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海萍
- 作品数:16 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临床、病理、MRI特征及IVIM参数联合模型预测宫颈癌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PD-1/PD-L1)表达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基于SHAP法观察以临床、病理、MRI特征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成像定量参数联合模型预测宫颈癌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PD-L1)表达的价值。方法采集63例治疗前初诊宫颈癌盆腔MRI,并对病理标本行PD-1/PD-L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PD-1表达阳性与阴性组、PD-L1表达阳性与阴性组临床、病理、MRI表现及IVIM参数(真实弥散系数D、灌注相关弥散系数D*及灌注分数f)的差异,并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宫颈癌PD-1及PD-L1表达阳性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预测宫颈癌PD-1及PD-L1表达阳性联合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诊断效能,以SHAP法解释其中各变量的贡献价值。结果PD-1阳性组与阴性组、PD-L1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肿瘤病理分级、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及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FIGO分期、肿瘤病理分级、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和D值均为宫颈癌PD-1/PD-L1表达阳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以之建立的联合模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及0.89。根据SHAP值,联合模型中FIGO分期和肿瘤病理分级的贡献最大。结论以宫颈癌临床、病理、MRI特征及IVIM参数D值构建的联合模型可有效预测其PD-1/PD-L1表达。
- 刘开惠杨蔚田海萍张治宁李云霞何剑莉
- 关键词:弥散磁共振成像配体
- 标准化ADC评估宫颈癌的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标准化ADC(nADC)在鉴别宫颈癌组织学类型及病理分级的价值。方法:65例经病理确诊的宫颈癌患者治疗前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获取肿瘤ADC值。选取患者尿液和臀大肌作为参照物,计算nADC(肿瘤ADC值/参照物ADC值)。结果:宫颈鳞癌组的ADC值、nADC(尿液)、nADC(臀大肌)明显低于腺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ADC值、nADC(尿液)、nADC(臀大肌)和细胞密度在宫颈鳞癌不同分化组中有统计学差异(P分别为<0.001,<0.001,<0.001和0.004)。在鉴别宫颈鳞癌与腺癌、鳞癌的分化程度时,nADC(臀大肌)的诊断效能最高。nADC(臀大肌)与细胞密度的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r为-0.785。结论:nADC能够鉴别宫颈癌的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并且优于肿瘤ADC值。
- 杨蔚强金伟田海萍陈兵王爱军
- 关键词: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细胞密度病理分级
- 睾丸女性化综合征1例被引量:1
- 2011年
- 患者社会性别女性,52岁。发现右腹股沟肿块15年。查体:右腹股沟皮下肿块,8 cm×6 cm×4 cm大小,质软,边界不清,无压痛,表面皮肤无异常。B超示右腹股沟实性肿物。临床诊断:右腹股沟斜疝。手术切除肿物并送检。
- 田海萍黑静雅
- 关键词:睾丸女性化综合征病理诊断免疫组化
- 基于临床、病理、DWI定量参数构建列线图预测宫颈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阳性表达:不同ROI选择的比较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探究基于临床、病理及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定量参数构建列线图预测宫颈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阳性表达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初诊宫颈癌患者为训练组(683例),行盆腔MRI扫描,并对病理标本行PD-L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参考T2WI及增强扫描图像,分别在DWI图像上选择包含肿瘤实体成分的所有连续层面,沿肿瘤边缘手动勾画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从对应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伪彩图上获得各个层面的ADC值,将所有层面的ADC值平均,记作肿瘤平均ADC(mean ADC,ADC_(mean));在DWI图像上选择包含肿瘤实体成分的最大层面,沿肿瘤边缘手动勾画ROI,获得该层面ADC值,记作肿瘤单层面ADC(single section ADC,ADC_(ss));在包含肿瘤实体成分的每一个层面上手动放置若干个圆形或类圆形30~50 mm^(2)的ROI,选取其中一个ROI对应的最小ADC(minimum ADC,ADC_(min))值,记作肿瘤ADC_(min)。比较PD-L1阳性表达组与阴性表达组间患者就诊时年龄、治疗前宫颈癌灶的FIGO分期、病理分级、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不同ROI选择所提取的ADC值等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采用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确定宫颈癌PD-L1阳性表达的独立相关因素,并构建临床病理模型及临床病理影像联合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和De Long检验评估不同ADC值及模型的诊断效能。绘制联合模型的列线图,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前瞻性收集2020年8月至2022年12月就诊的宫颈癌患者为验证组(332例)对列线图进行验证。结果FIGO分期、病理分级、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ADC_(mean)、ADC_(ss)、ADC_(min)均为PD-L1阳性表达的独立相关因素(P均<0.05);三种ADC值中,ADC_(min)的诊断效能最高(AUC=0.882,95
- 刘开惠杨蔚田海萍张治宁李云霞何剑莉
- 神经母细胞瘤临床及病理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分析神经母细胞瘤(NB)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对神经母细胞瘤的认识。方法收集病理诊断明确且临床资料完整的10例NB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及病理特点并与文献进行对比。结果肿瘤原发于腹膜后3例、肾上腺4例、纵隔及盆腔各1例,1例确诊为NB淋巴结转移但临床未发现原发瘤灶。肿瘤类圆形或分叶状,大部分包膜完整。病理学亚型:分化型6例,低分化型2例,未分化型2例。免疫组化神经源性标记(NSE、CgA、SYN)大部分阳性,S-100、CD99灶状阳性,MyoD1、LCA、CK-P均阴性。结论 NB是起源于神经嵴的胚胎性恶性肿瘤,多见于婴幼儿和儿童,男性多见,好发于肾上腺和腹膜后,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征性,确诊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并结合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HE染色与多种小圆细胞恶性肿瘤难以鉴别,需常规加做免疫组化染色鉴别诊断。
