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赛蓉
- 作品数:15 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服务型政府背景下的教育公共服务性被引量:3
- 2009年
- 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打造服务型政府的进程中,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地得以强化与完善。在此背景之下,教育公共服务性受到学术界的空前关注。本文认为,服务型政府背景下的教育公共服务性至少可从三个方面理解:一是它重申了教育公共服务的本质特征;二是它阐明了教育公共服务供给原则;三是它规定了教育公共服务的管理模式。
- 江赛蓉
-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教育公共服务
- 政府在公共教育体系中的定位及角色转变被引量:2
- 2008年
- 管理型政府在公共教育中承担了不该承担的角色,却没有履行本该履行的职责,导致公共教育体系中的诸多弊端。现阶段,随着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兴起和公共教育体制重构实践诉求,我国政府应重新定位自己的公共教育角色,转变公共教育职能,为人民提供满意的公共教育。
- 江赛蓉
- 关键词:政府公共教育角色转变
- 英国教育福利制度的变迁及其启示被引量:8
- 2012年
- 作为社会福利体系最为完善的国家之一,英国的教育福利制度是彪炳人类教育史册的。由民间慈善济助到政府法定职责标志着英国教育福利制度的基本确立;由入学机会平等到学业成功机会平等是英国教育福利制度的重要发展;而公平与发展兼顾则是英国教育福利制度的深化推进。我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经明确提出:"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英国教育福利制度的演进史中所体现的诸多具体措施为落实我国上述教育指导思想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江赛蓉
- 关键词:福利国家
- 论高校章程的合法制定被引量:2
- 2012年
- 在依法治国战略的大背景下,我国政府提出了依法治校的国家战略与时代命题。依法治校诉诸体现法治精神的高校章程,而高校章程的法治精神则诉诸高校章程的合法制定。高校章程的契约法律性质和"宪章"法律地位,要求高校章程制定的程序合法,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章程的制定主体须包括高校所有利益相关者,章程审议主体须提升至高校所在地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唯有如此,高校章程才能对高校内外部相关主体产生法律约束力,从而真正落实依法治校战略。
- 江赛蓉刘新民
- 关键词:高校章程法治精神合法性
- 福利国家弱势群体的教育福利制度研究被引量:8
- 2011年
- 提供免费而公平的基础教育是现代福利国家一项义不容辞的职责,是一项制度性的社会福利安排,其中尤以弱势群体的平等受教育权为典型。教育福利制度的理念是政府为公民提供基础教育是其法定义务,不带有任何"施舍"或"慈善"之意。教育福利制度必须从立法上进行制度安排,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法制框架,以落实并保障公民该项法定权利。教育福利制度要求政府因应时代要求,在必要时尽最大努力采取弱势补偿措施,以确保公民受教育权的平等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逐步实现我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其落实有赖于遵循教育福利制度的理念,并将其贯穿于体系化的立法和务实性的政策之中。
- 刘新民江赛蓉
- 关键词:福利国家弱势群体平等受教育权
- 浅析教育的公共服务性被引量:1
- 2008年
- 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入和构建服务型政府理念的兴起,教育事业被赋予了一种全新的社会属性,即公共服务性。基于新公共服务对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教育公共服务性可作三个方面的理解,即教育公共服务的责任主体;教育公共服务的核心价值;教育公共服务的方式。
- 江赛蓉
- 关键词:政府教育公共服务
- 服务行政模式:大学“去行政化”的路径选择被引量:13
- 2012年
- 以人才培养和新知探索为己任的大学有着不同于政治行政组织或工业经济组织的组织特性和运行逻辑。但是,我国大学却直接移植和套用了政治行政组织或工业经济组织的"管理行政模式"来进行管理,这是我国大学"行政化"的根源所在。大学"去行政化"绝非等同于取消行政管理,回归"教授治校",而是在于应该确立"管理即服务"的新理念,以此来构建适合大学组织和大学活动特性的"服务行政模式"。
- 江赛蓉
- 关键词:大学行政化服务行政模式去行政化
- 突破官僚制:中国大学“去行政化”改革的关键被引量:4
- 2013年
- 大学的"行政化"的成因一方面在于理想类型官僚制的缺陷与不足;另一方面源于大学行政管理部门没有恪守官僚制的精髓(法治精神)。当下人们热议的大学"去行政化"绝非摒弃官僚制,而在于,一方面,突破理想类型的官僚组织及其运行方式和流程;另一方面,需要恪守官僚制的法治精神,摒弃"官僚化"的管理体制。
- 江赛蓉
- 关键词:官僚制行政化去行政化
- 教育福利:弱势群体解困的根本途径被引量:3
- 2010年
-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服务型政府的背景下,如何解决弱势群体问题迫在眉睫。目前我国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政策略显不足,那么,教育福利是弱势群体脱贫的根本途径。主要从保障弱者平等受教育权、消除身份歧视,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遏制贫困传递,以及关注弱势学生、改善综合能力不足等教育福利方面使弱势群体摆脱困境。
- 江赛蓉刘新民
- 关键词:教育福利弱势群体解困
- 我国家长“择校”的长远利益分析
- 当今,“择校”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之一,同时也是我国义务教育改革的一个焦点问题。虽然社会各界尤其是学术界都对此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但由于“择校”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所以,对家长“择校”的理解迄今仍...
- 江赛蓉
- 关键词:义务教育家长择校教育社会学义务教育改革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