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海波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2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主体性
  • 2篇胡塞尔
  • 2篇互主体性
  • 2篇交互主体
  • 2篇交互主体性
  • 1篇人权
  • 1篇人权论
  • 1篇视阈
  • 1篇同感
  • 1篇主义
  • 1篇自我
  • 1篇先验
  • 1篇先验自我
  • 1篇限界
  • 1篇马克思主义
  • 1篇马克思主义视...

机构

  • 3篇吉林大学

作者

  • 3篇罗海波
  • 1篇沈亚生

传媒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理论月刊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人权论构建
2013年
人权的维护与进步是当代世界人文思潮的一个主流话语,也是我国在上个世纪末期由党和政府就明确提出的理论和实践任务,同时人权研究也正在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中的一个前沿和热点课题。虽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视阈下我们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然而却存在着一些疑难争议和有待突破的问题。例如怎样运用马克思主义建设科学的、具有中国特色人权理论呢?梳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理解马克思对人权问题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与人权论的关系,而且更要认识到怎样从马克思主义出发来认识中国人权问题。
罗海波沈亚生
关键词:人权马克思主义
胡塞尔交互主体性理论的意义与限界被引量:2
2013年
"交互主体性(他人问题)"问题是晚期胡塞尔哲学所要着力解决的课题之一。胡塞尔所要探讨的他人不是作为绝对的他人,而是作为他我的他人。问题是胡塞尔为什么不直接把绝对他人看作问题去讨论,而把他人转换成他我并依此构建交互主体性理论。如此,我们还能不能说这一理论遵循了现象学所倡导的面向事实本身这一原则,并因此成为一门关于他人的现象学?或者这种转换的结果是真正堵塞了通向绝对他人的路途?惟有从胡塞尔内在思想出发,才会真正理解交互主体性理论的意义与限界所在。
罗海波
关键词:先验自我交互主体性
胡塞尔交互主体性理论的重新定位
胡塞尔前期的现象学所遭遇到的“唯我论”批评以及后来试图用“交互主体性”理论来解决这个困难,使得现象学阵营内外反对声连连。但是,我们注意到,大多数批评者只是按照既定的思路跟随胡塞尔的特定文本来对待这一问题。这离全面深入地分...
罗海波
关键词:自我交互主体性同感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