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云霞

作品数:82 被引量:640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3篇农业科学
  • 9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6篇草地
  • 25篇草地螟
  • 20篇粘虫
  • 14篇黏虫
  • 11篇幼虫
  • 11篇种群
  • 10篇迁飞
  • 7篇东方粘虫
  • 7篇夜蛾
  • 7篇生殖
  • 7篇寄生
  • 6篇引诱
  • 6篇飞行
  • 5篇产卵
  • 4篇性引诱剂
  • 4篇引诱剂
  • 4篇植物
  • 4篇饲料
  • 4篇甜菜
  • 4篇甜菜夜蛾

机构

  • 80篇中国农业科学...
  • 9篇华中农业大学
  • 4篇北京农学院
  • 4篇南京农业大学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中国热带农业...
  • 3篇井冈山大学
  • 3篇全国农业技术...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海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扬州大学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山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新疆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江苏邦盛生物...

作者

  • 82篇程云霞
  • 73篇江幸福
  • 71篇张蕾
  • 48篇罗礼智
  • 9篇唐继洪
  • 4篇雷朝亮
  • 4篇姜玉英
  • 4篇刘悦秋
  • 3篇刘科科
  • 3篇肖永红
  • 2篇刘杰
  • 2篇仵均祥
  • 2篇刘彦群
  • 2篇孔海龙
  • 2篇潘卫东
  • 2篇王姗姗
  • 2篇杜芹
  • 1篇郑作涛
  • 1篇徐湘
  • 1篇李倩

