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简少文

作品数:24 被引量:106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鼻咽
  • 15篇EB病毒
  • 14篇鼻咽癌
  • 9篇肿瘤
  • 8篇咽肿瘤
  • 8篇鼻咽肿瘤
  • 7篇细胞
  • 5篇抗体
  • 4篇抗原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细胞
  • 3篇基因
  • 3篇B淋巴细胞
  • 3篇E-B病毒
  • 3篇EB病毒转化
  • 2篇蛋白
  • 2篇冻干
  • 2篇短肽
  • 2篇人疱疹病毒
  • 2篇人疱疹病毒6...

机构

  • 17篇中山医科大学
  • 8篇中山大学
  • 2篇广州血液中心
  • 2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汕头大学
  • 1篇深圳市第三人...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作者

  • 24篇简少文
  • 14篇汪慧民
  • 11篇李端
  • 9篇李满枝
  • 4篇吴荫棠
  • 4篇罗慧玲
  • 4篇宋立兵
  • 3篇张玲
  • 3篇刘宗潮
  • 2篇陈军
  • 2篇谢冰芬
  • 2篇刘庆伦
  • 2篇陈心春
  • 2篇曾木圣
  • 2篇黄腾波
  • 2篇曹素梅
  • 2篇李济忠
  • 2篇付涌水
  • 2篇冯公侃
  • 2篇郑美莲

