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威

作品数:9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卫生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疗效
  • 3篇蛋白
  • 2篇胆管
  • 2篇重症
  • 2篇重症急性
  • 2篇细胞
  • 1篇胆道
  • 1篇胆道梗阻
  • 1篇胆管炎
  • 1篇胆管造影
  • 1篇胆管造影术
  • 1篇胆囊
  • 1篇胆囊结石
  • 1篇胆源性
  • 1篇胆源性胰腺炎
  • 1篇胆总管
  • 1篇胆总管结石
  • 1篇蛋白表达
  • 1篇碘海醇
  • 1篇凋亡

机构

  • 9篇武汉市第一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湖北中医药大...

作者

  • 9篇王威
  • 8篇夏辉
  • 2篇周程
  • 2篇李兵
  • 2篇龚昭
  • 1篇夏振雄
  • 1篇吴辉
  • 1篇王辉
  • 1篇陈晓光
  • 1篇冉君

传媒

  • 2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中华肝脏外科...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内镜与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探讨内镜与腹腔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选取收治的800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接受内镜与腹腔镜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各项手术指标、结石残留率、术后并发症的差异性。研究组各项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结石残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内镜与腹腔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有利于改善手术各项指标,取净结石,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王威夏辉
关键词:内镜腹腔镜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
ω-3鱼油脂肪乳在重症急性胆管炎的早期治疗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在重症急性胆管炎的早期治疗效果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收治的重症急性胆管炎198例早期内镜治疗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早期ω-3鱼油脂肪乳联合内镜治疗组95例,早期内镜治疗组103例,2组一般资料具备可比性。以2组间的治愈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胆道引流时间及住院周期为指标进行比较。结果:ω-3鱼油脂肪乳联合内镜治疗组与内镜治疗组治愈率分别为90.1%、81.3%,病死率分别为7.3%、10.3%,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8%,30.1%(P<0.01),及胆道引流时间分别为5.3d、11.2d及住院周期13.6d、17.8d。结论:ω-3鱼油脂肪乳联合内镜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内镜治疗,在对重症急性胆管炎的治疗中起到一定作用。
王威夏辉
关键词:胆管炎
行气健脾方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心肌细胞线粒体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行气健脾方对动脉粥样硬化(AS)家兔心肌细胞线粒体凋亡的影响。方法选取清洁级雄性家兔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及行气健脾方低、中、高浓度组,各3只。模型组、西药组及行气健脾方低、中、高浓度组用高脂饲料饲喂法建立AS模型,对照组家兔喂以标准饲料。模型建立后,模型组及对照组分别予以0.9%氯化钠10 mL·kg^(-1),每日1次灌胃;西药组予以0.15 mg·mL^(-1)瑞舒伐他汀溶液10 mL·kg^(-1),每日1次灌胃;行气健脾方低、中、高浓度组分别予以0.35 g·mL^(-1)、0.7 g·mL^(-1)、1.4 g·mL^(-1)行气健脾方10 mL·kg^(-1),每日1次灌胃。所有家兔均连续给药10周。检测比较各组家兔血脂水平,心肌细胞凋亡指数,以及心肌组织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分裂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Bcl-2)、B细胞淋巴瘤-xl(Bcl-xl)、Bcl-2相关X蛋白(Bax)、Bcl-2相关k蛋白(Bak)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及行气健脾方低、中、高浓度组家兔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高,心肌细胞凋亡指数较低,心肌组织Cytochrome C、cl-caspase3、Bax、Bak表达水平较低,Bcl-2、Bcl-xl表达水平较高,其中行气健脾方高浓度组改变最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行气健脾方能浓度依赖性的调节AS家兔血脂水平,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其作用可能与下调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因子Cytochrome C、cl-caspase3、Bax、Bak表达,以及上调Bcl-2、Bcl-xl表达有关。
陈晓光王辉王威吴辉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细胞凋亡线粒体
ERCP治疗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222例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5年
