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晟

作品数:45 被引量:145H指数:9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7篇历史地理
  • 4篇文化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学

主题

  • 12篇地理
  • 9篇地图
  • 8篇地理学
  • 8篇宋代
  • 6篇地理学史
  • 5篇理学
  • 4篇知识
  • 4篇术数
  • 4篇历史地理
  • 4篇历史地理学
  • 3篇两宋
  • 3篇明代
  • 3篇目录学
  • 2篇地方志
  • 2篇地图绘制
  • 2篇地图学
  • 2篇地图学史
  • 2篇学史
  • 2篇中古
  • 2篇中古时期

机构

  • 21篇南京师范大学
  • 9篇天津师范大学
  • 7篇北京大学
  • 5篇韩山师范学院
  • 2篇武汉大学

作者

  • 44篇潘晟
  • 1篇鲁西奇
  • 1篇齐学栋

传媒

  • 14篇中国历史地理...
  • 3篇韩山师范学院...
  • 2篇江汉论坛
  • 2篇社会科学战线
  • 2篇历史研究
  • 2篇中国地方志
  • 2篇井冈山大学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国史研究动...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中国农史
  • 1篇地图
  • 1篇史学史研究
  • 1篇中华文史论丛
  • 1篇吕梁学院学报
  • 1篇史志学刊
  • 1篇深圳社会科学
  • 1篇2010年中...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古代地理学的目录学考察(三)--两宋公私书目中的地理学被引量:10
2008年
古代地理学作为一种观念体系,同时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人文景观,因此对它的考察在相当的程度上可以采用历史地理学的方法。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尝试着在两宋公私书目的基础上,复原这一时期的地理学"景观"。我们发现,宋人对地理学的观念性规定沿着疆域地理的路径前进。而与此相伴随的是,《山海经》所代表的古代地理学传统开始逐渐被有意识地淡化。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南宋初年,郑樵对地理学所做的分类,构成了一幅两宋之际,具有浓郁学科意识(专门之学)的地理学景观。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地理书"在两宋时期,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并没有被独占,而是被相宅兆类著述以不同的形式所"分享"。
潘晟
关键词:地理学史目录学
谁的叙述:明代方志地图绘制人员身份初考被引量:18
2004年
有关中国古代地图绘制者的身份一般较少论述 ,尤其是保存在地方志中的大量地图的绘制者 ,我们一般更少涉及。本文在考察现刊天一阁明代方志的基础上 ,对明代方志地图绘制者的身份作了初步的探讨 ,认为这一时期方志地图的绘制者大致可以分为儒士、普通绘画工匠和专业刻书工匠。
潘晟
关键词:明代儒士
人事干练:道光初年漕粮海运从被抵制到顺利施行
2023年
道光五年,初议征雇商船海运漕粮之时,江苏巡抚张师诚等先后两次封船,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为推动海运,清廷对江苏地方官吏进行了调整,琦善、陶澍等主政江苏,迅速调整漕粮海运措施,明确奖惩政策,官商直接沟通,减少胥吏与牙行等中间环节的信息屏障等,促成了此次漕粮海运的顺利实施。这体现了道光初年清廷在国家治理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应对、调整、执行能力,但是纵观此次海运施行过程,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及时调整地方官吏,充分发挥了干臣之作用,而非政治体制的改进。这种局部的人事成功,无助于改变清朝整个政治体系的衰败局面。
郑海涛潘晟
关键词:海运道光
明代方志地图编绘意向的初步考察被引量:17
2005年
