劳混悬液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80例患儿中痊愈占 83 8% ,显效 7 5 % ,总有效率 91 3% ,1例不良反应为轻度腹痛。结论 :希刻劳混悬液疗效好 ,服用方便 。
- 林若玲翁立坚陈谱张少燕
- 关键词:疗效评价治疗药物小儿呼吸道感染
- 单光子断层显像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应用柔红霉素后早期心肌毒性诊断价值的探讨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单光子断层显像(SPECT)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应用柔红霉素后早期心肌毒性的诊断价值。方法:用SPECT心血池显像及超声心动图、心肌酶观察1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应用柔红霉素后心功能的改变,并与对照组比较。同时收集患儿心电图、心肌肌钙蛋白Ⅰ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5例患儿应用柔红霉素后SPECT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示左室收缩功能降低(P<0.05),左室舒张功能、右室收缩功能无明显改变(P<0.05)。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示应用柔红霉素后心室功能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改变(P<0.05),心肌酶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改变(P<0.05)。1例患儿检测心电图、心肌肌钙蛋白I未发现异常,但SPECT已检测出其室壁运动协调性差。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应用柔红霉素后可引起心肌损害,特别是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SPECT能无创、动态观察心脏功能及运动情况,较早发现心脏异常,对柔红霉素心肌毒性具有早期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林若玲翁立坚吴伟森林琛蔡若吟陈谱
-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柔红霉素心肌损害单光子断层显像
- 细菌16SrRNA基因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细菌16S rRNA基因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疑似败血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6例,女性36例,年龄10 min~28 d。采集研究对象血液标本分别用血培养和细菌16S rRNA基因PCR检测法进行病原检测,选取10例同期因非感染性疾病住院的新生儿的血液标本作为对照。结果:102例疑诊败血症新生儿中的46例经临床诊断及实验室确诊为败血症,血培养阳性率32.61%(15/46),16S rRNA基因检测阳性率91.30%(42/46),16S rRNA基因检测阳性率高于血培养(P<0.001)。10例同期住院的非感染性疾病患儿的血液标本PCR检测及血培养结果均为阴性,PCR检测灵敏度为91.30%(42/46),特异度为96.43%(54/56)。结论:与传统血培养相比,16S rRNA基因PCR检测法阳性率高,且敏感准确。
- 林丹娥翁立坚杨斯岚林霓阳房晓祎
- 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
- 13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分析被引量:10
- 2005年
- 目的:回顾分析13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预后因素,探讨化疗方案、疗程数、转移情况、治疗效果等因素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从而指导临床的个体化规范化治疗。方法:1996年1月至2003年12月130例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Ⅲ期55例占42.3%,Ⅳ期75例占57.7%),至少接受1个周期化疗,观察生存期,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化疗疗程数和化疗效果有独立预后作用。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方案、不同的化疗疗程数直接影响疗效及生存时间。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应根据循证医学的原则给予有效的化疗方案和合适的疗程数。
- 陈蕾翁立坚徐绮腻郑瑾
- 关键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存期预后因素化疗疗效
-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价值被引量:1
- 2018年
-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的常见疾病之一,是新生儿期各种致病菌经各种途径侵入血液循环系统,并生长繁殖、产生毒素,造成全身性的炎症反应[1]。新生儿期败血症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病情进展迅速,易出现严重的脓毒血症及休克[2-3]。因此,对于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病原学诊断以及早期治疗十分重要。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缺乏特异性指标,近年来出现的分子生物学标志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常应用于临床诊断败血症[4-6],但在特异性及敏感性上并不理想。血培养是目前诊断败血症的金标准,但因近年来广谱抗生素的使用,血培养的结果受较大影响,即便有感染存在也未必全部能分离出细菌,常出现假阴性结果,且血培养时间长、采血量多,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的缺陷[7-9]。
- 林丹娥林霓阳翁立坚
- 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分子生物学技术特异性临床表现血液循环系统新生儿期病原学诊断
- 儿童病毒性脑炎恢复期认知功能的检测及意义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通过测定病毒性脑炎恢复期患儿IQ,ERPs P300及ERPs N400波幅及潜伏期,了解患儿认知功能的特点。方法应用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测定20例病毒性脑炎恢复期患儿(病例组)总智商(FIQ)并与2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比较。用日本光电公司提供的MEB-9104K诱发电位检测系统和ERPs刺激系统测定病例组ERPs P300,N400波幅及潜伏期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FIQ:病例组96.5±12.3,对照组115.2±13.4,病例组FIQ分数低于对照组,两组均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病例组P300潜伏期为(591.6±135.2)ms,波幅为(23.9±10.5)μv,对照组为(475.8±98.0)ms和(24.6±9.3)μv。两组潜伏期均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波幅均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病例组N400的潜伏期为(716.5±96.3)ms,波幅为(27.1±13.4)μv,对照组为(482.7±72.7)ms和(22.9±14.4)μv。病例组N400潜伏期较对照组长,两组均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波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病毒性脑炎恢复期患儿FIQ较正常儿童低,P300,N400潜伏期较正常儿童长,说明患儿存在部分认知功能的损害。
- 胡莲清翁立坚庄琼东林卓珊黄广郭继忠林丽丽郭佩兰
-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N400
- 一种新生儿驱痰装置
- 一种新生儿驱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电动机、按摩块和旋转轴;按摩块固定在旋转轴上,并且按摩块通过旋转轴可转动安装在手柄前端;电动机固定安装在手柄的腔体内,并且电动机的动力输出轴与旋转轴传动连接;手柄上设有电源和电源开...
- 翁立坚陈华娜黄巧凤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