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
- 作品数:127 被引量:246H指数:9
- 供职机构:北京地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 基因芯片在病毒性肝炎基础与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 基因芯片是目前肝炎病毒基础与临床研究领域广泛应用的技术方法。本课题组长期从事肝炎病毒致病分子生物学机制方面的研究,自2001年起利用此技术对人肝细胞中HBV、HCV编码蛋白反式调节基因进行了系统筛选,得到众多研究线索,并...
- 王琦
- 核苷(酸)类似物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例
- 2009年
- 1 病例摘要 患者女性,61岁,为2009年4月北京地坛医院门诊就诊患者。门诊诊断为: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细胞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
- 杨松郑金梅王琦邢卉春谢雯成军
- 关键词:阿德福韦耐药检测类似物HBVDNA拉米夫定多耐药
- NS5 ATP9抑制血清饥饿诱导的HepG2细胞凋亡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HCV NS5A反式激活基因NS5ATP9对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NS5ATP9基因表达质粒、NS5ATP9干扰RNA质粒及各自的对照空质粒转染到HepG2细胞中,48h后换无血清培养基培养24h诱导细胞凋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转染后NS5ATP9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采用Annexin V/7-AAD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检测Bax蛋白表达,综合观察NS5ATP9对HepG2细胞血清饥饿诱导凋亡的影响。结果 Annexin V/7-AAD检测结果显示,和对照组细胞相比NS5ATP9过表达组早期凋亡和总凋亡率显著减少(P<0.05);而NS5ATP9干扰RNA组细胞的早期凋亡、晚期凋亡和总凋亡率均显著增加(P<0.05)。JC-1检测结果显示,和对照组相比NS5ATP9过表达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保持正常形式的比例增加,而出现去极化电位形式的比例显著减少(P<0.05);而NS5ATP9干扰RNA组线粒体膜电位保持正常形式的比例显著减少(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NS5ATP9干扰RNA组促凋亡分子Bax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NS5ATP9过表达组Bax表达量则有下降趋势。结论 NS5ATP9基因抑制血清饥饿诱导的HepG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线粒体途径实现。
- 赵崇山刘顺爱王琦张锦前赵龙凤成军
- 关键词:细胞凋亡线粒体
-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结合蛋白2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诱导表达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体外构建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结合蛋白2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其表达情况。方法以含有HBEBP2全长序列的质粒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获得HBEBP2基因片段,将HBEBP2连接到pGEM-T载体,在测序证实正确后将其插入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转化BL21大肠埃希菌,经IPTG诱导,并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鉴定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扩增获得的HBEBP2基因片断被成功构建到大肠埃希菌原核表达载体中。经IPTG诱导,得到了融合蛋白的表达,经Western blot分析证实其分子量为34kD,具有抗原性。结论体外成功表达HBEBP2蛋白,为进一步研究HBEBP2蛋白的免疫原性和生物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 李小权王琦成军张树林洪源向天新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原核表达体外
- 丙型肝炎病毒与细胞自噬相互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2年
- 细胞自噬(autophagy)是细胞降解受损细胞器和错误折叠的蛋白分子,以及作为同有免疫应答的一部分来清除入侵病原体的一个动态连续的生理过程。自噬相关蛋白参与其吞噬底物的双层膜结构(double membrane vesicles,DMVs)的形成,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完成自噬溶酶体的成熟,
- 全敏王琦成军
- 关键词:细胞自噬丙型肝炎病毒相互作用蛋白分子生理过程细胞器
-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结合蛋白2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诱导表达
- 目的:构建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结合蛋白2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其表达。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获得HBEBP2基因,将HBEBP2连接到pGEM-T载体,测序正确后插入至原核表达载体pET -32a(+)中,转化BL...
- 王琦李越成军伦永志李康洪源黄敏
- 文献传递
- 乙型肝炎病毒DNA聚合酶反式调节蛋白HBVDNAPTP1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与鉴定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筛选并鉴定与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聚合酶反式调节蛋白(HBVDNAPTP1)相互作用的蛋白。方法将HBVDNAPTP1基因片段插入酵母细胞表达载体pGBKT7中,转化AH109酵母菌株并获得表达,与含有白细胞文库质粒的Y187酵母菌株配合,利用营养缺陷型培养基筛选阳性克隆。提取单个阳性文库质粒进行酶切鉴定,测序后回复验证其在酵母中的相互作用。利用免疫共沉淀方法进一步验证HBVDNAPTP1与成对免疫球蛋白受体α(PILRα)在体外的相互作用。结果经RT-PCR扩增获得HBVDNAPTP1基因片段,成功构建HBVDNAPTP1基因的酵母细胞"诱饵"表达质粒,获得了与HBVDNAPTP1具有相互作用的已知功能蛋白4种,分别为PILRα、酶原颗粒蛋白16、羧酸脂酶1、β转导素样蛋白2。免疫共沉淀结果表明HBVDNAPTP1与PILRα在体外存在相互作用。结论获得了4种可与HBVDNAPTP1相互作用的候选蛋白,HBVDNAPTP1可能参与了肝细胞的增殖分化、信息传递和生长代谢。
- 伦永志成军武会娟于增国王琦王芳
- 关键词:DNA聚合酶反式激活因子类双杂交系统技术
- 扶正化瘀大鼠含药血清对HSC-T6细胞凋亡的影响
- 背景:本课题组的前期研究提示,经扶正化瘀大鼠含药血清培养的HSC-T6细胞其mRNA的表达在细胞凋亡方面存在差异表达,其中MAPK通路存在着差异基因的富集。后续的western blot验证表明,MAPK通路中的p38通...
- 杜宏波刘顺爱王琦
- 关键词:肝纤维化含药血清扶正化瘀法细胞凋亡
- 文献传递
- 微创介入技术治疗顽固性疼痛236例分析
- 王琦
- 乙型肝炎病毒X抗原结合蛋白1的原核表达及亚细胞定位
- 2012年
- 目的应用酵母双杂交及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乙型肝炎病毒X抗原结合蛋白1(HBXBP1)并进行克隆,探讨其在大肠埃希菌BL21中表达及亚细胞定位。方法应用反转录PCR(RT-PCR)技术,以HepG2细胞mRNA为模板,扩增获得HBXBP1基因片段,连接到pGEM-T载体,双酶切鉴定及测序正确后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通过IPTG诱导表达以获得HBXBP1融合蛋白,并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证实融合蛋白的特异性;构建HBXBP1基因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质粒pEGFP-C1-HBXBP1,转染HepG2细胞,24h后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表达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 RT-PCR扩增获得921bp的HBXBP1基因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经IPTG诱导成功获得约56kD的重组蛋白,经Western blot分析证实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成功构建HBXBP1基因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质粒pEGFP-C1-HBXBP1,其表达蛋白定位于细胞质。结论 pET-32a(+)-HBXBP1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埃希菌BL21中诱导表达HBXBP1融合蛋白;HBXBP1基因可表达HBXBP1蛋白且定位于细胞质,为研究HBXBP1蛋白的免疫原性和生物学特性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 樊万虎成军刘小静张树林王琦
- 关键词:结合蛋白原核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