在地理学史和地图学史的研究中,一般关注于古代地图的科学技术价值,而较少讨论其思想史意义,尤其较少讨论方志地图的思想史意义。因此,本文从思想史的角度对明代方志地图的编绘意向做了初步的考察。认为明代方志地图的编绘意向中突出地强调了舆图的政治功能,但是对舆图所具有的政治功能的认识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外对区域地理景观自身的关注,反映了新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变革萌芽的知识兴趣。这些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上一般的地理学观念与知识系统,同时表现出方志地图在地理学史和地理学思想史中所可能具有的地位和意义。
潘晟
关键词:地理学史思想史地图
区域内的均质与非均质问题——以宋代常州地区进士科为例
2022年
目前对区域间和区域内部的科举盛衰差异研究,基本上将区域看作一个均质的统计单位展开讨论,忽视了区域内外的地理与空间的非均质性这一本质。通过对现存宋代常州地区登第数据进行考察,可以发现,均质性视角下,宋代常州各县区乡密度、人口密度与进士登第人数多寡关系不大;而常州城、武进、宜兴、无锡各县区的城区规模和城市发展的集聚效应与科举兴衰差异有较高的相关度;江阴进士登第人数则与其独立为军时稳定的解额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政区变迁除了造成南宋时期江阴登第人数的剧增,还可能导致了武进与晋陵进士登第数据记录方面的显著差异。非均质视角则有助于解释一些特殊现象。如晋陵县科第人数远少于武进县,可能在于它在两宋的常州地区内部确属科举洼地,这与运河、滆湖构成的条带状和点状地理形势有关,正体现了区域分布的非均质特性。
潘晟王俊姣
关键词:科举
试论明代方志地图的编纂被引量:4
2003年
古代方志中地图的编制情况目前还较少论及。该文依据对现存天一阁藏明代方志的阅读 ,认为明代方志地图的编纂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是以旧志图、地方舆图、历史地图集等地图资料编纂方志地图 ;二是依据野外踏勘或口述绘制新图。
潘晟
关键词:明代地方志
宋代地理学的观念、体系与知识兴趣
本文从中国古代地理学原本的知识体系出发,分别从观念、体系和知识兴趣三个方面勾勒了宋代地理学发展的基本面貌。 首先,通过对宋代书目和类书的系统梳理,我们认为宋代地理学观念,在总体上表现出了明显的地理学学科意识。就...
潘晟
关键词:宋代历史地理学
文献传递
汉水下游河道的历史变迁被引量:7
2001年
汉魏六朝时期,汉水下游河道当在今河道之北,与今天门河位置相当。隋唐至北宋前期,汉水下游河道南移至今东荆河一线。北宋中期至南宋,汉水下游有两条河道并存,北支在今河道附近 (具体位置与今河道略有差异 ),南支相当于今东荆河。明代汉水下游岳口至汉川段河道在今河道之北,流经今天门横林、干驿与汉川田二河。这一河道在明清之际淤废,汉水主泓道迁移到今河道位置上。
鲁西奇潘晟
关键词:河道历史变迁
先秦古书古史新知的基点
随着近年来出土文献的大量刊布,对于先秦古书与古史的认识得到了深化,但是也出现了动辄以之重建重写的论断。出土文献对于古书或古史研究的意义,是内容的补充与丰富,还是整个框架性质的重构,实需谨慎。本文认为欲较为客观地估测出土文...
潘晟
关键词:出土文献古史古书
地图的可通约性与全球史的历史地理学方法
2021年
全球史研究面临着大量使用二手史料与原初史实不足的质疑,这就需要重新审视全球史的发展路径。这是一个宏大的问题域,可以从不同角度展开探讨。而通过第一手的地图史料,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拓展全球史,或许是一条值得特别期待的路。这是在于,地图作为一种图像集成,通过建立于各自文化基础上的图像语法,构成一种语言与生活共同体的整体历史地理空间。而它作为一种图像语言,其描述的共同体是可通感的景象,无论从自然语言的角度看,还是从人工语言的角度看,它都具有可通约性,即无需艰深训练,便可认知其描述的语言与生活共同体所属的历史地理。它所描绘的语言与生活共同体,既是地方历史地理进程的图像集合,也是世界历史地理进程的图像集合。这种集合有些属于已知的地方或世界图像,有些则是想象中的地方或世界图像,展现了不同的时空尺度、不同知识类型,以及不同要素的地方与世界。虽然地图的通约性存在着某些局限,但是通过理解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地图绘制技术,采用历史地理学的方法,在同期地图的基础上展开全球史研究,至少在扩散与传播、范围与分布、区域特征与结构、环境史与社会空间等相关的论题上,地图作为第一手史料,具备有效性,可以为全球史创造原初史实。
潘晟
关键词:地图历史地理学全球史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