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光
- 作品数:21 被引量:87H指数:6
- 供职机构:天津市环湖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波形蛋白、NF-κB促进胶质瘤侵袭性的表达相关性及意义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讨胶质瘤中波形蛋白、NF-κB表达相关性及其与肿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波形蛋白、NF-κB和MMP-7在28例低级别(Ⅰ、Ⅱ)胶质瘤和18例高级别(Ⅲ、Ⅳ)胶质瘤中的表达,采用RT-PCR技术检测46例胶质瘤波形蛋白基因表达情况。结果高级别胶质瘤波形蛋白、NF-κB和MMP-7表达均高于低级别胶质瘤(χ2分别为4.44、5.22、6.47,均P<0.05)。波形蛋白表达与NF-κB表达呈正相关(r=0.414,P<0.05)。结论波形蛋白与NF-κB在恶性胶质瘤均高表达,且两者呈正相关,协同MMP-7高表达而促进肿瘤细胞迁徙及侵袭。
- 王红光贾强张述升王均伟刘宝龙
-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基质金属蛋白酶侵袭性
- 儿童后颅窝肿瘤术后颅内感染原因分析及诊治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儿童后颅窝肿瘤术后颅内感染的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天津市环湖医院八病区2010年4月16日至2014年4月30日收治的30例后颅窝肿瘤患儿,行开颅肿瘤切除等手术,按术后是否发生颅内感染分为感染组(5例)和无感染组(25例),分析感染可能的原因并结合临床诊治经验,探讨诊断及治疗的方法。结果本研究儿童后颅窝肿瘤术后颅内感染率为16.7%,对两组进行感染因素对比分析,发现多次手术、行第三脑室底造瘘(ETV)术或脑室-腹腔分流(V-P)术有统计学差异(X^2=4.51,P=0.034),提示多次手术可能是术后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特别是开颅术后发生脑积水而需继续行ETV或V-P术时;而手术时间〉6h((X^2=1.33,P=0.249)、颅内植入物(X^2=1.47,P=0.225)、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X^2=0.596,P=0.440)、术后脑脊液漏(X^2=3.69,P=0.55)、切口积液(X^2=0.00,P=1.00)等因素两组无统计差异。感染后经积极引流十抗生素治疗,治愈时间8d至3W,治愈率为100%。结论反复多次颅内手术易导致儿童后颅窝肿瘤术后颅内感染,感染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积极引流及抗生素治疗,预后仍较好。
- 林宝利蒲珂王红光周煜李庆国
- 关键词:儿童脑肿瘤后颅窝颅内感染抗生素
- CT定位下锥颅置管注射尿激酶引流治疗硬膜外血肿被引量:3
- 2008年
- 硬膜外血肿治疗包括开颅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我院自2006年8月-2007年7月应用锥颅置管注射尿激酶引流治疗30例硬膜外血肿患者,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 李冰张国斌曹德晨陈荷红王冠王红光黄楹
- 关键词:硬膜外血肿引流治疗置管注射尿激酶CT定位锥颅
- 侵犯颅骨并完全钙化性脑膜瘤的诊断及治疗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侵犯颅骨并完全钙化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治疗的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术中见肿瘤完全钙化,质地较韧,严重侵犯颅骨。结果手术切除Simpson分级:Ⅰ~Ⅱ级7例,Ⅲ级1例。术后病理:脑膜瘤(纤维型4例、过渡型2例、砂粒体型2例)。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无并发症发生。随访8例,时间3~84个月,7例SimpsonⅠ~Ⅱ级切除的病人均未见肿瘤复发,1例SimpsonⅢ级切除的病人于术后24个月复查MRI时见肿瘤体积较前变大,密切随访。结论侵犯颅骨的完全钙化性脑膜瘤较为少见,头部CT脑窗及骨窗上有较为特异性的表现,恰当的手术方案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术后定期影像学随访对于预防肿瘤复发尤为重要。
- 李贞伟于明圣李冰王红光孙梅黄楹
- 关键词:脑膜瘤钙化显微外科手术
- 开颅手术中两种额窦处理方法的效果比较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比较开颅手术中两种方法封闭额窦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术中额窦开放病人的临床资料。对照组85例病人接受标准额窦关闭法封闭额窦,观察组104例病人接受自体带蒂骨膜封闭额窦。通过比较病人术后脑脊液漏、额窦炎以及颅内感染的发生率,评估两种方法处理术中额窦开放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颅内感染及额窦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92%、2.88%,明显低于对照组12.94%、11.7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16)。对照组病人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为2.35%,观察组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为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1)。结论自体带蒂骨膜封闭额窦是一种快速、有效、可靠的封闭额窦方法。
- 别鹏飞李贞伟王红光孙梅李冰刘佳雨黄楹
- 关键词:开颅手术并发症
- 急性垂体瘤卒中的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研究急性垂体瘤卒中的临床特点、治疗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急性垂体瘤卒中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手术治疗。根据垂体瘤卒中后手术时间,早期手术(≤7 d)28例,晚期手术(7~14 d)54例。结果男性病例多于女性,与同期非卒中病人相比,性别差异显著(P〈0.05)。平均年龄为(49.6±13.7)岁,与同期非卒中病人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病理类型以无功能型垂体腺瘤所占比例最大(41.5%),其次为促性腺激素型(32.9%),促甲状腺激素型所占比例最小(1.2%)。早期手术病人视力恢复程度优于晚期手术病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垂体瘤卒中可能好发于50岁左右中年男性,有典型临床症状,病理类型以无功能型垂体腺瘤所占比例最大。早期手术减压,可解除对视神经的压迫,促进视力恢复。
- 于明圣黄楹王红光王玉波韩煜阎晓玲
