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波
- 作品数:8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兰州军区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34例老年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特点被引量:1
- 1996年
- 34例老年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特点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10011)吴云志袁长庆汪海波傅传经老年人椎管内肿瘤比较少见,我院自1980年4月~1995年11月共收治椎管内肿瘤486例,其中60岁老年病人椎管内肿瘤34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现结...
- 吴云志袁长庆汪海波傅传经
- 关键词:老年人椎管内肿瘤
- 儿童颅内脑膜瘤的临床特点
- 2000年
- 吴云志袁长庆汪海波傅传经
- 关键词:颅内肿瘤颅内脑膜瘤儿童
- 影响严重颅脑损伤引起脑疝预后的因素被引量:3
- 1996年
- 吴云志袁长庆汪海波
- 关键词:颅脑损伤脑疝预后
- 创伤性急性脑肿胀218例预后分析被引量:4
- 2000年
- 傅传经吴云志汪海波
- 关键词:脑损伤预后回顾性分析
- 黄芪对急性脑创伤后局部脑皮质血流速度变化的影响被引量:22
- 2004年
- 目的 :观察脑创伤后黄芪对局部脑皮质血流速度 (r CBFV)变化的影响 ,为黄芪在脑创伤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大鼠为实验动物 ,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盐水对照组和黄芪组 ;采用改进的 Feeney's方法建立颅脑创伤模型 ,正常对照组 5只动物 ,盐水对照组和黄芪组各 35只 ,均分为创伤后 1、3、6、8、12、2 4和4 8h等 7个时间点 ,测定创伤脑组织 r CBFV。结果 :急性脑创伤早期 ,r CBFV即呈下降趋势 ,其中伤后 1h时r CBFV有所下降 ,伤后 2 4 h时 r CBFV下降至最低点 ,伤后 4 8h血流速度开始回升。黄芪组各时间点 r CBFV下降幅度明显减少 ,与盐水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 :黄芪具有明显增加 r CBFV的作用 ,其机制与黄芪的神经血管保护作用有密切关系。
- 穆士卿肖安平李拴德汪海波李凯吴云志
- 关键词:急性脑创伤脑皮质血流速度神经保护微血栓形成
- 小脑梗死手术治疗被引量:4
- 1998年
- 随着CT和MRI的普遍使用,小脑梗死病例的报道日益增多。Amarenco[1]报告小脑梗死占全部脑梗死的15%。我们近年来采用枕下开颅减压或脑室引流治疗小脑梗死4例。现报告如下。例1男,59岁。因头痛呕吐4天,嗜睡16小时,于1990年6月8日急诊入...
- 吴云志袁长庆汪海波傅传经
- 关键词:小脑梗塞外科手术
- 39例颌骨重建固定钛板取出原因分析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本文通过39例颌骨因肿瘤或骨折复位开放内固定术后钛板取出原因分析,探讨临床减少或者避免产生上述并发症的可能性。方法:收集因颌骨切除后植入钛板修复重建失败和骨折复位开放内固定术后再入院行钛板取出术共计39例临床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因感染原因取出内置钛板共计22例,其中肿瘤术后重建组14例含放疗后患者8例,骨折内固定组8例。非感染因素取出内置钛板12例,其中肿瘤术后重建组7例,骨折内固定组5例。生理性不适取出5例。钛板取出时间最短为术后3周,最长8年,平均为术后6个月。结论:术后感染是钛板植入后失败取出的主要原因,特别是恶性肿瘤术后放疗更加剧了感染的危险性。钛螺钉松脱或钛板折断移位以及创缘张力过大(裂开)是钛板重建或固定术后感染的直接因素。颌力负担及钛板桡曲力度大小与植入钛板稳固性密切相关。
- 陆东辉金友仁汪海波吴云志
- 关键词:钛板内固定颌骨
- 钛网在颌骨粉碎性骨折复位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评估钛网在颌骨粉碎性骨折复位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2年12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颌骨粉 碎性骨折患者12例,常规手术径路。选用内固定复位材料包括钛网(0.6mm),微型/小型钛板(0.9~1.5mm)和 单、双层皮质骨钛螺钉。结果:本组手术均为一期愈合,外形恢复满意,其中10例完全恢复咬合关系。术后X线检 查,钛网固定骨折碎片对位良好,未见螺钉松脱、愈合不良或骨不粘连。结论:1)钛网应用于颌骨粉碎性骨折较钛 板具有更好的三维稳定性,并且易于操作;2)钛网对骨折碎片的覆盖固定作用,利于维持颌骨外形完整;3)对于颌 骨缺损者,钛网作为整形重建的支架,具有良好的塑形作用;4)在颌骨功能荷重区,钛板较钛网更具固位支持力。
- 陆东辉童昕汪海波吴云志
- 关键词:钛网颌骨粉碎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