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哲

作品数:19 被引量:105H指数:6
供职机构:绍兴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学会临床科研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胃癌
  • 3篇细胞
  • 3篇疗效
  • 3篇疗效观察
  • 3篇肠道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 2篇人胃癌
  • 2篇生长抑制因子
  • 2篇生长抑制因子...
  • 2篇胃肠
  • 2篇胃肠道
  • 2篇消化道
  • 2篇消化性溃疡
  • 2篇脑病
  • 2篇内镜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生长因子

机构

  • 19篇绍兴第二医院
  • 2篇苏州大学

作者

  • 19篇沈哲
  • 7篇章文华
  • 6篇程海燕
  • 4篇马良
  • 4篇陈鉴
  • 3篇厉挺
  • 2篇严苏
  • 2篇陈卫昌
  • 2篇俞金莲
  • 2篇赵叶芳
  • 2篇余卫林
  • 1篇宋新江
  • 1篇宋金美
  • 1篇王灵红
  • 1篇段建华
  • 1篇高素萍

传媒

  • 3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医学与社会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国消毒学杂...
  • 1篇温州医学院学...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实用药物与临...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06
  • 2篇2005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0
2015年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符合反流性食管炎诊断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奥美拉唑胶囊及多潘立酮片,观察组给予口服兰索拉唑胶囊及枸橼酸莫沙必利片,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胃镜检查下病灶状态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但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胃镜检查疗效,观察组患者治愈24例、有效12例、无效4例;对照组患者治愈17例、有效12例、无效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本组入组时,但观察组患者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病变的愈合,提高生活质量。
赵叶芳沈哲厉挺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兰索拉唑莫沙必利生活质量
克罗恩病患者经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021年
目的:分析克罗恩病(CD)经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后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9月绍兴第二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30例重度CD患者及同期30例健康志愿者。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重度CD患者6个月,收集CD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及健康志愿者的血清及肠道黏膜组织,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血清和肠道黏膜组织中VEGF-A的表达水平,用散射光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用魏氏法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SR)。结果: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发现,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后CD患者血清VEGF-A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散射光比浊法及魏氏法检测发现,治疗后CD患者血清CRP及ESR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后CD患者血清CRP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ES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1)。治疗前CD患者血清CRP、ESR与VEGF-A均呈正相关(r=0.727、0.450,P<0.05)。免疫组化染色发现,治疗后CD患者病变肠道黏膜组织中VEGF-A表达强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血清VEGF-A表达水平与肠道黏膜组织VEGF-A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714、0.926,P<0.05)。结论:VEGF-A可能参与了CD的发生、发展,血清及肠道黏膜中VEGF-A水平与CD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可作为评估CD疗效的指标。
程海燕沈哲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克罗恩病英夫利昔单抗
泮托拉唑钠肠溶片与泮托拉唑钠胶囊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比较泮托拉唑钠肠溶片与泮托拉唑钠胶囊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评价其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和开放试验的方法治疗胃镜检查确诊的消化性溃疡病人共162例,其中泮托拉唑钠肠溶片组(试验组)62例,其中胃溃疡18例,十二指肠溃疡44例;泮托拉唑钠胶囊组(对照组)60例,其中胃溃疡16例,十二指肠溃疡44例;开放组40例,其中胃溃疡12例,十二指肠溃疡28例。结果:试验组中胃溃疡的愈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3.3%和100.0%,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8.6%和97.7%;对照组中胃溃疡的愈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1.3%和100.0%,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4.1%和97.7%;开放组中胃溃疡的愈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91.7%和100.0%,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5.7%和100.0%。试验组中疼痛消失率和其他消化道症状的消失率在胃溃疡为94.4%和92.3%,在十二指肠溃疡则为97.7%和98.0%。对照组中疼痛消失率和其他消化道症状的消失率在胃溃疡为93.8%和93.6%,在十二指肠溃疡则为97.7%和97.3%。两组在愈合率、总有效率、疼痛消失率和其他消化道症状消失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泮托拉唑钠肠溶片与泮托拉唑钠胶囊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方面具有等效性,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
段建华余卫林沈哲俞金莲章文华陈鉴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泮托拉唑
舒必利联合阿普唑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被引量:3
2006年
沈哲
关键词:舒必利阿普唑仑功能性消化不良多潘立酮
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小麦纤维素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小麦纤维素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24例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小麦纤维素治疗,B组24例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仅给予小麦纤维素治疗,观察两组数字连接试验,数字符号试验,血氨及肝功能的变化,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与B组比较,A组数字连接实验(NCT)的缩短、数字符号试验(DST)评分的增加及血氨含量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肝功能改善亦明显(P<0.05)。结论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前提下,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小麦纤维素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优于单用小麦纤维素,有利于患者症状的缓解、血氨的下降及肝功能的保护。
沈哲马良章文华高素萍
关键词:复方嗜酸乳杆菌小麦纤维素肝性脑病疗效观察
益生菌联合谷氨酰胺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微生物的影响被引量:23
2014年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谷氨酰胺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方法收集46例确诊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益生菌联合谷氨酰胺治疗。分别在治疗前1 d及治疗4周后检测两组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并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肠道菌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腹痛及腹泻恢复时间缩短。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乳杆菌属和肠球菌属的菌落数均明显增加(P<0.05),且多于对照组(P<0.05);酵母样真菌菌落数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谷氨酰胺可增加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乳杆菌等益生菌,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腹痛腹泻等症状的缓解,临床疗效确切。
沈哲马良
关键词:益生菌谷氨酰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肠道微生物
Ad-ING4对人胃癌AGS细胞凋亡及其p53基因表达的影响
2016年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肿瘤生长抑制因子4(Ad-ING4)在体外对人胃癌AGS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p5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80、160、320ng/ml)的Ad-ING4作用人胃癌AGS细胞48h后,用Annexin V-FITC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检测p53 m 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p53蛋白表达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凋亡检测发现,不同浓度Ad-ING4可明显诱导人胃癌AGS细胞凋亡,并呈浓度依赖性(P<0.05);Ad-ING4作用前AGS细胞p53 m RNA和p53蛋白表达水平较低,不同浓度Ad-ING4作用后p53 m RNA和p5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呈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随Ad-ING4作用浓度增高,人胃癌AGS细胞出现明显凋亡,其机制可能与p53基因转录活性增强有关。
程海燕沈哲
关键词:P53基因
原发性胰腺淋巴瘤一例被引量:1
2013年
患者男,6j岁。因反复上腹痛半月余、加重3d入院。入院体检:体温37.2℃,脉搏62次/min,呼吸20次/min,BP115/67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听诊无殊,腹壁稍紧张.上腹部有压痛,无反跳痛,未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
章文华沈哲陈鉴
关键词:原发性胰腺淋巴瘤入院体检反复上腹痛浅表淋巴结心肺听诊反跳痛
某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防控对策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研究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提出防控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调查,提出防控对策。结果共调查该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患者4 603例,发生医院感染患者75例,感染率为1.63%。下呼吸道感染占所有感染患者的58.67%,消化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居第2、3位。病人高龄、伴有慢性基础疾病、创伤性诊疗操作、住院时间长等构成危险因素。结论该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占首位,主要防控措施为侵入性操作中严格无菌操作和加强术后基础护理。
赵叶芳王灵红沈哲
关键词:消化内科医院感染
内镜下高频治疗胃肠道息肉121例被引量:1
2005年
厉挺沈哲宋新江
关键词:胃肠道息肉内镜高频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