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敬华

作品数:43 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哲学宗教
  • 4篇文化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9篇道德
  • 11篇伦理
  • 8篇道德教育
  • 8篇德教
  • 8篇教育
  • 4篇道德选择
  • 4篇张东荪
  • 4篇伦理学
  • 3篇道义
  • 3篇德育
  • 3篇德育启示
  • 3篇休谟
  • 3篇休谟问题
  • 3篇哲学
  • 3篇主义
  • 3篇悖论
  • 3篇和谐社会
  • 2篇代际伦理
  • 2篇道德价值
  • 2篇道德教育研究

机构

  • 37篇聊城大学
  • 5篇南京大学

作者

  • 42篇王敬华
  • 1篇刘桂斌
  • 1篇于美玲
  • 1篇刘淑芝

传媒

  • 8篇聊城大学学报...
  • 2篇齐鲁学刊
  • 2篇广西社会科学
  • 2篇青海师范大学...
  • 2篇山东社会科学
  • 2篇唐都学刊
  • 2篇商丘师范学院...
  • 2篇苏州科技学院...
  • 2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教育探索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孔子研究
  • 1篇群众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道德与文明
  • 1篇东方论坛(青...
  • 1篇理论月刊
  • 1篇唯实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理论探索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12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4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方法论意义及当代价值——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的解读与思考被引量:3
2013年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的理论。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中,马克思以批判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上各执一端的错误思维方式为契机,内在地揭示了科学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中的地位;作为方法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在唯物史观的一系列主要原理中得到了验证和运用;"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是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当代通俗表达,也是推进中国改革与发展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以贯之的思想,也是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思想武器。
王敬华
关键词:方法论实事求是
《道德责任论》评介
2009年
当前伦理学的研究似乎正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路径:一是注重史料梳理,释读传统的文本学研究;一是对现实生活世界的不同社会领域作出道德思考,以规范具体领域的行为。前者不免高山流水曲高和寡,后者则有将伦理学研究推向庸俗化之嫌。那么,能否在二者之间建立某种形式的联系,以体现伦理学的“实践精神”的价值?这关系到目前伦理学研究的出路问题。对此,郭金鸿博士的《道德责任论》(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一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体现了伦理学开拓这一思路的理论勇气。
王敬华
关键词:责任论道德现实生活世界伦理学社会领域
孙中山政治伦理思想探析被引量:1
2011年
孙中山在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政治伦理思想,主要表现在借鉴西方进步思想,培植先进的政治理念,超越中国古代传统的"民本"思想,赋予其全新的时代内涵,博采中西精神文化之长,提倡新时代的民族精神等方面的政治意识伦理思想;维护人的权利和尊严,树立公仆观念,加强政治道德,注重政党伦理建设等方面的政治制度伦理思想;修身内省,陶冶人格,存心做大事,不可存心做大官,替众人服务等政治行为伦理思想。孙中山政治伦理思想具有积极意义和巨大的历史进步性,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王敬华
关键词:孙中山政治伦理道德
科学观的历史演变及未来趋势
2009年
科学观是对科学的本质、社会功能的哲学反思。西方哲学的科学观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古希腊自然哲学中的科学观,文艺复兴之后的近代科学观,现代科学观,后现代科学观。20世纪初,"科学"取代"格致"开始在中国流行。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把人类对科学的性质和作用的认识推进到了新的阶段。随着后现代社会的到来,科学的价值、科学精神、科学与道德等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
王敬华
关键词:科学观历史演变
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之维被引量:1
2008年
中国道德教育的现代转型与悖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前提。"和谐社会"不仅要求实现每个人正当合理的价值目的追求,更要求人们承担起与之相应的社会道义责任;只有在价值目的与社会道义的动态平衡的张力之中,才能确保"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社会正义秩序的长期稳定和社会道义的真正实现。
王敬华
关键词:道义和谐社会
张东荪文化道德观探析被引量:2
2004年
张东荪认为 ,文化是人类对现实生活的超越而共同努力的客观价值。道德是文化中的一种。道德具有伸张性和拘束性 ,道德性格是由文化铸成的 ,道德随文化的进化而进化。个人对文化的关系 ,一是享受文化 。
王敬华
关键词:张东荪文化道德
论张东荪的道德价值观被引量:1
2008年
张东荪认为,哲学关注价值既是哲学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时代赋予哲学的神圣使命;道德哲学本质上是一门价值科学;道德是文化价值的一种,是"文化之最重要方面"。张东荪强调道德评价的标准是"社会心",应从事实与价值的统一的角度进行道德评价,道德价值与人生价值具有一致性。张东荪道德价值观带有明显的"自我实现论"之倾向,过分强调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忽视了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
王敬华
关键词:张东荪道德价值
为四海之人道立极 为世界之宗教立枢——唐君毅论儒学的宗教精神
2010年
唐君毅认为,儒学有宗教精神,但不是一般的宗教。儒学与所有人类高级的宗教一样,重视为人生求得一确定的安身立命之地。儒学中的自信精神,终将成为一切宗教的结局地。儒教即"人之本心本性即天性天心"的天人合德之教。儒家之三祭中含有宗教意义。三祭中所表现的宗教精神依于一种"返本报本"的思想而立。三祭可使人的心灵兼具保存与创造之功。三祭否定原罪说,不是消极地求解脱罪苦,而是积极地报恩崇德。唐氏以宗教义理的会通作比较宗教学的研究,消融各宗教间的矛盾与冲突,凸显了中国儒学宗教思想的特色。他不仅在儒学思想中找到了宗教性,而且把儒学作为人生的归宿。
王敬华
关键词:儒学宗教精神
现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新收获——读《20世纪中国哲学的历程》
2007年
王敬华
关键词:中国哲学研究现当代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哲学发展史
国内主体性道德教育研究现状述评
2010年
主体性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活动中亟待揭示与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近些年来,一些学者就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内涵和必要性,内容、特征和基本理念,主体性道德教育模式的构建及实施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持续性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主体性道德教育的研究还需要从确定"主体性道德教育"的使用语境和权限,加大对道德选择教育,特别是提高主体道德选择能力的研究力度,注重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可操作机制研究等方面加以深化和拓展,以进一步发挥其理论研究的应用价值。
王敬华于美玲
关键词:主体性主体性道德教育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