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0日
星期日
|
欢迎来到南京江宁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志强
作品数:
2
被引量:31
H指数:2
供职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更多>>
合作作者
吴荣宗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张良佑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2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2篇
农业科学
主题
2篇
稻虱
2篇
生物型
2篇
褐稻虱
1篇
品种抗性
1篇
抗性
1篇
褐飞虱
1篇
飞虱
机构
2篇
华南农业大学
作者
2篇
江志强
2篇
张良佑
2篇
吴荣宗
传媒
2篇
华南农业大学...
年份
1篇
1993
1篇
1992
共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褐稻虱生物型的形成
被引量:13
1993年
本文研究褐稻虱连续饲养于具Bph1抗虫基因的IR_(2?)稻种上表现不同致害力群体与生物型形成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实验室群体的个体间存有不同的致害力.用蜜露分泌量区分不同“致害力”的群体在连续选择压力下,它们间适应IR_(2?)的程度并无明显的差异.三个不同“致害力”的群体应用“苗期群体筛选法”和“群体建立法”测定,表明在IR_(2?)上饲养经过10代,即可使IR_(2?)致死并能适应于该品种;但它们却不能生存于具有BpH_1抗虫基因的Mudgo稻种上.此外,根据蜜露分泌量、飞虱生存率和成虫体重等指标在连续饲养世代的递增,亦证实飞虱群体在IR_(2?)上经过不断的选择,可以演变为一个致害力强的生物型.
江志强
吴荣宗
张良佑
关键词:
褐飞虱
生物型
褐稻虱生物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992年
褐稻虱生物型问题使抗虫品种的选育和利用变得十分复杂。研究生物型形成的规律,用以指导抗虫品种的选育和利用是国际上引人注目的问题。本文根据以前的研究成果,按褐稻虱生物型的发生概况、褐稻虱生物型的特异性、褐稻虱生物型的形成等3个方面进行综合整理。为今后开展这方面研究提供参考。
吴荣宗
江志强
张良佑
关键词:
褐稻虱
生物型
品种抗性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