传媒

  • 32篇植物保护
  • 13篇应用昆虫学报
  • 8篇植物保护学报
  • 5篇中国生物防治...
  • 2篇昆虫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世界农药
  • 1篇四川动物
  • 1篇中国科学:生...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9篇2021
  • 7篇2020
  • 8篇2019
  • 11篇2018
  • 9篇2017
  • 10篇2016
  • 5篇2015
  • 9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草地螟成灾规律和监测、防控关键技术
罗礼智张跃进陈继光江幸福姜玉英程登发尹姣程云霞孙雅杰康爱国
草地螟是世界性重大迁飞害虫,经常在中国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暴发成灾,损失严重。针对草地螟滞育越冬、迁飞扩散和成灾规律复杂的科学问题,以及生产对监测、预警和防治技术的重大需求,项目采用昆虫雷达、标记回收和分子生物学等先进技...
关键词:
关键词:成灾规律害虫防治
粘虫生物钟timeless基因的克隆及时空和昼夜表达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为明确生物钟timeless基因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a迁飞、交配等周期性活动的调节作用,利用PCR技术克隆了粘虫timeless基因,命名为Mstim,采用生物信息方法分析其序列特征,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该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组织及昼夜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Mstim的c DNA全长为3 132 bp,编码1 043个氨基酸,其预测的蛋白质Ms TIM分子量为117 k D,等电点5.14,具有timeless保守的PIS、NLS等结构域,与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及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高达97%。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成虫期的Mstim表达量最高,卵期和蛹期次之,6龄幼虫的表达量最低;在雌、雄蛾中均以触角及头部中的表达量较高,飞行肌、足及生殖腺中的表达量较低。粘虫雌、雄蛾触角中Mstim的昼夜表达模式相似,均为光期表达量低于暗期,光期5 h的表达量最低,光期末期逐渐升高,至暗期后3 h达到最高值,暗期末期表达量开始下降。说明Mstim基因在粘虫中的表达不仅具有发育时期和组织的时空特异性,而且表现出明显的昼夜特性,推测其可能参与粘虫生长发育和迁飞与生殖等行为、生理节律的调节。
冀佳悦张蕾程云霞罗礼智仵均祥江幸福
关键词:粘虫克隆
蛾龄、温度和相对湿度对草地螟自主飞行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为了更好地了解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的迁飞行为规律,为改善和提高其监测预报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试验依据,本文应用所在实验室研发的昆虫自主飞行测试系统,对不同日龄(1-5日龄)、温度(14、18、22、26和30℃)和相对湿度(20%、40%、60%和80%)条件下的成虫自主飞行活动(飞行倾向、时间和次数)进行了研究。所得的主要结果为:1-2日龄成虫的飞行活动较少,3日龄后明显升高,并随日龄增加而升高。其中4-5日龄的飞行活动显著高于1-2日龄的;在14-30℃条件下,成虫飞行活动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加,在26℃下达到最大。当温度达到30℃时又下降;在20%-80%湿度条件下,成虫飞行活动随湿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湿度达到80%时达到最大,并显著高于其他低湿条件的。对3日龄成虫在22℃、80%湿度条件下持续10h的测试结果表明,测试开始后1h成虫的飞行活动频率相对较高,之后就逐渐下降,在第8h也相对较高,9-10h的飞行活动明显降低。本文就上述结果与草地螟迁飞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唐继洪程云霞罗礼智江幸福张蕾
关键词:草地螟温度相对湿度
Met基因在黏虫生殖中的功能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 JH)是由咽侧体分泌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可以调控昆虫的很多生理过程,如发育、变态、生殖等。作为bHLH-PAS(helix-loop-helix-Per-ARNT-Sim)转录因子家族成员之一的methoprene-tolerant (Met)是JH的受体,在JH的信号传导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结合RNAi技术测定了沉默Met基因后黏虫Mythimna separata的Vg基因表达、卵巢发育和生殖行为,旨在探究Met基因在黏虫生殖过程中的功能。结果表明当Met基因沉默后,与卵巢发育密切相关的卵黄原蛋白(vitellogenin, Vg)基因表达量下调了50%,从而显著抑制了卵巢发育,并导致产卵显著延迟、产卵历期显著缩短,产卵量显著下降。结果表明Met基因是黏虫生殖发育过程中的关键受体基因,它通过调节后续Vg的表达和沉积,来达到控制卵巢发育,从而调控生殖作用。
刘娟娟李平江幸福程云霞张蕾
关键词:黏虫保幼激素MET卵黄原蛋白生殖
