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绍令
- 作品数:69 被引量:1,434H指数:2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长江源区沙化现象初步探讨被引量:6
- 1996年
- 长江源区存在不同程度的沙化现象,沙地种类多样,分布广泛。沙化过程在高寒干旱的气候条件、丰富的物源条件、独特的冻土条件和人为因素等综合影响下,从晚更新世末期开始,经过几次旋回一直持续到现在,对该区冻土环境、植被状态。
- 阎水玉赵秀峰王绍令
- 关键词:沙化冻土环境
- 青藏高原冻土退化的研究被引量:62
- 1997年
- 青藏高原从70年代后期气温持续转暖,导致高原多年冻土呈区域性退化趋势。年平均地温升高0.1~0.5℃,在边缘地带垂向上形成不衔接冻土和融化夹层,多年冻土分布下界上升40~80m,高原多年冻土总面积约减少10×104km2。
- 王绍令
- 关键词:青藏高原冻土退化地温
- 祁连山东段宁张公路达坂山垭口段的冻土分布被引量:10
- 1995年
- 据观测资料表明,达坂山地区是青海省境内降水最多的地区,公路垭口段降水量大、冷季降雪多、雪层较厚,稳定积雪时间长达180-200天。雪盖的保温作用占主导地位,加之局部小气候影响,使区内多年冻土下界海拔比邻近地区高约200m,年平均地温偏高,多年冻土层较薄,而且处在极不稳定的状态下。
- 王绍令陈肖柏张志忠
- 关键词:多年冻土积雪冻土分布
- 近数十年来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变化被引量:69
- 1993年
- 青藏高原70年代比60年代的平均气温升高0.2~0.4℃,气候转暖导致目前公路沿线浅层多年冻土多呈退化趋势。在南、北界附近的岛状冻土区内,年平均地温升高0.2~0.3℃,多年冻土层减薄3~5m或完全消失;在连续冻土区内,年平均地温升高0.1~0.2℃。多年冻土层温度和厚度变化要滞后于气候变化,滞后时间和影响深度与冻土层的岩性、含水量有关。近数十年的气候变化对20m深范围内多年冻土温度和厚度产生较明显的影响。
- 王绍令
- 关键词:青藏公路
-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层中地下冰储量估算及评价被引量:42
- 2010年
- 过去几十年来,沿青藏公路/铁路多年冻土区已经完成了数千个钻孔的钻探工作.经过仔细筛选,对其中的697个钻孔剖面的地下冰分布状况和其中9261个重量含水量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水平方向上,依据地下冰的分布特征,把青藏公路/铁路沿线的多年冻土划分成少冰冻土、多冰冻土、富冰冻土、饱冰冻土和含土冰层5个含冰量类别,并详细统计了各类冻土沿公路所占里程.在垂向上,将每个钻孔划分出3个深度段:即多年冻土上限以下1m范围内、上限下深1~10m段及上限下10m以下段,统计了各深度地下冰储量.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的平均厚度为38.79m,平均含水量为17.19%,据此初步估算出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地下冰的总储量为9528km3.
- 赵林丁永建刘广岳王绍令金会军
- 关键词:青藏高原钻孔多年冻土地下冰
- 黄河源区冻土特征及退化趋势被引量:79
- 2010年
- 黄河源区位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东北部边缘地带,是季节冻土、岛状多年冻土和在大片连续多年冻土并存地带.多年冻土层在垂向分布上有衔接状和不衔接状两大类.不衔接状又可分为浅埋藏(<8m)、深埋藏(>8m)和双层多年冻土等形式.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源区气温以0.02℃.a-1增温率持续上升,人类经济活动日益增强,导致冻土呈区域性退化.多年冻土下界普遍升高50~80m,最大季节冻深平均减少了0.12m,浅层地下水温度上升0.5~0.7℃.冻土退化总体趋势是由大片状分布逐渐变为岛状、斑状分布,多年冻土层变薄,冻土面积缩小,融区范围扩大.部分多年冻土岛完全消失变为季节冻土.
- 金会军王绍令吕兰芝何瑞霞常晓丽罗栋梁
- 关键词:黄河源区冻土分布
- 格尔木-拉萨成品油管道沿线冻土工程和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被引量:22
- 2010年
- 格尔木拉萨成品油管线穿越青藏高原腹地多年冻土区,沿线气候严寒、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几十年来,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已经对管道沿线的冻土环境产生了显著影响.总结了自运营以来格拉管道出现的冻土工程问题及管道沿线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就各种问题给出了相关措施和建议.同时,提出了该区管道建设和寒区环境研究的方向应包括加强管道内外检测、对管道进行风险评价、提高管道自动化管理水平、建立冻土长期监测体系以及保护沿线的生态环境等.
- 何瑞霞金会军吕兰芝常晓丽王绍令杨思忠姚志祥王安平刘伶俐高晓飞陈友昌翟镇远
- 关键词:冻土退化环境问题
- 青藏高原东部冻土环境变化的初步探讨被引量:6
- 1993年
- 青藏高原东部是大片连续多年冻土、岛状冻土和深季节冻土的过渡和交错地带。属高寒、干旱及半干旱气候,受西北冷空气袭击,多大风,极易引起风蚀和之沙化,生态环境脆弱。目前由于不合理的利用草场资源,破坏了草场的生态平衡,造成大面积草场退化及沙化,致使多年冻土呈区域性退化状态,由此而引起一系列自然灾害,对畜牧业造成严重损失。草场退化十分严重近数十年来,高原东部地区(95°E以东)随着生产发展和人口急剧增长,掠夺式利用草场资源,使草地生态环境失调。随着冻土环境和生态平衡的破坏,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本区畜牧业的稳定发展。据有关资料,虽然引起草地生态失调的原因,有如开垦草地、人类和啮齿类动物破坏植被等。
- 王绍令
-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部草场退化草地生态草场资源冻土环境岛状冻土
- 黄河源头区首次发现深埋藏湖冰被引量:6
- 1990年
- 黄河源头鄂陵湖北岸CK6孔深19.81—24.26m段发现厚4.45m的纯冰层,对冰样及其上下地层的土样、水样化验及对湖周围地貌、第四纪的研究结果表明,厚层冰属深埋藏湖冰,生成年代为距今35030—45209年,成冰时的年平均气温约-10℃。
- 王绍令李位乾
- 关键词:湖冰古气候
- 青藏公路多年冻土段沥青路面热量平衡及路基稳定性研究被引量:77
- 2001年
- 为彻底了解和治理青藏公路多年冻土段路基病害 ,选择昆仑山垭口和 6 6道班两种不同冻土类型路段 ,首次在沥青路面上开展路面辐射和热量平衡观测 ,并同时和路旁天然场地自然下垫面进行同项目的对比观测 .通过观测和计算 ,研究了不同冻土类型路段沥青路面下热量收支状况及路基热量年周转 ,找出了致使路基沉陷及产生融化核的根本原因 ,并对路基内融化核形成演化及其稳定性进行分析 ,计算了路基下人为上限达到最大深度及所需时间和融化核的最终稳定厚度 ,为青藏公路整治提出了可行性措施 .
- 王绍令赵林李述训季国良谢应钦郭东信
- 关键词:青藏公路沥青路面热量平衡路基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