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青松
- 作品数:7 被引量:94H指数:7
- 供职机构:西南林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不同种群高山松1年生播种苗木生长节律及其变异被引量:33
- 2013年
- 对高山松(Pinus densata)天然分布区内的8个种群苗高与地径生长量定株、定期观测,采用Logistic方程对其生长过程进行拟合,分析了高山松不同种群在理论亲本种云南松生境下1年生苗木生长节律及其变异。结果表明:①)发芽期结束后,苗高、地径生长呈现"慢-快-慢"节律,符合"S"型生长曲线,采用Logistic模型拟合效果显著,相关系数均在0.96以上;苗高、地径生长量的实测值与理论值回归系数分别为0.995 9和0.931 7,生长模型分析可行。②根据拟合方程获得物候参数,把苗高和地径生长期划分为生长前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不同阶段苗高、地径生长起、止时间存在差异,并表现出苗高与地径的异速生长现象。速生期苗高生长在前,地径生长在后。③不同种群苗期生长表现存在变异,苗高生长在生长前期、速生期、生长后期的持续时间和日均生长量分别为:28~48 d、0.11~0.18 mm,45~68 d、0.25~0.44 mm,110~151 d、0.04~0.09 mm;地径在各阶段的持续时间和日均生长量分别为40~89 d、0.003~0.004 mm,58~80 d、0.007~0.011 mm,61~113 d、0.002~0.004 mm。④速生期内的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比例较高,苗高、地径生长量比例分别为57.34%~57.93%和57.29%~58.47%,速生期内的苗高、地径生长量与整个生长期内的苗高、地径生长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为0.999 8和0.998 8),速生期起始时间与结束时间也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为0.859 2和0.815 1)。可见,高山松在理论亲本种云南松生境下苗期表现出正常的适应性,较早进入速生期的能迅速占据生长空间而获得较高的生长量,但不同种群间存在明显地分化,这与高山松的杂交起源特性及不同种群复杂的遗传背景有关。
- 蔡年辉许玉兰白青松张瑞丽魏巍段安安李悦
- 关键词:LOGISTIC方程种群分化高山松
- 云南松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的序列特征分析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分析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的序列特征,探索云南松基因组微卫星的分布特征或变异规律。方法:采用磁珠富集法,从云南松基因组DNA的RsaI酶切产物中富集微卫星片段,富集片段经洗脱分离、载体连接及转化等环节,对富集文库鉴定和测序,分析序列特征。结果:在测序获得的159条序列中,有143条序列含有重复次数不少于3次的微卫星序列,序列长度为135~1138bp,平均520bp,克隆比例为89.94%。在这些序列中,以二核苷酸重复类型最多(56.64%),其次是三核苷酸,有51条(35.66%),此外,出现少量(7.70%)重复类型为4—6bp的微卫星序列;各重复单元的碱基组成以探针及其互补序列为主,并出现少量的非探针类型;重复次数介于3—15,随着重复单元长度的增加而出现的频率降低。结论:分析了云南松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微卫星重复类型、重复单元碱基组成及其序列长度变异,为进一步分析云南松基因组微卫星的分布特征或变异规律奠定基础,进而为开发SSR引物提供基础信息。
- 许玉兰白青松张瑞丽田斌王大玮何承忠蔡年辉康向阳段安安
- 关键词:云南松微卫星
- 云南松幼苗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被引量:11
- 2013年
- 以云南松2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进行盆栽控水试验,研究了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叶绿素a/b,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o)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对不同胁迫下的生理指标的变化进行比较,说明云南松具有一定的耐旱性,重度干旱胁迫会严重损伤云南松。
- 蔡年辉张瑞丽陈诗白青松许玉兰
- 关键词:云南松水分胁迫生理响应
- 基于微卫星分子标记的云南松及其近缘种遗传关系分析被引量:7
- 2017年
- 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云南松分布区内或相邻地区的松属双维管束亚属3种、3变种及扭曲的云南松共7个种或变种(变型)进行遗传分析。利用9对SSR引物,从7个种或变种(变型)100份材料中检测出31个等位基因,单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6个,平均3.4个;思茅松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而细叶云南松较低。基于Nei's遗传距离利用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数法(UPGMA)聚类,云南松等7个种、变种(变型)可以分成3大类,其中马尾松和思茅松各自独立成为一类,其余5个种、变种(变型)聚为一类,以云南松与扭松的遗传关系最近,无明显的遗传分化,它们的表型变异可能由人为生产活动的负向选择或环境恶化引起。
- 许玉兰蔡年辉白青松何承忠王大玮段安安康向阳
- 关键词:云南松SSR
- 云南松成熟针叶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1
- 2013年
- 研究了不同裂解液(SDS、4×CTAB和2×CTAB)和不同保存方式(4℃低温冷藏保存、硅胶干燥保存、室温保存)对云南松成熟针叶基因组总DNA提取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胶干燥保存及4×CTAB裂解液适用于云南松成熟针叶DNA的提取。该结果可为开展云南松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奠定基础。
- 白青松张瑞丽许玉兰王大玮田斌段安安
- 关键词:云南松DNA提取
- 发芽环境、微波辐射和激素浸泡对云南松种子发芽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2年
- 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了解发芽环境、微波辐射和激素浸种对云南松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因素共同影响云南松种子的发芽。其中,发芽环境是影响发芽率和发芽势的主要因子,夜间无光照的温度相对较低环境适宜云南松种子的发芽,但与全天光照且温度相对较高环境的差异并不显著。微波辐射对云南松种子发芽的影响比激素浸种小,2个因素均显著地影响云南松种子的发芽率,但都对发芽势的影响不显著。发芽率和发芽势最佳的组合分别为A3B1C1和A3B2C1,即无微波辐射、清水浸种置于夜间无光照环境下的种子,和微波辐射15 s、清水浸种置于夜间无光照环境的种子,其2个指标分别达83.0%和48.8%。
- 周安佩李连芳刘东玉白青松王晨晨孙昂魏博
- 关键词:云南松正交试验发芽率发芽势
- 不同处理对云南松种子胚根和胚轴伸长的影响实验被引量:9
- 2012年
- 采用L9(34)正交实验,通过置皿环境、微波辐射和激素浸种3个因素3种水平对云南松种子发芽的胚根和胚轴伸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胚根长度和胚轴长度的最优处理为全天光照、无微波辐射、0.2 g/L的IBA溶液浸种。置皿环境显著地影响云南松种子胚根和胚轴的长度,全天光照有利于促进胚根和胚轴的伸长(19.88 mm和45.69 mm),激素浸种主要影响胚根的伸长,2 g/L的IBA溶液浸种显著促进胚根伸长。微波辐射对以上2个指标无显著的差异影响。
- 周安佩李莲芳刘东玉白青松王晨晨孙昂魏博
- 关键词:微波辐射云南松种子胚根胚轴正交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