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真珍
- 作品数:10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两例凝血因子Ⅴ缺陷症患者的基因分析
- 2011年
- 凝血因子V(coagulationg factor V,FV)是凝血过程中一种重要的辅因子,其活化形式FVa与Ca2+、磷脂和FXa形成的复合物是体内凝血酶原最主要的激活物。除了凝血功能,FV也通过辅助活化蛋白C下调活化因子VIII间接参与生理性抗凝旁路途径。
- 谢海啸王明山牛真珍谢耀盛
- 关键词:缺陷症基因多态性
- 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Ⅶ与X联合缺陷症家系的基因分析
- 2011年
- 目的对1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Ⅶ(FⅦ)与因子X(FX)联合缺陷患者进行基因分析和家系调查,鉴定导致FⅦ与FX联合缺陷症的基因突变。方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Ⅶ/促凝活性(FⅦ:C)、FX:C及FⅦ抗原(FⅦ:Ag)、FX:Ag等进行表型诊断;用DNA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FⅦ、FX基因的全部外显子、侧翼、5’和3’非翻译区及家系成员相应的突变位点区域;选择106名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先证者胛、APTT延长,分别为84.5s和63.4s,FⅦ:C、FⅦ:Ag和FX:C、FX:Ag分别为6%、7%和4%、30%;先证者父亲、母亲、姐姐的PT稍延长,FⅦ:C分别为72%、47%、42%,FX:C分别为76%、54%、47%,FX:Ag分别为100%、69%、58%,其APTT、FⅦ:Ag均无明显异常。先证者FⅦ基因外显子8的g.11267C→T纯合突变导致Arg277Cys,FX基因外显子8的g.28139G→T纯合突变导致Val384Phe;其父亲、母亲、姐姐均存在FⅦ基因g.11267c—T和FX基因g.28139G→T杂合子。结论FⅦ和FX基因分别存在的Arg277Cys、Val384Phe纯合突变是导致先证者FⅦ与FX联合缺陷的分子机制;Val384Phe突变为国际首次报道,推测可能影响FX蛋白合成或分泌功能。
- 王明山金艳慧郑芳秀谢海啸徐鹏飞牛真珍
- 关键词:突变血液凝固障碍聚合酶链反应
-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中发现一种新的γ链Asp316His突变
- 目的对一例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型分析。方法用血凝仪检测先证者和父母3人外周血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活性和抗原分别用Clauss法和免疫...
- 徐鹏飞王明山谢海啸金艳慧牛真珍郑芳秀朱丽青
- 关键词: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基因分析
- 文献传递
- 静脉血栓形成患者FⅫ基因多态性对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凝血因子Ⅻ(FⅫ)基因多态性对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一期凝固法、免疫比浊法及发色底物法检测75例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及60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浆凝血因子Ⅻ活性(FⅫ∶C)、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溶酶原活性(PLG∶A)、抗凝血酶活性(AT∶A)、蛋白C活性(PC∶A)等指标。采用直接测序法测定上述研究对象的FⅫ基因启动区第46位碱基多态性。结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46TT多态性较正常对照组比例增高,46TT型患者FⅫ∶C明显低于46CT、46CC型及正常对照组(P均<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4,6TT型的AT∶A活性明显减低,而FIB、D-D、FⅧ∶C和VWF含量明显升高(P均<0.05);但静脉血栓形成患者FⅫ多态性各型之间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Ⅻ多态性各型患者及对照组之间的PLG和PC活性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静脉血栓形成患者FⅫ基因46TT多态性明显增多而导致FⅫ活性明显下降;FⅫ基因多态性各组之间凝血和纤溶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谢耀盛谢海啸王明山牛真珍金艳慧
-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凝血纤溶功能静脉血栓形成
- 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Ⅴ缺陷症家系的基因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无出血症状凝血因子Ⅴ(FⅤ)缺陷症的分子病理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等;采用一期法测定血浆凝血因子活性,PCR法扩增FⅤ25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纯化测序后与Genbank里的标准序列(AY364535)比对,以发现基因变异。结果:先证者APTT、PT显著延长,分别为104.1s和31.5s,凝血因子Ⅴ活性(FⅤ:C)4%;先证者及家系成员基因分析发现13、15和16号外显子存在1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基因型为纯合型和复合杂合型,尚未发现新的基因突变位点。结论:凝血因子Ⅴ缺陷症无出血症状与B结构域的SNP位点有关。
- 牛真珍王明山谢耀盛谢海啸
- 关键词:出血基因分析
-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中发现一种新的γ链Asp316His突变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对一例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型分析。方法:用血凝仪检测先证者和父母3人外周血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活性和抗原分别用Clauss法和免疫比浊法进行检测。PCR扩增Fg基因FGA、FGB和FGG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和启动子区,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进行基因分析。结果:先证者APTT、PT和TT均有延长,分别为45.30、19.90和31.70 s;纤维蛋白原活性和抗原均明显降低,分别为0.60 g/L(Clauss法)和0.90 g/L(免疫比浊法);先证者父母均正常。基因分析显示先证者纤维蛋白原FGG基因8号外显子g.7598G>C杂合碱基改变(密码子GAC>CAC),导致Asp316His错义突变,父母均未发现该突变。结论:新发现的纤维蛋白原γ链Asp316His点突变可能是该先证者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分子机制之一。
- 徐鹏飞王明山谢海啸金艳慧牛真珍郑芳秀朱丽青
- 关键词: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基因分析
- 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Ⅶ与X联合缺陷症家系的基因分析
- 目的对一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Ⅶ(FⅦ)与因子X(FⅩ)联合缺陷患者进行基因分析和家系调查,鉴定导致FⅦ与FⅩ联合缺陷症的基因突变。方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Ⅶ促凝活性(FⅦ...