- 关键词:垂体肿瘤垂体卒中垂体功能减退症
- 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策略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55例(共64个动脉瘤)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动脉瘤的大小、指向以及瘤颈与后床突的位置关系选择手术入路,分别采用经翼点入路(25例)、经眶颧入路(5例)、经颞下入路(19例)及颞前-经颧-经海绵窦入路(6例)夹闭动脉瘤。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预后;采用CT血管成像(CTA)评估手术夹闭效果。结果55例患者中,动脉瘤完全夹闭46例(83.6%),部分夹闭9例;手术时长为(4.4±1.1)h(2.8~7.1 h)。11例患者术后出现脑缺血症状,其中1例死亡;21例患者出现动眼神经麻痹,其中4例因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共4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0.8~9.7年(中位时间为4.7年)。42例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时的mRS 0分32例,1分4例,2分2例,3分2例,4分1例,6分1例(随访期间因肺栓塞死亡)。CTA随访结果显示,完全夹闭的动脉瘤未见复发,载瘤动脉血流通畅;部分夹闭的动脉瘤均未见瘤体明显增大。结论开颅夹闭手术仍是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式。选择个体化的手术入路处理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王红光佟小光王世波王计伟李旭东贾强梁伟伦程磊范一木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基底动脉显微外科手术手术入路
- 经双侧额外侧入路显微手术同期处理颅内镜像动脉瘤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经双侧额外侧入路显微手术同期处理颅内镜像动脉瘤的手术方法、临床效果及手术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18例前循环镜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双侧额外侧入路同期行动脉瘤夹闭术,Glasgow预后分级(GOS)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18例患者共发现36个动脉瘤,其中后交通动脉镜像动脉瘤9例(18个)、大脑中动脉镜像动脉瘤9例(18个)。术后GOS评分5分16例、4分2例,术后并发症包括交通性脑积水(1例)和肺部感染(1例),无死亡患者。术后6个月CTA显示动脉瘤夹闭完全、未复发,载瘤动脉血流通畅。结论采用经双侧额外侧入路同期夹闭颅内镜像动脉瘤手术创伤小、术野合理、安全性高、手术疗效满意、预后良好,是微侵袭神经外科手术的新尝试。
- 王红光任贺成李冰李贞伟马琳孙梅尹龙黄楹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额叶显微外科手术
- 翼点入路与额外侧锁孔入路切除巨大型垂体腺瘤(附60例报告)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巨大型垂体腺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60例巨大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8例经翼点入路切除,32例经额外侧锁孔入路切除。结果 28例经翼点入路,全切除24例(85.7%),次全切除4例。术后多尿者26例,电解质紊乱者27例,垂体功能低下者20例,甲状腺功能低下者15例,皮下积液者1例。32例经额外侧锁孔入路,全切除27例(84.4%),次全切除5例。术后多尿者27例,电解质紊乱者25例,垂体功能低下者17例,甲状腺功能低下者13例,皮下积液者4例。翼点入路切口约为16 cm,开颅时间约需50 min,额外侧锁孔入路切口约为8 cm,开颅时间约25 min。无1例感染和死亡。结论比较额外侧锁孔入路与翼点入路切除巨大型垂体腺瘤,手术并发症无明显差异,但在开颅的创伤和时间方面,前者明显优于翼点入路。
- 向毅孙梅李冰王红光黄楹
- 关键词:垂体腺瘤巨大型翼点入路
- α2受体在右美托咪定改善创伤性颅脑损伤大鼠肠道屏障功能障碍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评价α2受体在右美托咪定改善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大鼠肠道屏障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12周龄,体重20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0):对照组(C组)、TBI组(T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右美托咪定+阿替美唑组(D+A组)。采用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大鼠TBI模型,于模型制备前30 min饲入4.0 kD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右旋糖酐(FITC-Dex)60 mg/100 g;D组和D+A组于模型制备前30 min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50μg/kg,D+A组于注射右美托咪定前10 min腹腔注射阿替美唑500μg/kg。于模型制备后6 h时采集颈总动脉血样,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浓度,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血清FITC-Dex浓度,采用比色法测定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取小肠组织,采用比色法测定肠组织DAO活性,检测肠道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ZO-1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T组、D组和D+A组血浆E和NE浓度、血清FITC-Dex浓度和DAO活性升高,肠组织DAO活性降低,ZO-1表达下调(P<0.05);与T组比较,D组血浆E及NE浓度、血清FITC-Dex浓度和DAO活性降低,肠组织DAO活性升高,ZO-1表达上调(P<0.05);与D组比较,D+A组血浆E及NE浓度、血清FITC-Dex浓度和DAO活性均升高,肠组织DAO活性降低,ZO-1表达下调(P<0.05)。结论α2受体参与了右美托咪定改善TBI大鼠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的过程。
- 张红涛王焕宇刘玲玲王红光于泳浩陈君
-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颅脑损伤肠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