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雷

作品数:35 被引量:160H指数:9
供职机构:安徽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安徽省地震局重点基金安徽省地震局合同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天文地球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17篇地震
  • 12篇地磁
  • 5篇震前
  • 4篇地磁异常
  • 4篇地震监测
  • 4篇地震前
  • 4篇地震前后
  • 4篇断层
  • 4篇居里面
  • 4篇磁异常
  • 3篇地磁场
  • 3篇岩石
  • 3篇隐伏
  • 3篇隐伏断层
  • 2篇地磁测量
  • 2篇断层探测
  • 2篇岩石圈
  • 2篇隐伏断层探测
  • 2篇浅层
  • 2篇区域重力场

机构

  • 35篇安徽省地震局
  • 16篇中国地震局地...
  • 3篇云南省地震局
  • 3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河北省地震局
  • 1篇蒙城地震台
  • 1篇中国地震应急...
  • 1篇安徽省煤田地...

作者

  • 35篇王雷
  • 30篇徐如刚
  • 27篇张毅
  • 20篇顾春雷
  • 16篇朱志春
  • 11篇顾左文
  • 9篇袁洁浩
  • 8篇陈斌
  • 6篇余勇
  • 5篇黎哲君
  • 4篇翟洪涛
  • 4篇谈昕
  • 4篇储飞
  • 4篇潘浩波
  • 3篇倪喆
  • 3篇陈宇卫
  • 3篇肖伟鹏
  • 2篇高金田
  • 2篇闫素萍
  • 2篇冯丽丽