东方粘虫雄蛾信息素的生成时期与释放行为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东方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雄蛾味刷的表面超微结构、味刷位置变化节律还未被报道,并且雄蛾信息素的生成时期还没有被确定。【方法】本实验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味刷不同区域的表面结构。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不同时间段的处于两种位置状态的味刷提取液中苯甲醇的含量,并分析交配过后味刷中苯甲醛的含量变化。【结果】东方粘虫雄蛾的前腹两侧各有一只味刷,电镜扫描发现味刷的毛干内部呈现中空网状,毛干近轴端的表面具有平行的纵脊与孔,过渡区的表面纵脊消失并且分布着大小不一的孔,末端表面呈"蜂窝"状。在雄蛾羽化后8 h,6.67%的味刷从腹部第2节节间膜处缩回到第3、第4腹节囊中;羽化后24 h,96.67%的味刷缩回至腹部囊中。雄蛾味刷缩回至囊内2 h后,所有雄蛾均检测到了苯甲醇;味刷在节间膜处时也有部分雄蛾检测到苯甲醇,尤其是在羽化后24h,80%的雄蛾生成了苯甲醇。雄蛾在交配后苯甲醛并没有显著下降。【结论】雄蛾信息素的生成取决于味刷的位置变化,味刷在节间膜处时信息素已经生成,并在完全缩回囊内后大量合成。雄蛾在求偶、交配过程中味刷不会外翻,只是通过挤压腹部使得囊的边缘张开,从而释放信息素。
刘磊张蕾程云霞江幸福
关键词:东方粘虫苯甲醇
草地螟成虫体表鳞片的类型、位置和超微形态结构特征
2015年
草地螟成虫体表具有多种鳞片,这些鳞片是其远距离迁飞和适应复杂环境的必要结构保障。按结构特征分为薄片型和长毛型。薄片型鳞片为卵圆形、刀片形,包括腹后鳞簇、锯齿鳞、竹片形鳞和形成胸锁的钩形鳞;长毛型鳞片横截面为圆形,包括后翅内缘毛和腹后毛刷。超微结构表明,体表鳞片由纵脊、横肋、窗孔、内腔和乳突组成;鳞片基部由毛囊包裹;钩形鳞具有特殊的弯钩状尖端;腹后鳞簇具有特殊的乳突结构;后翅内缘毛和腹后毛刷具有特殊的窗孔结构。这些由体表细胞分化的鳞片在草地螟成虫身体各部承担着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其超微结构的研究可为其形态学、行为学及自身进化研究方面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刘科科肖永红程云霞罗礼智
关键词:草地螟鳞片超微结构
我国粘虫迁飞的研究与防控
粘虫是我国农业生产上重大迁飞害虫,暴发时对玉米、小麦和水稻等粮食作物造成减产或绝收,1958年中央政治局将粘虫列为当时要消灭的10大害虫中第二位。近年来,粘虫一直是我国重大病虫害监测对象。我国对粘虫迁飞与防控的研究可概括...
江幸福罗礼智张蕾程云霞
关键词:粘虫迁飞规律防控技术
幼虫密度对草地螟血细胞数量和组成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为了阐明幼虫密度对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鳞翅目:螟蛾科)细胞免疫能力的影响,本研究调查了在活体灰菜植株上1,5,10和20头/瓶(900mL)4种密度条件下的其5龄幼虫血细胞种类、数量和组成。结果表明:草地螟幼虫血淋巴中有原血细胞、浆血细胞、颗粒血细胞、珠血细胞和类绛色血细胞等5种(类)血细胞。血细胞总数、浆血细胞、颗粒血细胞数量随幼虫密度的增加而显著递增,但原血细胞、珠血细胞和类绛色血细胞数量在幼虫密度间的差异不明显;各种血细胞所占血细胞总数的比例在4个密度中的排序相同,但10和20头/瓶密度下的浆血细胞比例显著高于1头/瓶的,其余4种血细胞的比例在不同密度之间无显著差异。可见,幼虫密度主要是通过影响草地螟幼虫浆血细胞和颗粒血细胞的数量及血细胞总数,从而影响草地螟的细胞免疫能力。
杨志兰程云霞罗礼智孔海龙张蕾雷朝亮
关键词:草地螟幼虫密度血细胞细胞免疫
草地螟幼虫饲养密度对伞裙追寄蝇寄生效率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为了明确草地螟幼虫饲养密度对伞裙追寄蝇寄生效率的影响,室内条件下(温度22℃,RH 70%,光周期16L﹕8D)对不同幼虫密度(1、10和30头瓶1)饲养的草地螟幼虫的被寄生率及幼虫对寄蝇寄生的耐受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虫饲养密度对草地螟幼虫被寄生率及幼虫对寄蝇寄生的耐受能力影响显著。幼虫被寄生率以1头瓶1最低、30头瓶1最高,且不同幼虫饲养密度之间差异显著。同时,随着幼虫饲养密度的增加,幼虫被寄生多粒卵的个体比例明显升高,30头瓶1的幼虫被寄生多粒卵的比例显著高于1头瓶1的。不同饲养密度下幼虫对寄蝇寄生的耐受能力与被寄生率的变化趋势不一致。被寄生幼虫的死亡率以10头瓶1最低,30头瓶1的最高,且二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寄蝇的存活率与幼虫死亡率的变化趋势相同,10头瓶1的寄蝇存活率显著低于1和30头瓶1的。因此,幼虫饲养密度是影响伞裙追寄蝇寄生效果的重要因子之一,这些结果阐明了寄蝇寄生率与草地螟幼虫饲养密度之间的关系。
孔海龙程云霞罗礼智江幸福张蕾
关键词:草地螟寄生率
绿眼赛茧蜂生物学特性及其对草地螟的控害作用被引量:7
2017年
绿眼赛茧蜂Zele chlorophthalmus(Spinola)是寄生于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幼虫的内寄生蜂,目前国内外对其生物学特性尚无报道。为了阐明绿眼赛茧蜂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草地螟的控制作用,本文在(23±1)℃、RH 70%±5%、光周期16L:8D的条件下测定了其发育历期、茧重、羽化和交配习性、成虫产卵、寄生能力和寿命,明确了其对寄主幼虫的功能反应及其对寄主幼虫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绿眼赛茧蜂卵-幼虫期为14.7 d,预蛹和蛹期为14.5 d,世代历期30.1 d,平均茧重18 mg。成虫羽化多集中在06:00―14:00,雄虫比雌虫早羽化2 d。成虫羽化当日即可交配,交配持续时间在59~168 s。成虫交配后很快产卵。雌蜂平均产卵历期10.8 d、产卵量为104粒,产卵高峰分别为羽化后的第3 d和第7 d。雌、雄蜂寿命分别为15.2和19.0 d。在5、10、15、20、25和30头/瓶(650 m L)密度下,绿眼赛茧蜂的寄生量随草地螟幼虫密度的增加而升高,但寄生率随寄主幼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对寄主幼虫密度的反应属HollingⅡ型。寄生后第1 d,寄主幼虫与未寄生幼虫的大小体重差异不显著,但在寄生后的第6 d和第12 d,前者的大小体重均显著小于后者的。另外,寄主幼虫的取食量比未寄生幼虫的少了约30%,且差异显著。这些研究结果与其他寄生蜂的生物学特性及对寄主种群的控害作用进行了比较分析,为研发绿眼赛茧蜂的室内繁殖和田间保护利用技术,以及评价其对草地螟的控害能力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李倩程云霞罗礼智杜芹江幸福张蕾
关键词:草地螟生物学寄生率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