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窦亮彬

作品数:34 被引量:312H指数:11
供职机构: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9篇钻井
  • 6篇井筒
  • 6篇储层
  • 5篇致密砂岩
  • 5篇砂岩
  • 5篇水平井
  • 5篇平井
  • 3篇地层
  • 3篇页岩
  • 3篇油藏
  • 3篇深井
  • 3篇盆地
  • 3篇井筒压力
  • 3篇径向水平井
  • 3篇核磁
  • 3篇核磁共振
  • 2篇地层流体
  • 2篇地质
  • 2篇断裂韧性
  • 2篇压裂

机构

  • 27篇西安石油大学
  • 18篇中国石油大学...
  • 6篇中国石油天然...
  • 6篇中国石化
  • 4篇中国石油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海石油(中...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川庆钻探工程...
  • 1篇低渗透油气田...
  • 1篇中国石油集团...

作者

  • 34篇窦亮彬
  • 11篇李根生
  • 9篇高辉
  • 8篇李天太
  • 8篇毕刚
  • 7篇沈忠厚
  • 5篇黄中伟
  • 5篇张明
  • 5篇吴春方
  • 4篇王琛
  • 4篇赵凯
  • 3篇田守嶒
  • 3篇王海柱
  • 2篇张丽萍
  • 2篇王瑞
  • 2篇刘建坤
  • 2篇赵金省
  • 2篇屈展
  • 2篇黄兴
  • 1篇刘慧卿

传媒

  • 7篇石油机械
  • 4篇地球物理学进...
  • 3篇断块油气田
  • 3篇石油钻探技术
  • 2篇石油学报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海上油气
  • 1篇石油科学通报
  • 1篇2012年钻...