选取2009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444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2例。对照组患者除了禁食和胃肠减压外,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维持体内酸碱平衡、营养支持、抑制胰腺酶的活性等治疗方法。观察组在上述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ERCP进行诊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生化水平、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CRP水平、TBIL水平、GGT以及AL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胆红素恢复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休克、急性肾衰竭、心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5%,明显低于对照组3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中总有效率为95.9%,明显高于对照组79.7%,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治疗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更明显,并发症更少,临床总有效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威夏辉
关键词:ERCP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疗效
DEP结构域蛋白1B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功能
2024年
目的:探讨DEP结构域蛋白1B(DEPDC1B)在肝细胞癌(肝癌)中的表达及功能。方法:检索公共癌症数据库(UALCAN、HPA)分析DEPDC1B在肝癌中的表达;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获得肝癌的RNAseq数据(level3)和相应的临床信息,Log-rank用于检验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上述两组或多组之间的生存差异;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分析DEPDC1B的预后价值并构建列线图。利用siRNA抑制DEPDC1B表达,通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变化;利用STRING构建DEPDC1B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并分析其在肝癌中潜在作用机制。结果:肝癌组织中DEPDC1B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肝癌DEPDC1B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0%,在20种常见癌症的阳性表达率中排名第一。TCGA数据分析显示,DEPDC1B高表达肝癌患者总体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均较差(HR=1.673,1.434;P<0.05),其可作为肝癌的独立预后因子且能效预测患者生存率。Transwell小室实验结果显示,siRNA能明显抑制MHCC97-H、Hep3B肝癌细胞DEPDC1Bb表达;下调DEPDC1B表达后,肿瘤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减弱。PPI网络构建分析显示,DEPDC1B与TsC/mTOR、RTK、RAS/MAPK、PI3K/AKT、雌激素受体、雄激素受体、上皮间质转化、DNA损伤反应、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等肿瘤标志性信号通路密切相关。结论:DEPDC1B在肝癌中高表达,其高表达与患者预后差相关,下调其表达肝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下降。
夏辉戴斌冉君王威龚昭周程
关键词:预后迁移
不同造影剂剂量行ERCP检查对胆道梗阻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影响及疾病预后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使用不同造影剂剂量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影响及疾病预后分析。方法 2013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行ERCP术的134例胆道梗阻患者,其中胆管癌50例,胰头癌34例和胆囊癌5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小剂量组应用50%碘海醇小于15 ml行ERCP患者67例,大剂量组应用造影剂量大于15 ml者67例。分别检测患者术前和术后肝功能指标变化,包括碱性磷酸酶(ALP)、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和谷氨酰转肽酶(GGT)。比较两组患者ERCP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患者总生存期的变化。结果小剂量组患者血清ALT水平术后7 d(131.3±16.9 U/L)、术后14 d(111.1±17.2 U/L)、术后21 d(104.3±13.5 U/L)和术后28 d(88.1±12.9 U/L)比术前(151.3±26.4 U/L)均降低(P<0.05),而大剂量组患者血清ALT水平术后7 d(150.3±16.2U/L)、术后14 d(148.3±17.2U/L)、术后21 d(146.3±13.4U/L)和术后28 d(146.1±12.2U/L)比术前(153.3±26.4U/L)无明显变化(P>0.05);小剂量组患者血清ALP水平术后7 d(143.3±16.5 U/L)、术后14 d(121.1±17.2 U/L)、术后21 d(104.3±13.7 U/L)和术后28 d(90.3±12.2 U/L)比术前(163.1±31.4 U/L)呈逐渐降低(P<0.05),而大剂量组患者术后7 d(161.1±16.5 U/L)、术后14d(160.1±17.2 U/L)、术后21 d(158.3±13.7 U/L)和术后28 d(157.1±12.2 U/L)比术前(162.3±31.4 U/L)比,无显著变化(P>0.05);小剂量组患者术后胆道感染发生率(4.5%)较大剂量组(14.9%)明显减低(P<0.05);大剂量组术后总生存期(19.96±9.39)个月,显著短于小剂量组总生存期的(31.2±11.4)个月;多重变量分析表明,造影剂剂量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期(HR=2.383,95%CI 1.262~4.503,P=0.003)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应用小剂量(小于15ml)50%碘海醇行ERCP手术对胆道梗阻患者肝功能指标几乎无影响,而应用大剂量(大于15 ml)50%碘海醇行ERCP手术可能对患者造成肝损伤,且术后胆道感染发生率高,疾病�
王威夏辉李兵
