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华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骨折
  • 3篇关节
  • 2篇疗效
  • 2篇临床疗效
  • 2篇股骨
  • 2篇固定术
  • 1篇性关节炎
  • 1篇压缩骨折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胰岛素抵抗
  • 1篇远端
  • 1篇远端骨折
  • 1篇术后
  • 1篇酸钠
  • 1篇髓内
  • 1篇髓内钉
  • 1篇切开
  • 1篇切开复位
  • 1篇切开复位内固...

机构

  • 6篇重庆市巴南区...

作者

  • 6篇潘华
  • 3篇罗峰
  • 3篇蒋伟
  • 2篇牟小勇
  • 1篇刘莉

传媒

  • 1篇进展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 1篇系统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桡骨远端骨折小夹板固定术后的康复治疗进展
2022年
桡骨远端骨折是成人中最常见的骨折。随着老年人口继续增长,桡骨远端骨折的患病率很可能会继续上升,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在老年人群中,骨质疏松是其主要危险因素。通常会根据骨折类型、损伤机制、软组织损伤情况、患者特征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桡骨远端骨折的主要类型是关节外骨折,其主要治疗方式为外固定,在闭合复位后采用石膏或小夹板固定,可实现解剖复位和功能复位;复位不满意或发生再移位时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作为经典的中医骨伤科技术,能够实现弹性固定,无应力遮挡,动静结合,筋骨并重,有利于骨折后康复锻炼,促进骨痂形成,避免固定后关节僵直等并发症。小夹板固定后及时进行康复治疗能够缩短治疗周期,防止骨折并发症的产生,促进骨折早期愈合和肢体功能的恢复。本文就桡骨远端骨折小夹板固定术后的康复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韩鹏艳刘莉马成功蔡雨阳潘华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小夹板固定术康复治疗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人工髋关节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比较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人工髋关节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173例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PFNA-Ⅱ组(59例)和髋关节置换组(114例),对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和髋关节功能等进行比较。结果 1例患者术中死亡,其余172例患者术后随访7~48月。PFNA-II组手术时间(67.07±19.11)min明显少于髋关节置换组(74.47±27.97)min(t=1.84,P=0.047 6);术中失血量(98.90±54.67)mL明显少于髋关节置换组(153.07±93.86)mL(t=6.52,P<0.0001);术后隐性失血量(573.02±240.91)m L明显少于髋关节置换组(692.87±205.46)mL(t=4.28,P<0.000 1);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术后1年的髋关节功能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转子间骨折的治疗,PFNA-Ⅱ手术时间更短、围手术期失血更少;而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地更早,两种术式在手术并发症和后期关节功能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潘华
关键词: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人工髋关节置换
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效果观察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分析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5例),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术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为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优良率为91.4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优良率为77.14%,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的AOFAS总评分为(90.25±3.25)分,对照组患者的AOFAS总评分为(65.37±3.76)分,治疗组患者的AOFAS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14%,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X2=3.264,P=0.01<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潘华罗峰蒋伟
关键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LISFRANC关节损伤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2014年
目的:研究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我科室2010年7月~2012年12月收入采用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39例患者,随访6~18月,对患者住院时间、术中出血、愈合时间等进行疗效评估。结果39例患者均得到骨性愈合,平均手术时间66.3(45~94)min,平均术后愈合15.6(11~18)w, Harris评估结果:优25例,良10例,中4例,优良率为89.74%。结论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时间少,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少,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罗峰蒋伟潘华牟小勇张铁桓
关键词:PFNA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
运动训练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观察运动训练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液用于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0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0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4例。实验组患者给予玻璃酸钠注射液联合运动训练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持续5个疗程6个月的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股二头肌和股四头肌的峰力矩及膝关节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股二头肌和股四头肌的峰力矩及膝关节功能均有一定的改善(P<0.05),但改善程度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训练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液用于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膝关节的活动功能,同时提高股二头肌和股四头肌的峰力矩以提高预后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潘华罗峰蒋伟牟小勇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玻璃酸钠注射液临床疗效
胰岛素抵抗与绝经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相关性。方法 2014年10月—2017年10月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骨科、内分泌科和老年科收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O)患者158例,分为单纯骨质疏松组(88例)和骨质疏松合并IR组(70例)。收集患者一般信息,骨密度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dual energyX-ray absorptiometry,DEXA)测定,分别以测定值(g/cm2)和T值表示;椎体压缩骨折以X线和MRI判断为新鲜骨折,IR指数(HOMA-IR)采用稳态模型评估公式计算。结果骨质疏松合并IR组骨密度测定值和T值低于单纯骨质疏松组[(0. 61±0. 14) g/cm2vs.(0. 69±0. 09) g/cm2,-(3. 24±0. 22) g/cm2vs.-(2. 84±0. 11) g/cm2],且OVCF的发生率明显增高(51. 43%vs. 18. 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进一步在骨质疏松合并IR组行亚组分析发现,随着HOMA-IR值升高,OVCF的发生率也进一步升高,而骨密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相关性分析表明HOMA-IR与OVCF发生率呈正相关(r=0. 415,P=0. 005),而与骨密度测定值呈负相关(r=-0. 315,P=0. 028),但与骨密度T值无明显相关性(r=0. 215,P=0. 184)。结论骨质疏松合并IR组的患者具有更高的骨折风险。IR可作为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发生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为今后临床预判绝经后女性发生OVCF提供了新思路。
潘华
关键词:椎体压缩骨折骨质疏松胰岛素绝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