传媒

  • 10篇癌症
  • 2篇中华实验和临...
  • 2篇肿瘤防治研究
  • 2篇中草药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病毒学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5
  • 1篇1993
  • 2篇1991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CR和原杂交技术检测鼻咽癌石蜡组织中HHV-6DNA
1998年
为了解人疱疹病毒6型(HHV-6)与鼻咽癌(NPC)的可能关系,检测了NPC发生不同阶段的石蜡组织中HHV-6DNA的存在情况。方法:采用PCR、斑点杂交和原位杂交技术,共检测了42例鼻咽癌石蜡组织、21例鼻咽癌前病变石蜡组织和27例正常鼻咽石蜡组织HHV-6DNA的存在情况。结果:通过PCR扩增,在42例NPC组织中检出13例存在HHV-6DNA,占31%;21例鼻咽癌前病变组织中1例阳性(47%),而27例正常鼻咽组织中无一例阳性。斑点杂交的结果表明PCR扩增是HHV-6特异的。原位杂交发现,在13例PCRHHV-6阳性的NPC组织中11例HHV-6DNA阳性。HHV-6DNA主要分布于癌巢的肿瘤细胞核内,少数亦可见于癌旁的异型细胞,但在淋巴细胞及正常上皮细胞内未发现阳性信号。结论:本实验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首次证明,在中国NPC患者的鼻咽石蜡组织中存在HHV-6。HHV-6与NP相关。
陈心春简少文汪慧民
关键词:鼻咽癌石蜡组织原位杂交DNAPCRHHV-6
鼻咽癌早期诊断试剂盒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鼻咽癌早期诊断试剂盒。它由2-4块冻干固相捕捉抗原板块、2-4块抗人IgA抗体板块、2-4块联苯二胺板块以及唾液收集器所构成,各板块并列排列,捕捉抗原板块上含有属反式激活蛋白的一段短肽。本实用新型适用于...
汪慧民李满枝李端简少文刘庆伦郑美莲张玲
文献传递
茶多酚与亚硒酸钠联合对EBV抗原表达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5
2000年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 Raji细胞和 B95 - 8细胞 EB病毒抗原的表达。结果显示无细胞毒浓度的茶多酚与亚硒酸钠联合对 Raji细胞 EBV- EA表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优于单纯茶多酚或亚硒酸钠的抑制作用。两药显示相互协同增效的作用。抑制率与药物浓度相关 ;单纯茶多酚对 B95 - 8细胞 EBV- VCA表达无抑制作用 ,但茶多酚能增强亚硒酸钠对 B95 - 8细胞 EBV- VCA表达的抑制作用 ,抑制率随药物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表明茶多酚能增强亚硒酸钠对 Raji细胞 EBV- EA及 B95 - 8细胞 EBV-
刘宗潮简少文李志铭朱孝峰李端谢冰芬冯公侃
关键词:茶多酚亚硒酸钠鼻咽肿瘤
EB病毒在人单克隆抗-D研制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1年
江朝富付涌水简少文罗广平
关键词:EB病毒
鼻咽癌中 EB 病毒基因组状态研究被引量:9
1997年
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扩增Epstin-Bar病毒(EBV)的BamHIW片段,在20例低分化鼻咽癌活检组织中,检测出EBVDNA片段;裸鼠低分化NPC移植瘤株SUNT-1从第1至第34代持续存在EBVDNA,其相应体外细胞株SUNE-1第1至第62代仍阳性。用原位溶细胞电泳技术(Insitulysinggelelectrophoresis)结合BamHIW片段为探针,进行DNA杂交,发现SUNE-1第20代细胞中有EBV线性DNA存在。20例NPC活检组织的DNA经BamHI酶切,以LMP2A外显子e1~e5为探针,Southern杂交,19例均只出现一条带,证明病毒DNA不是以线状或整合状,而是以环状附加体形式存在。说明EBV感染鼻咽上皮细胞已经过克隆选择,或者其中一个病毒感染的克隆已成为选择优势,提示EBV感染在NPC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汪慧民陈军曾木圣李满枝简少文潘文彤张玲吴荫棠
关键词:鼻咽肿瘤E-B病毒
鼻咽癌患者的EB病毒IgM/VCA抗体反应的研究被引量:3
1991年
本文应用免疫酶法检测了162例鼻咽癌、34例鼻咽癌粘膜病变、41例其他肿瘤和80例正常人(其中35例已知IgA/VCA抗体阳性)血清中IgM/VCA抗体,并与IgA/VCA和IgA/EA抗体进行比较。发现鼻咽癌患者血清中不仅含有高滴度的IgA/VCA抗体,而且含有高滴度的IgM/VCA抗体,阳性率(≥1:10)分别为97.53%和93.20%,GMT为157.60和95.75。两种抗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对照组。有临床分期的62例鼻咽癌患者的IgM抗体水平,有随病程进展而略有升高的趋势。提示鼻咽癌患者体内的EB病毒慢性持续感染和活跃的复制。 鼻咽癌患者与IgA/VCA阳性的正常人血清中IgA/VCA和IgM/VCA抗体双阳性率分别为92.0%和31.43%;IgA/VCA和IgA/EA抗体双阳性率为48.76%和14.29%。鼻咽癌患者血清中,前者双阳性率高于后者双阳性率,且与正常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表明IgA/VCA和IgM/VCA抗体一起作为早期发现鼻咽癌的血清学指标,可能优于沿用的IgA/VCA和IgA/EA指标,操作和成本亦较方便和便宜。
