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乃营
- 作品数:9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术后恢复及血浆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被引量:8
- 2019年
-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对患者术后恢复及血浆氧化应激水平表达的影响。选取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2016年7月—2017年10月收治的7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进行开腹胃癌根治术,观察组进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及不同时间点氧化应激相关因子黄嘌呤氧化酶(X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表达水平。两组术后血清XOD、MDA水平先升高后降低,SOD水平先降低后升高;两组术后血清XOD、MDA水平在1、5 d时均显著高于术前,且同时间点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血清SOD水平在1、5 d时均明显低于术前,且同时间点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相比,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创伤小,能减轻患者术后氧化应激状态,且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沈乃营沈乃营何盟国王智翔刘昌
- 关键词: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开腹胃癌根治术氧化应激黄嘌呤氧化酶丙二醛
- 大黄素对模拟冷缺血再灌注后肝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及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研究中药大黄素对模拟冷缺血再灌注后肝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肝细胞株HL-7702,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大黄素处理组。对照组未予大黄素处理,大黄素处理组按100、10、1μmol/L分为高、中、低3个浓度组,建立模拟冷缺血再灌注模型,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及细胞凋亡水平,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乳酸脱氢酶水平。结果冷缺血8 h再灌注6 h后,高、中、低浓度大黄素处理组钙离子荧光强度分别为(24.12±0.51)(、26.35±1.34)、(39.12±1.9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5.29±1.01(P<0.01)。高、中、低浓度大黄素处理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46±0.41)%、(10.64±0.64)%、(11.90±0.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40±1.41)%(P<0.01)。高、中浓度大黄素处理组上清液LDH含量分别为(179.67±18.57)u/L(、198.83±14.22)u/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1.33±34.16)u/L(P<0.01)。结论大黄素可降低模拟冷缺血再灌注后的肝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抑制细胞凋亡,减轻肝细胞损伤。
- 祁翔吕毅沈乃营刘昌刘学民王博
- 关键词:大黄素肝细胞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凋亡
-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的介入溶栓治疗分析
- 2009年
-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HAT)形成后介入溶栓治疗的价值。方法对160例同种异体肝移植病例,术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定期检测肝动脉血流,对怀疑肝动脉血栓形成者行肝动脉造影,确诊4例,均即刻行介入溶栓治疗,其中2例留置肝动脉导管反复持续溶栓治疗。结果3例介入溶栓治疗后,肝动脉均再通,其中1例因血栓再形成而多次溶栓,2例发生腹腔内少量出血,均经保守治疗痊愈。1例因溶栓失败及腹腔内出血行再次肝移植。结论肝动脉介入溶栓治疗为HAT的有效方法,留置肝动脉导管持续药物泵入溶栓效果显著。
- 沈乃营刘昌祁翔张晓刚王博刘学民于良吕毅
- 关键词:肝移植肝动脉血栓介入治疗
- T管残留致腹壁窦道久治不愈1例被引量:3
- 2009年
- 於敏沈乃营刘昌刘学民吕毅
- 关键词:腹壁窦道久治不愈T管拔除后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T管窦道
- 大黄素在小鼠皮肤移植中的免疫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研究大黄素对小鼠皮肤移植的免疫抑制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C57BL/6→BALB/c异体皮肤移植模型.以大黄素和环孢素A(CsA)分别灌胃,观察不同药物及药物浓度对小鼠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大黄素和CsA对皮肤移植小鼠血浆IL-2表达水平的影响.组织学观察不同药物浓度对移植物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大黄素显著降低小鼠血浆内IL-2的浓度,同时伴有移植物的存活时间的延长.组织学观察发现大黄素可以减轻移植排斥反应的强度,其作用表现出量效依赖性,并与CsA具有协同性.结论:大黄素能够减轻C57BL/6→BALB/c异体皮肤移植的排斥反应强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IL-2的分泌有关.
- 刘原兴沈乃营刘昌吕毅
- 关键词:大黄素皮肤移植白细胞介素-2免疫抑制小鼠
- 大黄素促进人混合培养淋巴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大黄素是否可通过影响淋巴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促进淋巴细胞的凋亡来发挥其免疫抑制作用。方法:分别提取健康成年人外周静脉血中淋巴细胞,建立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模型,给予不同浓度的大黄素,并进行不同时间点干预,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淋巴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水平及淋巴细胞凋亡情况,并给予还原性谷胱甘肽清除细胞内活性氧,流式细胞技术再次观察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及淋巴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在高、中、低浓度组,大黄素与混合培养淋巴细胞共培养24h、48h、72h后,淋巴细胞内活性氧产生水平增高,在1μmol/ml-100μmol/ml的浓度范围内,不同浓度大黄素组淋巴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并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结论:大黄素可能通过提高淋巴细胞内活性氧产生水平,进而促进淋巴细胞凋亡来发挥其免疫抑制作用。
- 王瑞涛沈乃营仝聪苏海波刘昌吕毅于良
- 关键词:大黄素免疫抑制活性氧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 大黄素对体外活化淋巴细胞分泌IL-2和IL-4的影响被引量:5
- 2008年
- 采用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方法活化人淋巴细胞,给予不同剂量的大黄素和环孢素A(CsA)干预,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大黄素和CsA对活化淋巴细胞的IL-2和IL4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3×10^-6-3×10^-5mol/L大黄素对活化淋巴细胞IL-2的分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P均〈0.05),对IL4的分泌有明显促进作用(P均〈0.05)。认为大黄素在体外可以对活化淋巴细胞IL-2和IL-4分泌的影响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 沈乃营刘原兴刘昌吕毅
- 关键词:大黄素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
- 大黄素对肝细胞模拟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观察中药大黄素对肝细胞模拟冷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肝细胞株HL-7702,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大黄素处理组.对照组未予大黄素处理,大黄素处理组分为100,10,1μmol/L3个浓度组,建造模拟冷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检测各组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细胞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结果:冷缺血8 h再灌注6 h后,中、高浓度大黄素处理组LDH分别为(198.83±14.22)U/L,(179.67±18.57)U/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1.33±34.16)U/L(P<0.01);MDA分别为(7.80±0.88)μmol/L,(4.97±0.71)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67±1.14)μmol/L(P<0.01);SOD分别为(14.32±1.53)×103U/L,(18.64±1.38)×103U/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6±0.94)×103U/L(P<0.01).高、中、低浓度大黄素处理组ROS阳性细胞率分别为0.1140±0.0037,0.1599±0.0039,0.9527±0.0080,均低于对照组的0.9974±0.0006(P<0.01);各浓度大黄素处理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素对肝细胞模拟冷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降低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有关.
- 祁翔吕毅刘昌沈乃营王博
- 关键词:大黄素肝细胞再灌注损伤
- 大黄素通过线粒体途径促人混合培养淋巴细胞凋亡
- 目的:探讨大黄素促进入混合培养淋巴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大黄素的免疫抑制作用奠定良好的实验基础。方法:建立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模型,给予不同浓度大黄素(1μM、10μM、100μM)培养24、48、72h后检测各组...
- 曲凯沈乃营苏海波刘昌
- 关键词:大黄素实验药理线粒体途径淋巴细胞诱导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