年份

  • 2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7篇2013
  • 2篇2012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注CO_2井筒温度压力预测模型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9
2013年
为了提高注CO2驱替效率及驱替成功率,开展了影响驱替效率的井筒压力温度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针对CO2特殊的物理性质,选用基于赫姆霍兹自由能的Span-Wagner状态方程,将井筒传热、压力与CO2物性参数耦合迭代计算,建立了注CO2井筒温度压力分布的数学预测模型。该模型能够预测井筒温度压力及其他物性参数,应用该模型预测井筒各点温度压力,并与江苏草舍油田草8井现场2次实测结果对比,其温度误差均小于1%,压力最大误差不超过1.6%,表明该模型能够满足现场应用要求。利用该模型可以研究注入温度、注入压力、注入速度及注入时间等工艺参数对井底压力温度的影响规律,实现系统敏感性分析。研究表明,建立的模型具有很高的精度,对提高CO2驱替效率具有指导作用,并适用于(超临界)CO2钻井、压裂过程中井筒温度压力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窦亮彬李根生沈忠厚吴春方毕刚
关键词:注二氧化碳井筒流动温度
酸性气体侵入井筒瞬态流动规律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酸性气藏一般位于海相沉积,钻井液安全密度窗口极窄,钻井过程中酸性气体易侵入井筒,发生气侵后井筒流动变得十分复杂,易造成井涌、井喷等井下故障。为实现气侵时井筒流动的准确预测与控制,将井筒流动与地层非达西渗流耦合,井筒流动、传热和流体物性耦合,建立了酸性气体侵入井筒瞬态多相流动模型,并引入酸性气体溶解度公式,给出了模型的求解方法。利用某井的基本数据,模拟了酸性气体气侵时的环空气液两相瞬态流动参数的变化特征,并对酸性气体气侵时的瞬态流动影响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酸性气体溶解度大,侵入后更加隐蔽,不易被检测到,但靠近井口处酸性气体溶解度降低,酸性气体大量析出,体积迅速膨胀,井筒压力降低迅速,井控更加危险。研究结果可为酸性气藏钻井井控参数设计提供指导。
李根生窦亮彬田守嶒宋先知
关键词:酸性气体气侵溢流数学模型
致密油藏裂缝动态渗吸排驱规律被引量:18
2021年
为明确裂缝性致密油藏注水动态渗吸特征,解决水驱采收率低下等问题,以姬塬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高压压汞、核磁共振T2谱、扫描电镜和铸体薄片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目标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建立了3类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并对代表性岩心开展了基于核磁共振在线扫描的动态渗吸实验,模拟了水驱过程中裂缝-基质间的动态渗吸过程,从微观孔隙尺度定量表征了不同孔径孔隙原油的动用程度,评价了8个储层物性参数对动态渗吸效率的影响程度。实验结果表明,目标储层孔隙结构可划分为3类,随着储层孔隙结构变差,孔隙类型逐渐单一化、储集性能和渗流能力不断降低,导致动态渗吸效率不断下降。Ⅰ类和Ⅱ类储层动态渗吸过程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大孔隙在驱替作用下采出程度快速上升阶段、微小孔隙在渗吸作用下采出程度缓慢上升阶段和动态渗吸平衡阶段;而Ⅲ类储层在实验中仅存在前2个阶段。随着储层孔隙结构变差,微小孔隙动用比例增大,渗吸作用明显,虽然对岩心总采收率贡献程度增加,但总采收率低下。渗透率、可动原油饱和度、孔隙半径、可动原油孔隙度、黏土矿物含量和润湿性是影响动态渗吸效率的主要因素,对渗吸效率的影响程度依次逐渐减弱。分选系数和孔隙度是影响动态渗吸效率的次要因素,对渗吸效率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黄兴窦亮彬窦亮彬高辉高辉
关键词:致密砂岩孔隙结构核磁共振基质
地层超临界CO2侵入时井筒流动与传热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CO_2或者高含CO_2气田被开采,考虑到CO_2物性对压力温度非常敏感,若忽略相态转变和传热影响造成井筒压力误差较大,易造成井涌、井喷等严重钻井事故,针对CO_2的物理性质并考虑其在井筒内相态变化,将井筒传热、压力与CO_2物性参数耦合迭代计算,建立了超临界CO_2侵入时井筒流动与传热的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CO_2流体在环空上升过程中由超临界或者液态转化为气态,相态转变点上部为气液两相流下部为井筒拟单相流;SC-CO_2侵入对环空温度和压力均有影响,侵入速度越大,井底温度越高,但是对环空出口温度影响较小;井底压力随侵入量的增大先急剧减小后缓慢增大;随着井口回压增大,井底压力增大,但影响程度逐渐减小.
窦亮彬李根生沈忠厚黄中伟毕刚王海柱
关键词:超临界CO2井筒压力井筒温度