传媒

  • 6篇地球物理学进...
  • 5篇地震地磁观测...
  • 4篇国际地震动态
  • 3篇西北地震学报
  • 3篇大地测量与地...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地震研究
  • 2篇华南地震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地震
  • 1篇地质与勘探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民航科技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石圈地震前后岩磁场变化特征分析
本文以九江瑞昌Ms5.7级地震和汶川Ms8.0级地震为研究对象,根据两个震区地震前后所测得地磁场矢量数据和2005.0中国地磁图'项目所积累的地磁矢量场数据,经过数据处理和模型计算建立了研究区域的岩石圈磁场模型。通过对比...
徐如刚张毅顾春雷王雷朱志春
关键词:汶川地震
文献传递
东大别地区岩石圈磁场分布与构造关系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以东大别地区(115~117.5°E,29.5~32.5°N)岩石圈磁场为基础,通过分解、反演获得岩石圈磁场浅表模型、岩石圈磁场深部模型以及居里等温面埋深分布模型等地下介质磁性结构模型。通过对相关磁异常分布特征的分析发现,东大别地区岩石圈磁场在江淮台隆、郯庐断裂带、下扬子台坳构造地区呈正异常条带或团块分布,在北淮阳褶皱带则是以一条EW向巨大负异常通过。对比岩石圈磁场与浅表磁场发现区内几条隐伏断层的走向及切割深度;岩石圈深部磁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区内岩石圈基底的分布及构成;居里面埋深可揭示区内岩浆活动的分布情况。
储飞王飞王雷潘浩波肖伟鹏
关键词:居里面
基于虚拟日变台进行地磁矢量数据日变通化方法被引量:12
2013年
流动地震地磁矢量观测是一种获取地震前兆异常的方法,试验研究和观测实例表明,地震孕育引起的地磁场异常变化量级较小,因此在观测、数据处理过程中都要尽可能消除误差提高精度.本文主要从地磁矢量数据日变通化精度方面开展讨论,首先使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由泰安、武汉、崇明、杭州4个地磁台观测资料计算出蒙城地磁台相应的虚拟地磁数据,其磁偏角、水平分量、垂直分量三个要素与真实观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高达0.9987、0.9946和0.9806,验证了反距离加权插值方法对地磁观测数据空间插值的有效性.其次,选择东部和西部测区分别使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方法建立各地磁矢量测点位置的虚拟日变台并用其进行通化,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提高日变通化精度,对于地磁台站稀疏地区更具实际应用价值.
顾春雷张毅徐如刚袁洁浩王雷朱志春
2005-2010年中国地磁测量与地磁场模型的应用被引量:10
2014年
自2002年起,为编绘中国地磁图,在我国开展了地磁三分量绝对测量(观测要素为:地磁偏角D、地磁倾角I和地磁总强度F)、地磁场模型计算与研究工作,完成了《2005.0中国地磁图》和《2010.0中国地磁图》.同时以中国地磁图为依托,在我国南北地震带、华北地区建立了地震地磁监测区,并将地磁三分量绝对测量模式拓展应用于监测区的地震监测与地震前兆研究之中.本文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地磁图的测量模式、地磁场模型计算、地磁图的编绘以及在地震地磁监测区开展的震磁变化时、空、强的探索研究成果.地震地磁监测区的地震实例研究表明:震磁前兆信息不仅在地磁总强度F有显示,而且在地磁场其他要素也有显示,如磁偏角D、地磁场水平分量H;地磁三分量测量模式克服了传统地磁总强度监测模式的局限性,有助于增大信息量,拓展研究空间,提升流动地磁监测能力,对未来强震的中长期预测,尤其是在发震地点的判定上具有优势,是一种有效的、值得探索研究的地震监测预报方法.
徐如刚顾左文黎哲君谈昕张毅王雷袁洁浩翟洪涛辛长江苏树鹏
关键词:地磁场模型地震监测地震预报
浅层小尺度隐伏断层地表勘探的正演模拟及应用被引量:2
2016年
采用二维声波方程有限差分法对浅层小尺度隐伏断层地质模型的地震波场响应进行数值模拟,分别从震源位于断层下降盘顶、断层上升盘顶及断层顶三个不同位置进行正演模拟,对地震波场在断层模型中的传播规律及其地震记录变化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多个单炮记录的变化对比不仅可以对断层进行快速有效的判断,而且为分析断层几何类型、估计断裂带范围与宽度等方面提供重要的依据。同时将模拟结果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该方法能有效辅助实际野外工作中对断层的判断,为合理设计观测系统及采集参数设置提供指导,对提高浅层地震勘探现场工作效率和精度具有重要作用。
林承灏王雷冯伟栋彭刘亚潘浩波
关键词:地震波场
基于地磁异常分析大别造山带东段构造特征被引量:2
2017年
以横跨东大别造山带东段的地磁总强度剖面数据和皖中西部地磁总强度加密点阵数据为基础,经过日变通化改正化极、局部与区域异常场的分离,基于分离出的区域磁异常场,使用近似线性反演公式,计算出剖面的居里面平均埋深24km,最大起伏6km。通过近30a的震源深度分析得知,研究区地震震源深度集中分布在1~30km,表明该区的"发震层"层位与"磁性层"层位正好吻合。结合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等资料,揭示了磁性构造特征与孕震的关系。
肖伟鹏王雷张毅王飞储飞潘浩波
关键词:地磁异常居里面
EMM2010模型在中国大陆的精度评估及其适用性被引量:5
2014年
基于我国大陆最新观测所得的1 302个地磁测点和32个地磁台站磁偏角D、磁倾角I、总强度F的1 334组准确数据,并结合地壳磁异常能谱变化特征,对增强地磁模型(EMM2010)在我国大陆的精度及其适用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EMM2010模型(D、I、F)在我国大陆的总体精度分别为10.45′、8.08′、112.85nT;东北、华北与新疆地区模型的精度为13.07′、8.90′、130.89nT;华南、青藏高原及其东缘地区模型的精度为7.07′、6.65′、81.84nT;其精度是受模型有限的截断阶数、各区域的磁异常状况和磁测数据的误差等因素共同影响的。EMM2010模型的精度在我国大陆表现出显著的地域分布特征,与磁异常的分布形态及其复杂程度、梯度密切相关,异常越突出,形态越复杂,模型的精度越低。与世界地磁模型(WMM2010)、第11代国际参考地磁场(IGRF11)相比,EMM2010模型在我国大陆的总体精度平均提高了50%,主要原因是模型不仅包含了地球主磁场,同时还包含了地壳磁场。EMM2010模型应用于我国大陆的实例及精度分析表明,模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但有其局限性,不能准确反映出我国大陆的地磁场信息,鉴于模型的精度,建议在EMM2010模型基础上,结合我国最新的各部门的高精度磁测数据,构建我国高精度的地磁场模型。
徐如刚黎哲君张玮晶张毅谈昕王雷袁洁浩翟洪涛
蒙城地磁台测量标志方位角测定
2015年
采用差分GPS和高精度水平角观测技术,精确测定蒙城地震台2个室内观测墩至7个室外观测标志的方位角,获取14个方位角参数,观测精度符合地磁技术规范要求。
袁泉黎哲君王雷陈俊谈昕徐如刚
关键词:差分GPS方位角测量方法
定远M_L 4.7地震前后皖北区域重力场的变化特征被引量:2
2009年
利用安徽皖北流动重力监测网2005—2007年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分析了安徽定远ML4.7地震前后皖北区域重力场的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发生在重力负值变化(高值区附近的重力变化)高梯度带上;震前震中附近重力场发生明显减弱,并沿断裂产生重力变化高梯度带;震后重力场呈松驰反向恢复;重力场的动态变化清晰地反映出震源应力场引起的重力源兆变化特征。
徐如刚张毅顾春雷王雷朱志春孙少安李辉
关键词:源兆
地震地磁监测试验区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9年
主要从中国地震地磁监测试验区的现况、数据观测与处理、模型计算方法以及监测成果等方面介绍了研究进展。通过对地震地磁试验区的探索性研究,分析了开展监测试验区研究的重要意义,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张毅顾左文顾春雷朱志春王雷徐如刚陈斌
关键词:地震地磁试验区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