关键词:恶性胆道梗阻碘海醇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腹腔镜胃折叠术联合十二指肠空肠Omega转位术在修正可调节胃绑带术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折叠术(LGP)联合十二指肠空肠Omega转位术(DJOS)在修正可调节胃绑带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院收治的1例行可调节胃绑带术失效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女,年龄为46岁。患者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后,一期行LGP,二期行DJOS。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治疗及远期并发症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12月。计数资料采用绝对数表示。结果(1)手术及术后情况:患者一期顺利施行LGP,二期顺利施行DJOS。LGP手术时间、消化道重建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恢复正常饮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96min、58min、210mL、32h、48h、42d、3d。DJOS上述指标分别为148min、117min、260mL、47h、72h、21d、7d。患者LGP和DJOS术中、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2)随访情况:患者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LGP术后24个月。LGP术后6个月患者BMI降至45.3kg/m^2,DJOS术后18个月,BMI降至37.2kg/m^2。患者术后未行胰岛素治疗。术后未发生营养不良、倾倒综合征及胆汁反流等并发症。结论LGP联合DJOS可完善BMI>50kg/m2肥胖症患者的治疗手段,且为特殊患者如胃绑带术后患者提供更安全的手术选择。
周程龚昭王威夏辉夏振雄Karcz Wojciech Konrad
关键词:袖状胃切除术胃旁路术
索非布韦联合达卡他韦对丙肝肝硬化与慢性丙肝疗效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评价索非布韦(SOF)联合达卡他韦(DCV)对丙肝肝硬化与慢性丙肝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招募2015年8月到2016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丙肝患者,均给予口服SOF 400 mg,1/d,DCV 60 mg,1/d联合治疗。根据患者的病程及肝损伤情况将其分为丙肝肝硬化组和慢性丙肝组。收集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临床资料,利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招募121例患者,其中丙肝肝硬化患者42人。丙肝肝硬化组和慢性丙肝组之间在性别、年龄、BMI、HCV RNA水平等方面的基线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丙肝肝硬化组和慢性丙肝组具有病毒学应答的比例分别为64.3%和100%。两组患者的ALT、AST、TBIL指标均有显著性下降趋势(P<0.001),ALB有显著上升趋势(P<0.001)。两组患者瞬时弹性成像值均显著下降(P<0.001)。丙肝肝硬化患者Child-Pugh评分显著下降(P<0.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13.2%的患者出现轻度至中度的头疼和疲乏。结论 SOF和DCV对丙肝肝硬化及慢性丙肝患者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王威夏辉李兵钱凯庄小端
关键词:丙肝
射频消融辅助保脾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疗效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辅助保脾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6月武汉市第一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80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58例,女性22例;年龄22~49岁,平均39.4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31例,高处坠落伤30例,击打伤19例。患者按术式不同分为两组44例腹腔镜下根据损伤分级进行裂口射频消融止血后修复脾脏(射频组),36例行腹腔镜下常规止血并修复脾脏(传统组)。比较两组手术指标、保脾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3、7、14、30d检测血小板计数(PLT),术前及术后30d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和Tuftsin因子水平。结果射频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引流量、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10.01±22.31)min、(152.36±20.71)mL、(142.17±25.59)mL、(17.03±3.21)h、(10.21±3.04)d,均较传统组的(139.75±30.26)min、(271.44±36.85)mL、(254.69±30.31)mL、(24.32±4.11)h、(13.22±3.56)d明显减少(P<0.05),但治疗费用高于传统组(P<0.05);射频组保脾成功率为97.73%,高于传统组的83.33%(P<0.05);射频组输血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为6.82%和4.54%,均低于传统组的25.00%、22.22%(P<0.05)。术后3、7、14、30d,两组PLT均高于术前(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d,射频组的IgA、IgG、IgM及Tuftsin因子水平下降不明显,传统组显著下降,且传统组显著低于射频组(P<0.05)。结论射频消融辅助保脾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可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出血量,降低输血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可能更有利于保护残余脾功能及免疫功能。
王威夏辉
关键词:创伤性脾破裂射频消融保脾术免疫球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