- 郑芳秀金艳慧王明山谢海啸徐鹏飞牛真珍
- 关键词:突变血液凝固障碍聚合酶链反应
- 文献传递
- 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症的分子发病机制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对一个遗传性FⅦ缺乏症家系进行F7基因突变检测,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FVII:Ag,采用一期凝固法检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Frr、FVU:C等凝血指标进行实验表型诊断。基因检测采用DNA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及家系成员F7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侧翼、5’和3’非翻译区,发现突变位点用反向测序加以证实;用CLCProtein Workbench软件分析基因突变位点的物种保守性和蛋白质二级结构改变。选择100名健康对照者以排除基因多态性。结果先证者及其妹妹的PT、FⅦ:C、FVII:Ag明显异常,分别为36.3s、5.0%、40.7%和33.4s、5.0%、37.4%;先证者的父亲、母亲、女儿、外甥女的门稍延长,分别为14.9s、14.6S、15.5S、14.6s;其FⅧ:C稍减低,分别为70%、85%、59%、79%。先证者F7基因8号外显子c.784T〉C杂合突变导致Ser269Pro,8号外显子c.964T〉G杂合突变导致Cys329Gly;先证者妹妹为c.784T〉C和c.964T〉G双重杂合突变,母亲为C.784T〉C杂合子,父亲、女儿、外甥女均为C.964T〉G杂合子。蛋白质生物学特性分析发现,Cys329Gly导致蛋白质空间构型发生改变,Ser269Pro导致氨基酸极性及疏水性发生改变。结论F7基因Ser269Pro和Cys329Gly双重杂合突变是导致该例遗传性FⅦ缺乏症的分子发病机制。
- 王明山金艳慧牛真珍谢海啸谢耀盛杨丽红
- 关键词:遗传性突变聚合酶链反应
- Arg304Trp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家系分析
- 2011年
- 目的对1例姨表近亲结婚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Ⅶ(coagulation factorⅦ,FⅦ)缺陷症家系进行表型与基因型分析。方法检测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FⅦ促凝活性(FⅦprocoagulant activity,FⅦ:C)及其它凝血指标以明确诊断;用DNA直接测序法对先证者及家庭成员FⅦ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启动子区进行分析,寻找基因突变,用反向测序证实所发现的突变。结果先证者的PT和FⅦ:C明显异常,分别为35.1s和3%;其父亲、母亲、大儿子和小儿子的PT稍延长,FⅦ:C明显降低。先证者FⅦ基因外显子8存在11348C→T纯合突变导致Arg304Trp;其父亲为该突变位点的杂合子,其母亲、大儿子和小儿子均为Arg304Trp杂合突变和Arg353Gln杂合多态性。结论先证者纯合突变Arg304Trp遗传自近亲结婚且具有相同杂合突变位点的父母。Arg353Gln多态性可能不是影响该家系成员血浆FⅦ:C水平的主要因素。
- 郑芳秀王明山金艳慧谢海啸谢耀盛牛真珍徐鹏飞
- 关键词:临床表型基因突变多态性
- 纯合子His348Gln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症家系分析被引量:16
- 2011年
- 目的对1个姨表近亲结婚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Ⅶ(coagulation factorⅦ,FⅦ)缺乏症家系进行基因突变检测,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血浆凝血因子活性等指标以明确诊断;用DNA直接测序法对先证者及家系成员FⅦ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侧翼、5’和3’非翻译区进行分析,寻找基因突变,用反向测序证实所发生的突变。结果先证者PT(30.9s)和FⅦ活性(3%)明显异常,女儿、父亲和母亲的PT(分别为21.2s、16.3s和16.1s)稍延长和FⅦ活性(分别为22%、25%和35%)减低,胞弟各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先证者FⅦ基因第8外显子的11482位为纯合T→G导致氨基酸His348Gln;女儿、父亲和母亲为His348Gln杂合子,胞弟为正常野生型。结论该遗传性FⅦ缺乏症家系为纯合子错义突变His348Gln,推测此突变遗传自近亲结婚具有该杂合子的父母。
- 金艳慧王明山牛真珍谢耀盛谢海啸杨丽红
- 关键词:基因突变血液凝固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