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凌云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梗死
  • 2篇骨折
  • 1篇胆碱
  • 1篇电池
  • 1篇电池组
  • 1篇动静脉
  • 1篇动静脉联合
  • 1篇动静脉联合溶...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溶栓
  • 1篇晕厥
  • 1篇症状
  • 1篇治疗急性脑梗...
  • 1篇溶栓
  • 1篇入路
  • 1篇首发
  • 1篇首发症
  • 1篇首发症状

机构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6篇王凌云
  • 2篇张勇
  • 1篇侯静
  • 1篇陈峰
  • 1篇陈毓芬
  • 1篇刘秀丽
  • 1篇刘斌
  • 1篇侯静
  • 1篇刘长安

传媒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0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周期性麻痹1例
2003年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18岁,主因晕厥后6 h入院,患者缘于2002年3月11日上午于铺地砖过程中突感四肢无力、头晕、恶心、眼前发黑、面色苍白、周身出汗,随后晕倒在地,呼之不应.无四肢抽搐,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刘秀丽王凌云陈毓芬
关键词:晕厥首发症状
抗凝、静脉溶栓及动静脉联合溶栓在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应用效果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比较抗凝、静脉溶栓及动静脉联合溶栓在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连续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3医院就诊的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抗凝组50例、静脉溶栓组36例及动静脉联合溶栓组14例。抗凝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钠,静脉溶栓组患者给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动静脉联合溶栓组患者给予动静脉联合溶栓。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24 h、7 d、14 d有效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7 d、14 d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结果静脉溶栓组、动静脉联合溶栓组患者治疗后24 h、7 d、14 d有效率高于抗凝组(P〈0.05);而静脉溶栓组与动静脉联合溶栓组患者治疗后24 h、7 d、14 d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溶栓组、动静脉联合溶栓组患者治疗后24 h、7 d、14 d NIHSS评分低于抗凝组,动静脉联合溶栓组治疗后24 h、7 d、14 d NIHSS评分低于静脉溶栓组(P〈0.05)。3组患者治疗前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溶栓组、动静脉联合溶栓组患者治疗后24 h、7 d、14 d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低于抗凝组(P〈0.05);而静脉溶栓组与动静脉联合溶栓组患者治疗后24 h、7 d、14 d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时间窗为3~12 h的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效果最佳,其次为静脉溶栓与抗凝治疗,但动静脉联合溶栓出血风险增加。
张勇侯静王凌云
关键词:脑梗死静脉溶栓动脉溶栓抗凝
胞二磷胆碱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6
2018年
目的观察胞二磷胆碱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解放军第三一三医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泵入注射用阿替普酶,0.9 mg/kg,最大剂量为90 mg,1 min内静脉推注10%,然后60 min内匀速静脉泵入余下剂量。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75 g加入250 m L生理盐水,持续时间>40 min,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4.55%、90.9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BI评分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NIHSS、BI评分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胞二磷胆碱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存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侯静王凌云张勇
关键词: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急性脑梗死NIHSS评分
骨水泥球泥复合植入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骨水泥球泥复合植入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18-12采用骨水泥球泥复合植入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的6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比较术前、术后3 d、术后1年的疼痛VAS评分、ODI指数。结果6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至少1年的随访。2例出现椎旁骨水泥渗漏,1例骨水泥突破终板,出现椎间隙骨水泥渗漏。未发生骨水泥椎管渗漏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术后3 d与术后1年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椎体前柱高度恢复率10%~82%,平均29%;术后1年椎体前柱高度恢复率6%~80%,平均26%。结论骨水泥球泥复合植入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对降低骨水泥渗漏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椎体高度具有显著的效果。
王凌云刘长安王宇清刘斌蒋亮亮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
不同入路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术后足底压力步态观察
2020年
目的比较采用扩大外侧入路(ELA)和经跗骨窦间隙微创入路(STA)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术后12个月的足底压力步态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34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意愿选择ELA入路手术(ELA组)18例和STA入路手术(STA组)16例。术后12个月于门诊行足底压力步态分析,比较两组患侧与健侧足底压力相关参数的差异。结果STA组患侧和健侧前足区压力中心(COP)时间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侧足地接触时间、足跟与地面接触时间、全足压力峰值与体质量比值、足跟压力峰值与体质量比值、COP移动最大速度、COP移动平均速度及足跟区、中足区、足趾区COP时间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LA组上述足底压力相关参数患侧和健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相比ELA入路,STA入路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患侧足底压力与健侧更为接近,双足更对称,接近正常步态。对于跟骨移位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建议采用STA入路。
刘丽丹吕宪玉郭英飞李嘉琦王凌云
关键词:跟骨足底压力
一种电池组充放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组充放电装置,包括机壳和设置在机壳内部的充放电电路,机壳的前面板设置有用于切换充电和放电状态的切换开关,用于连接电池组进行充放电操作的电池组接口;充放电电路包括用于对电池组放电的电子负载电路,用于...
张保立陈峰黄海明杨兴彪王凌云钱镇强郝越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