CO2干法压裂井筒压力与相态控制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液态CO2干法压裂过程中井筒压力与相态显著影响裂缝起裂和延伸。鉴于此,根据Span-Wagner状态方程,建立了CO2干法压裂井筒流动传热模型,揭示了CO2干法压裂过程中井筒压力与相态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CO2摩阻非常高,在常规施工条件下其摩阻每1 000 m超过10 MPa;排量和油管内径对井筒压降影响非常大,在满足携砂情况下可通过适当降低排量或选用较大管径油管降低摩阻;干法压裂过程中相态转变取决于井底CO2温度,而井底温度受注入温度影响最大,其次为注入排量和地温梯度,并且几乎不受油管内径影响;CO2流体密度和黏度与温度成反相关关系,井筒内CO2黏度仅为0.08~0.25 mPa·s,携砂能力差,加之滤失大,不利于压裂造缝是压裂施工失败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CO2干法压裂和CO2增能压裂提供理论指导和现场借鉴。
吴春方吴春方窦亮彬
关键词:井筒压力携砂能力
致密砂岩油藏微观孔隙结构及水驱油特征被引量:22
2020年
基于铸体薄片分析、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测试等试验结果,对姬塬油田长8油层组的微观孔隙结构进行研究,并建立目标储层的孔隙结构分类标准。通过选取每种类型储层有代表性的样品开展真实砂岩微观模型水驱油试验,进一步研究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与驱油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长8储层的孔隙类型以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主,喉道类型以弯片状喉道为主;目标储层孔隙结构可以划分为Ⅰ、Ⅱ、Ⅲ3种类型,3种类型孔隙结构对应的储集空间和渗流能力依次下降;不同类型储层间的注水驱替类型、驱油效率和残余油分布特征存在较大差异,Ⅱ类储层是未来挖潜的主要方向;影响驱油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可动流体饱和度、可动流体孔隙度是比其他物性参数更能反映与驱油效率之间关系的重要参数。
黄兴高辉高辉
关键词:致密砂岩微观孔隙结构驱油效率
CO_2驱沥青质沉积对岩心的微观伤害机理被引量:12
2017年
为研究CO_2驱沥青质沉积对不同渗透率储集层的微观伤害机理,选取低渗、中渗和高渗岩心进行CO_2驱室内实验,并应用核磁共振技术定量分析驱替后岩心孔喉空间的堵塞程度。实验结果表明,在混相驱阶段,沥青质沉积率明显高于非混相驱阶段,且在不同渗透率岩心中的沉积率基本相同;渗透率伤害率与沥青质沉积率呈正相关,且岩心渗透率越大,渗透率伤害率越小;在混相驱阶段,低渗岩心孔喉堵塞严重,较小孔喉(0.01~1 ms)的堵塞率达到38.19%,高渗岩心的较小孔喉(0.1~5 ms)堵塞率仅有9.59%,显著小于低渗岩心。
王琛王琛李天太高辉赵金省窦亮彬
关键词:CO2驱沥青质沉积核磁共振技术
水力喷射径向水平井钻井水力参数计算及优选方法被引量:8
2018年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应用室内实验的方法,修正了高压软管压耗计算方法,建立了泵压计算模型,以最大射流冲击力为目标,综合考虑钻进与携岩需要的最小排量和管线的承压能力,优化了径向水平井钻井作业的排量。结果表明:高压软管段压耗在循环系统总压耗中占有较大比重,修正后高压软管压耗计算值与实测值最大差值仅为实测值的5. 08%,可满足工程计算要求;采用最大射流冲击力标准,初步形成了径向水平井钻井水力参数优化设计方法,根据此方法,可得到径向水平井施工的最优排量,从而得到其他最优水力参数。可为水力喷射径向水平井技术现场配套设备和施工参数的选择提供依据。
毕刚李根生李根生屈展高辉黄中伟高辉
关键词:径向水平井
山前地区深井超深井套管防磨与减磨技术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针对山前地区深井超深井钻井过程中套管磨损严重的问题,在分析套管磨损机理的基础上,开展了山前地区套管防磨与减磨技术研究,基于技术研究成果及应用实践,得到如下结论:1应用Power V等垂直钻井系统控制井眼轨迹,特别是上部井段的狗腿度和井斜,可明显减小侧向力和磨损量,缩短套管磨损时间;2应综合考虑套管磨损率、磨损系数以及钻杆耐磨带本身的磨损量,优选出效果最优的耐磨带;在狗腿度严重的位置,可考虑采用一定数量的橡胶钻杆卡箍来减轻对套管的磨损;3山前地区钻井液采用CX-300减磨剂能够显著降低磨损速率,减轻套管磨损程度,但在不同钻井液体系使用之前应进行优化分析以确定最佳使用量;4在迪那204井使用高密度钻井液体系,全部采用优选的高密度重晶石粉代替铁矿粉作为加重剂,整个钻进过程中未出现钻具及套管磨损,迪那204井易损件消耗量仅为邻井迪那203井的左右,防磨减磨效果非常显著。
窦亮彬李天太周波张明张丽萍
关键词:垂直钻井系统耐磨带深井超深井
自进式旋转射流钻头破岩效果被引量:16
2016年
利用有限的排量实现高效的破岩效率并尽可能增大径向水平井眼的延伸能力是实施新型径向水平井技术的关键,射流钻头的性能是该关键技术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多孔射流钻头的基础上,设计研制了自进式旋转射流钻头,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并通过试验对自进式单孔旋转射流钻头、自进式单孔直旋混合射流钻头、自进式多孔旋转射流钻头以及自进式多孔直旋混合射流钻头随时间、射流压力和喷距的破岩钻孔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喷距范围为9~12 mm、射流压力为20~35 MPa时,在相同的射流压力和喷距条件下,自进式多孔直旋混合射流钻头的破岩效果优于自进式多孔旋转射流钻头,其中1+4孔的多孔直旋混合射流钻头的破岩效果最好。设计得到的新型射流钻头可以提高径向水平井的钻进速度。
毕刚李根生屈展牛继磊黄中伟席仲琛窦亮彬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