- 田海萍杨永琴
-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病理免疫组化
- p16、p53、BRAF、Bcl-2在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中p16、p53、BRAF、Bcl-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病理科2017年至2018年确诊的卵巢浆液性肿瘤136例,其中浆液性囊腺瘤52例,交界性囊腺瘤22例,低级别浆液性癌18例,高级别浆液性癌44例;另收集卵巢良性肿瘤和卵巢癌手术切除标本各30例。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16、p53、BRAF、Bcl-2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法检测p16、p53在卵巢良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卵巢浆液性囊腺瘤、交界性囊腺瘤、低/高级别浆液性癌组织中p16的阳性率分别为3.8%、45.5%、88.9%、81.8%,p53为0、9.1%、 55.6%、45.5%,BRAF为46.2%、45.5%、 22.2%、31.8%,Bcl-2为46.2%、45.5%、38.9%、47.7%。不同类型浆液性肿瘤组织中p16、p53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但BRAF、Bcl-2表达未见明显差异。与卵巢良性肿瘤相比,p16在交界性肿瘤、卵巢癌中的阳性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 5);p53在卵巢癌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0.001);p16和p53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p53、Bcl-2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01),p16、p53、Bcl-2与盆腔侵犯有关(P<0.05),p53、BRAF、 Bcl-2与CA125表达有不同程度相关性(P<0.05)。p16、p53联合检测对卵巢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0.0%、76.7%。结论:p16、p53、BRAF、Bcl-2参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p16和p53基因突变可能在卵巢浆液性肿瘤的恶性进展中发挥作用,联合检测p16、p53对卵巢癌诊断有指示意义。
- 田海萍马莉琼黑静雅孙金萍朱萌
- 关键词:卵巢浆液性肿瘤P16BRAFBCL-2
- 长春瑞滨联合卡铂与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81例
- 2008年
- [目的]观察比较长春瑞滨联合卡铂与紫衫醇联合卡铂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81例患者均经细胞学或病理学证实为Ⅲa~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NC方案:长春瑞滨25mg/m^2,卡铂300mg/m^2,静脉注射,d1.8。TC方案:紫杉醇135mg/m^2持续3h静脉点滴,卡铂300mg/m^2静脉注射,d1。每21d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NC组收治48例患者,共完成129个化疗周期,有2例患者因毒副作用严重而中途退出,其余46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CR0例,PR8例,NC27例,PD11例。NC组PR病例中初治5例,复治3例。TC组收治33例患者,共完成137个化疗周期,均可评价临床疗效,其中CR0例,PR4例,NC24例,PD5例。TC组PR病例中均为初治患者,复治患者无完全及部分缓解者。NC、T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2.1%和17.4%,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527)。NC方案对初治复治患者疗效相似;TC方案对初治患者效果较复治患者好(降=0.177)。NC方案对鳞癌效果较腺癌好;TC方案对鳞癌腺癌效果相似(P=-0.165)。NC、TC组均无化疗相关性死亡,Ⅲ~Ⅳ度胃肠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4%和3.0%,NC组略高于TC组,但无统计学意义;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4.5%和24.2%,在低剂量情况下TC组骨髓抑制并不明显,与NC组无显著性差异。两组静脉炎及肌肉骨骼疼痛发生率较低。[结论]长春瑞滨联合卡铂与紫杉醇联合卡铂两种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上没有差别,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安全性好。
- 田海萍李云霞
- 关键词:紫杉醇卡铂药物疗法
- 血管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的血管母细胞瘤患者18例,复阅其临床资料及病理切片,并全部做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18例患者均为散发病例,16例首发,2例复发,首次发病年龄8~61岁。15例肿瘤位于小脑,2例位于脊髓,1例位于桥小脑角。术前影像学均提示占位,镜下肿瘤由不同成熟阶段的毛细血管和间质细胞构成。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毛细血管及间质细胞Vi M均阳性,血管内皮细胞CD34阳性,间质细胞EGFR阳性12例,NSE阳性10例,S-100阳性9例,Ki-67指数较低。结论血管母细胞瘤多见于中青年的小脑和脊髓,但儿童患者并不少见,脊髓及小脑以外的神经系统,比如垂体柄、鞍上、软脑膜及颅神经、桥小脑角也可发病。临床症状与具体病变部位密切相关。典型病例的影像学结合病理学通常可以诊断,但应结合免疫组化和其他组织学对相似的疾病进行鉴别。
- 田海萍黑静雅马莉琼孙金萍
- 关键词:血管母细胞瘤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法
- 肺硬化性血管瘤17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ul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PSH)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PSH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PSH主要由两种细胞、四种结构组成,两种细胞为立方形的表面细胞和圆形的间质细胞,四种结构为实性区、乳头状区、血管瘤样区及硬化区。免疫表型:立方形细胞主要表达TTF-1、CKpan、CK7、EMA,圆形细胞表达TTF-1,大部分表达EMA、vimentin,极个别病例表达CgA与CD56。结论PSH可能是一种起源于原始呼吸道上皮的肺部少见肿瘤,诊断时需结合典型的组织像及免疫表型。
- 赵雪艳马静刘芮言田海萍
- 关键词:肺肿瘤硬化性血管瘤临床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
-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肿瘤化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03年
- 李云霞刘彩霞田海萍
- 关键词: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肿瘤化疗白细胞减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