李满枝简少文汪慧民梁永能吴荫棠
关键词:鼻咽肿瘤EB病毒抗体
中药芪蒿合剂对裸鼠移植人体鼻咽癌的抑制作用被引量:3
1997年
目的:根据我们过去的实验,特设本实验以了解此合剂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本实验用裸鼠移植人鼻咽癌(SUNT-1)检测中药芪蒿合剂Ⅰ、Ⅱ、Ⅲ的抗肿瘤作用。结果:灌服合剂Ⅰ,在相当于12.5g生药·kg-1剂量下,抑制率为35.6%,在33.5g生药·kg-1剂量下,抑瘤率为36.4%和52.5%;灌服合剂Ⅱ在25.3g生药·kg-1剂量下,抑瘤率为50.5%;灌服合剂Ⅲ在20g生药·kg-1剂量下,抑制率为34%。结论:芪蒿合剂Ⅰ、Ⅱ、Ⅲ均有抗裸鼠移植人鼻咽癌作用。
杨小平梁永钜潘启超简少文
关键词:中草药鼻咽肿瘤中医药疗法
抗EB病毒口服液对EB病毒转化力的抑制作用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探讨抗EB(Epstain Barr)病毒口服液对EB病毒转化人脐血B淋巴细胞能力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台盼蓝拒染法检测抗EB病毒口服液对脐带血B淋巴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用克隆形成法测定药物对EB病毒转化B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 :用 0 62 5、1 2 5、2 5 0、5 0 0和 10 0 0mg/mL的生药提取物浓度分别预处理EB病毒 1h ,药物对EB病毒转化B淋巴细胞转化的抑制率分别为 2 9 3 %、49 9%、65 3 %、68 2 %和 81 2 %。药物在上述 5种浓度下与EB病毒和B淋巴细胞共同作用 ,药物对EB病毒转化B淋巴细胞转化力的平均抑制率分别为 2 7 4%、3 6 9%、46 5 %、5 6 6%和 69 9%。结论
刘宗潮简少文李华忠欧景才李端
关键词:EB病毒B淋巴细胞
用PCR技术检测活检组织和鼻咽上皮细胞内EB病毒基因被引量:9
1993年
选用Epstin-Barr病毒(EBV)基因组内部重复序列1(IR1)片断作为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引物,用于检测了31例不同病例活检组织和4例新鲜鼻咽组织经体外培养6周以上的新生上皮细胞内EBV基因,其中检出EBVDNA:高分化鼻咽癌5/5,低分化鼻咽癌4/4,何杰金氏病5/5,非何杰金氏病0/2,头颈其他肿瘤1/6,鼻咽慢性炎症0/5,正常鼻咽组织0/4;新生上皮细胞DNA抽提物;低分化鼻咽癌2/2,炎症0/1,正常人胚鼻咽上皮0/1;携带EBV基因组细胞系(Raji,B_(95-8)各1)2/2,致淋巴细胞转化之B_(95-8)病毒为10^(-4),PCR检测10^(-4)~10^(-6)均阳性,10^(-7)未检出。结果表明EBV与鼻咽癌与何杰金氏病有关,常规石蜡包埋切片仅8μm×0.1mm^2,贮存时间至三年仍可用于PCR检测EBV DNA,证实PCR是一种快速、灵敏和特异测捡EBV基因组的方法,可作为肿瘤和疚病病毒病因回顾性调直研究的有力手段。
汪慧民陈军吴秋良简少文李满枝吴荫棠
关键词:E-B病毒鼻咽肿瘤
鼻咽癌组织中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及其临床意义
1999年
目的 探讨人疱疹病毒6 型(HHV6) 与鼻咽癌(NPC) 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 和原位杂交同时检测正常鼻咽组织和NPC 癌前鼻咽组织以及NPC 组织中HHV6 和EBVDNA 的存在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检测36 例NPC 组织的EBVLMP1 蛋白表达。结果 在42 例NPC组织、21 例鼻咽癌前病变组织中,经PCR检出HHV6 DNA,阳性率分别为30-9% (13 例) 和4-7 %(1 例) 。EBVDNA为95-2% (40 例) 和66-6 % (14 例)。27 例正常鼻咽组织未检出HHV6 DNA,EBVDNA为25-9% (7 例)。经ISH,仅在13 例PCRHHV6 DNA阳性的NPC组织中检出11 例阳性,36 例NPC组织、10 例鼻咽癌前病变组织ISHEBVDNA 阳性。NPC组织的EBVLMP1 蛋白阳性率为47-2 %(1736)。结论 鼻咽癌组织中存在HHV6 感染,提示HHV6 感染与NPC有关。HHV6 感染与EB病毒LMP1 蛋白表达上调呈正相关,提示在NPC 的发生中HHV6 可能直接参与和( 或) 通过上调EBVLMP1
陈心春简少文汪慧民曾木圣
关键词:鼻咽癌人疱疹病毒6型EB病毒LMP1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