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齐虎
- 作品数:17 被引量:7H指数:1
- 供职机构:陇东学院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计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陇东学院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甘肃省礼县燕河流域方言的重叠式(下)
- 2013年
- 在相关调查的基础上,细致描述了甘肃省礼县燕河流域方言(正文称作"礼县话")重叠式的主要类型和相关特点。出于全面、系统描写的需要,共罗列重叠式词语1087个,变说、繁说产生的词语,注释部分所举词语以及理论分析部分的例证未算计在内。
- 王齐虎
- 关键词:重叠式
- 一场丢失与寻找的冒险游戏——论刘震云的小说《我叫刘跃进》
- 2013年
- 刘震云的长篇小说《我叫刘跃进》是一部在叙事技巧上富有意味的、具有"修辞创造真理"的佳作,既有作家个人理念的表达,又有思想的睿智和哲理的深刻,还凝聚着作家对芸芸众生的人文关怀。小说反映了现代中国都市社会底层人群生活的艰辛和精神的疲惫,揭示了都市社会对人们心灵的异化以及物化社会中人们心灵和灵魂的复杂。
- 张文诺王天霞王齐虎
- 关键词:叙事
- 论大众文化背景下的和谐审美教育
- 2007年
- 1 大众文化背景下的审美教育观
大众文化背景下的审美教育观是要尽可能地体现社会各阶层的文化消费品位,同时又形成社会的主流审美意向和价值取向,培养造就新型的具有全面和谐发展个性的人。
- 王齐虎包莉秋
- 关键词:审美教育文化背景大众文化消费教育观
- 浅谈《宣和遗事》中的“尔”和“汝”
- 2012年
- "尔"和"汝"是两个常用的第二人称代词。本文以《宣和遗事》中的句子为例,探讨这两个代词的用法及它们的区别。
- 王天霞罗雪萍王齐虎
- 论环县陇东道情的流派分化及审美特征
- 2014年
- 陇东道情是甘肃地方剧陇剧的前身,在发展的过程,受地域、种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流派。环县陇东道情在长期的发展中,由于各地的艺人们注重对当地的文化元素的吸收和借鉴,使得环县陇东道情形成了明显的地域流派和家族流派。通过对陇东道情这一剧种在环县的流派分化进行研究和整理,能够将环县陇东道情的发展脉络和审美特征呈现出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对陇东道情这一传统文化遗产进行传承和创新。
- 王齐虎
- 关键词:陇东道情家族流派
- 甘肃陇东红色民间文学研究——以民间皮影戏为例被引量:1
- 2019年
- 甘肃陇东地区民间小戏种类众多,表演内容非常丰富,既是陇东人民主要的娱乐方式之一,也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皮影戏的渊源,重点分析论证抗战时期边区文艺工作者对民间皮影戏人影、舞台、唱腔以及剧本的改造,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 王齐虎
- 关键词:皮影戏
- 浅谈《宣和遗事》中的第二人称代词
- 2012年
- 文章以《宣和遗事》中的例子为例,对第二人称代词"你"、"你家"、"您"、"若"、"相"、"其"做分析,说明它们的用法,以便更好地指导人们阅读古籍。
- 王天霞王齐虎罗雪萍
- 论陇东红色歌谣的现实价值
- 2016年
- 红色歌谣在陇东流传已近90年,其价值与意义不可忽略。比如陇东红歌中隐藏的对相关时代历史事件的记述,成为当下乃至今后进行红色教育的重要题材,而这些历史事件,也成为见证陇东革命斗争时期的活态档案,是往后进行艺术创作和党课学习方式转变的难得素材。
- 王齐虎柴慧霞
- 关键词:红色歌谣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 胡适的民间文学观
- 2014年
-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语言改革将白话文学推上了历史舞台的中心,在白话文学的推广过程中贡献最大的一位文学大师就是胡适。通过对胡适民间文学观形成过程的分析论述,认为胡适所持有的文学观,涉及到白话是以民俗口语为基础,民间文学的原创作者往往是底层少数人的生活感受和文艺智慧的精华,民间是一切新文学的起源等观点。这些对认识中国文学史的伟大转折有很重要的意义。
- 王齐虎
- 论比喻的特征及在写作中的运用被引量:1
- 2007年
- 写作超越不了物与意的关系,比喻则是物与意关系的中介者之一。它不仅是一种修辞方法,而且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方式,其展示的是写作主体写作心理的主导性,心为情、思而动,情、思决定对物的去取。文章在论述了比喻的三个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比喻在写作中的三大类十二种运用方法。
- 吴怀仁王齐虎
- 关键词:写作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