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琳
- 作品数:7 被引量:45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东药学院基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甘遂毒性的血浆代谢组学研究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研究甘遂毒性致大鼠血浆代谢组的变化,探讨代谢组学在中药毒性研究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SD大鼠18只,适应1周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甘遂低剂量组(7.875 g/kg)和甘遂高剂量组(15.75 g/kg),持续给予甘遂2周后,取各组大鼠血浆,收集各组血浆样品的1H NMR谱,运用正交最小二乘判别(orthogonal partial least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方法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甘遂组血浆代谢有明显变化。甘遂低剂量组血浆中乳酸和肌酸的含量升高(P<0.05),脂、3-羟丁酸盐、牛磺酸和葡萄糖的含量降低(P<0.05)。此外,丙氨酸、O-乙酰糖蛋白和氧化三甲胺在高剂量甘遂组中升高(P<0.05),而不饱和脂肪酸则降低(P<0.05)。结论甘遂可引起机体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脂代谢紊乱。
- 杨永霞唐冰雯丁佳佳王琳琳毋福海宋粉云
- 关键词:甘遂代谢组学核磁共振氢谱
- 基于NMR代谢组学方法研究高果糖诱导大鼠肝脏组织的代谢变化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应用基于核磁共振氢谱代谢组学方法研究高果糖喂养大鼠肝脏组织的代谢变化。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8只。对照组给予纯净水饲养;模型组给予10%果糖水饲养,制备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实验8周后取大鼠肝脏组织,采集两组大鼠肝脏组织水溶性提取液的1HNMR谱,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中乳酸、肌酸和牛磺酸升高,异亮氨酸、亮氨酸、谷氨酰胺、胆碱和甜菜碱/氧化三甲胺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核磁共振和模式识别的代谢组学方法,获得高果糖喂养大鼠的肝脏组织提取液的代谢特征,为理解高果糖引起肝脏脂肪病变过程中的代谢变化提供了依据。
- 杨永霞黄榕波郑凌云王琳琳韩智慧张磊
- 关键词:核磁共振氢谱代谢组学果糖肝脂肪变性
- 高果糖诱导大鼠胰岛素抵抗模型的胰腺组织代谢组学研究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应用基于核磁共振氢谱(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NMR)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高果糖诱导大鼠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模型的胰腺代谢组变化。方法选取Wistar大鼠16只,适应1周后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8只。模型组给予10%果糖水喂饲8周,制备胰岛素抵抗模型;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纯净水。实验8周后取大鼠胰腺组织,采集两组大鼠胰腺组织水溶性提取液的1H NMR谱,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肌酸、甜菜碱/氧化三甲胺、牛磺酸、甘氨酸和肌醇在模型组中是升高的,乳酸、胆碱和甘油磷脂胆碱/磷脂胆碱则是降低的,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基于核磁共振和模式识别的代谢组学方法能够给出胰岛素抵抗模型胰腺组织提取液的代谢特征,为理解胰岛素抵抗状态下胰腺组织的代谢变化提供依据。
- 王琳琳郑凌云张磊陈阿丽丘翠环许静芬杨永霞
- 关键词:核磁共振氢谱代谢组学高果糖胰岛素抵抗
- 醋制甘遂减毒的血浆代谢组学研究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比较甘遂醋制前后引起的大鼠血浆代谢组的变化,探讨甘遂醋制减毒可能的代谢调控机制。方法选取SD大鼠30只,适应1周后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甘遂低剂量组(7.875g/kg)、甘遂高剂量组(15.75g/kg)、醋制甘遂低剂量组(7.875g/kg)和醋制甘遂高剂量组(15.75g/kg),每组6只,持续给予甘遂和醋制甘遂14d后,分别于给药前、给药14d和停药7d取各组大鼠血浆,后加入重水和PBS缓冲溶液制备血浆检测样品。收集各组血浆样品的1 HNMR谱,运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分析。结果与甘遂组相比,醋制甘遂组血浆中脂质、3-羟丁酸盐、葡萄糖是升高的,乳酸、肌酸/肌酸酐是降低的,且醋制甘遂组血浆代谢谱特征更靠近正常组。停药7d后,醋制甘遂组恢复较好。结论甘遂醋制后具有减毒作用,能够调控机体能量代谢、脂肪代谢,降低肝脏和肾脏的毒性损伤。这种基于核磁共振波谱和多变量分析的代谢组学方法能够从整体上阐明甘遂醋制减毒的代谢调控机制。
- 杨永霞丁佳佳唐冰雯王琳琳毋福海宋粉云
- 关键词:代谢组学磁共振波谱学
- 应用^1H-NMR研究高果糖对白脂肪组织代谢组的影响
- 2015年
- 目的采用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高果糖喂养对白脂肪代谢组的影响。方法选取16只Wistar大鼠,将其适应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8只。采用100 g·L-1果糖水饲喂8周建立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模型,对照组给予与模型组等体积的纯净水。8周末取大鼠白脂肪组织,运用主成分方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白脂肪组织水溶性提取液的核磁共振氢谱(1H-NMR)谱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白脂肪组织代谢组明显变化,其中丙氨酸、氧化三甲胺/甜菜碱、胆碱和丙三醇含量升高,乳酸、脂质、谷氨酸、甘油磷脂胆碱/磷脂胆碱和不饱和脂类含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采用核磁共振代谢组学方法研究高果糖对白脂肪代谢组的影响,阐明了IR状态下白脂肪组织提取液的代谢特征及其相应生化代谢过程的改变。
- 杨永霞郑凌云陈阿丽王亚玲王琳琳韩智慧
- 关键词:高果糖胰岛素抵抗代谢组学核磁共振氢谱
- 高盐诱导高血压模型大鼠尿液的代谢组学研究
- <正>高盐饮食诱导的高血压已成为人们日益关心的健康问题。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1,2],其发生和发展过程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代谢组学能从整体上动态观察机体的代谢变化并指示生物体对内源或外源刺激的综合结...
- 王琳琳郑凌云王淑美陈阿丽杨永霞
- 文献传递
- 基于核磁共振氢谱代谢组学研究黄连解毒汤对胰岛素抵抗大鼠棕色脂肪组织代谢组的影响被引量:9
- 2014年
- 采用基于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了黄连解毒汤(HJD)对高果糖诱导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棕色脂肪代谢组的影响.选取Wistar大鼠32只,适应7 d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和黄连解毒汤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给予纯净水喂养,其它3组给予100 g/L的果糖水喂饲.28 d后,4组大鼠除了继续给予100 g/L的果糖水喂养外,阳性对照组和黄连解毒汤组同时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kg·d)和HJD水煎剂3.175 g/(kg·d)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一定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整个实验持续56 d.取各组大鼠棕色脂肪组织(BAT),采集各组组织提取液的1H NMR谱,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分析.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在模型组中乳酸、胆碱、磷脂胆碱/甘油磷脂胆碱、肌酸/肌酸酐、牛磺酸和肌苷的含量升高,脂质含量降低;黄连解毒汤组逆转了模型组中上述各代谢物的变化,且引起肌醇升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结果表明,黄连解毒汤能够逆转机体能量代谢、减轻细胞膜受损以及降低肝肾损伤,初步阐明了黄连解毒汤对胰岛素抵抗状态下棕色脂肪组织代谢的调控作用.
- 杨永霞王琳琳郑凌云王淑美黄榕波张磊黄耀庭
- 关键词:核磁共振氢谱代谢组学黄连解毒汤胰岛素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