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征
- 作品数:93 被引量:422H指数:11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 贫煤与不同煤种混烧NO排放特性试验被引量:1
- 2010年
- 选用山东电力用煤,通过将贫煤与不同煤种进行两两掺混,利用管式炉等设备进行燃烧试验,由烟气分析仪测得烟气中所含NO浓度并记录处理数据,分析氧体积分数、温度对贫煤与不同煤种混烧时NO排放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氧体积分数的增大,NO排放曲线呈现第一峰值增大且出现时刻提前、总排放量增大、总排放时间明显缩短的趋势。贫煤与褐煤混烧时选择合适的燃烧温度对NO排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烟煤、无烟煤混烧时不同温度下NO总排放时间和总排放量接近。
- 孙迎王永征卞素芳岳茂振王明
- 关键词:贫煤混煤排放特性
- 一种固相酸碱双性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相酸碱双性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生物柴油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固相酸碱双性催化剂以蒙脱石作为载体,以氧化钡和氧化锌作为活性组分,所述氧化锌与氧化钡的摩尔比为(0.1~0.5):1,所述活性组...
- 牛胜利刘济森韩奎华夏孙文王永征
- 废塑料与废油共热解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4年
- 催化热解技术在处理废塑料垃圾、促进能源循环利用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废油-塑料共热解技术作为废塑料催化热解的前沿工艺,利用废弃油品的独特性质解决了塑料热解过程中升温不均匀、易结焦等问题。但共热解情况较为复杂,热解机理及原料选择尚未明确。对国内外现有塑料-油共热解技术进行综述归纳,系统总结了废塑料单独催化裂解与废塑料共热解技术差异,并讨论了各类典型废弃油品对于共热解过程的影响机制,阐述了如反应温度、催化剂种类、停留时间、反应压力等因素对热解过程的影响,发现油类物质在热解过程中作为溶剂为反应提供稳定温度,并促进塑料原料初步溶解降低反应条件,塑料作为供氢物质同样促进油类物质裂解,两者存在协同作用。最后针对目前共热解技术存在的问题,指出未来应重点关注废塑料及共热解物质组分之间的关系和催化剂循环利用方面。
- 甘志端陈宪科张辰徐士猛韩奎华牛胜利王永征
- 关键词:废塑料重油热解油
- 生物质与煤混燃过程中的腐蚀及其防治措施被引量:5
- 2011年
- 生物质中K和Cl的含量较高,在燃烧过程中可引起过热器受热面的严重腐蚀,限制了其在电厂中的大规模利用。生物质与煤混燃技术对上述问题有所改善,当生物质掺混比例较低时,其腐蚀机理与煤燃烧时相似,腐蚀主要是由氧化和硫化作用引起;当生物质掺混比例较高时,腐蚀主要由KCl引起,氯可穿透金属表面的保护性氧化膜,加速腐蚀。通过对生物质与煤混燃腐蚀机理的综合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1)加入添加剂;(2)对燃料进行预处理;(3)在金属表面喷涂耐腐蚀涂层或采用耐腐蚀钢材;(4)调整运行参数。
- 岳茂振王永征卞素芳田素乐陆晨
- 关键词:生物质煤混燃碱金属
- 一维火焰炉中混煤燃烧氮析出特性的试验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在一维煤粉燃烧试验台上,对贫煤掺混不同煤种的混煤在一维火焰燃烧过程中氮的析出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煤中析出氮主要以NO存在,NO2生成量很少;贫煤掺混不同煤种在相同工况下燃烧时氮释放差别较大,掺配比、氮存在形态对氮析出产物的形式和浓度有较大影响;混煤燃烧氮析出曲线一般具有双峰结构,混煤析出氮与组分单煤的加权平均有一定差异,氮析出量与混煤掺烧比例有关.
- 仝志辉刘汉涛王永征路春美
- 关键词:混煤燃烧污染物控制
- 燃煤低氧燃烧硫化物析出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3
- 2005年
- 在低氧燃烧条件下,通过研究变氧浓度对燃煤SO2、H2S析出速率和析出量的影响以及与燃煤分别在空气和惰性气氛下燃烧和热解进行比较,得出了硫析出的规律。为燃煤电站在低氧运行条件下控制SO2排放和消除高温腐蚀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李英杰路春美韩奎华刘汉涛王永征冯玉滨
- 关键词:低氧燃烧硫析出燃煤
- 贝壳和石灰石的最佳固硫反应温度与微观结构特性被引量:8
- 2004年
- 为寻找钙基材料最佳固硫反应温度存在的原因,在对其硫化反应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贝壳和石灰石的微观结构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认为:反应过程中气体在颗粒内部微孔内的扩散阻力是影响最佳固硫反应温度的主要因素。在流化床和热分析条件下,对贝壳、石灰石两类材料的硫化反应温度特性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由于贝壳的内部微孔连通性好,气体流动阻力小且平均孔径是石灰石的10-30倍,因而其最佳固硫反应温度比石灰石高出50-150℃。
- 路春美田园王永征赵建立韩奎华张雷
- 关键词:石灰石贝壳微观结构
-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60
- 2008年
- 采用锅炉燃烧模拟装置研究了氨水和尿素的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electivenon—catalytic reduction,SNCR)脱硝性能,考察了工况参数对脱硝效率的影响,并研究了添加剂碳酸钠、乙醇、甘油和乙酸甲酯对SNCR脱硝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氨水和尿素脱硝适宜工况参数:温度窗口927-1110℃,最佳反应温度约1000℃,停留时间约为1.2S,氨氮比为1.5。氨氮比为1.5的典型试验条件下时,氨水和尿素的最大脱硝效率为90%左右。一定参数范围内,增加氨氮比、增加停留时间、较高的初始NO浓度都会提高SNCR脱硝效率。烟气中氧浓度增大尿素的脱硝效率明显降低,氨水的还原能力降低不明显。碳酸钠可以拓宽SNCR温度窗口,并使其向低温方相移动。有机添加剂在较低温度下激发还原反应,提高低温下氨剂还原效率,降低了最大脱硝效率。碳酸钠可以减少喷入氨剂引起的CO排放,在较低温度下有机添加剂可不同程度地增加CO排放。
- 韩奎华路春美王永征牛胜利刘志超郝卫东
- 关键词:选择性非催化还原NO氨水尿素碳酸钠
- 生物质燃烧积灰、结渣与腐蚀特性被引量:12
- 2011年
- 基于生物质及其与煤共燃过程中灰污和熔渣形成机制的复杂性,使其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主要介绍了生物质及当与煤混燃时的积灰、结渣与腐蚀特性,从燃烧特性、形成机理、研究方法及改善措施等4个方面进行总结,以此加深对生物质燃烧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系统认识。
- 孙迎王永征栗秀娟岳茂振卞素芳
- 关键词:生物质积灰结渣
- 不同反应气氛下燃料氮的析出规律被引量:6
- 2008年
- 在自行设计的试验装置上研究了黄台煤(HT)、莱城煤(LC)在不同气氛下氮的析出特性.结果表明:在混有CO的还原性气氛中,NOx析出时间延迟,挥发分氮析出与焦碳氮析出时间有融合的趋势,NOx生成量减少;在高氧浓度混有CO2的气氛中,氮析出时间提前,且在燃烧前期聚集释放,析出量大;在低氧浓度下,挥发分氮与焦碳氮分阶段析出,NOx生成量减少.
- 董小瑞刘汉涛张翼王永征路春美
- 关键词: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