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晓鹏 作品数:44 被引量:106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新型剪接变异体PSM-E对前列腺癌细胞骨转移的作用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新型剪接变异体PSM—E对前列腺癌细胞(RM-1)骨转移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脂质体将PSM—E、PSMA基因转染RM-1,构建细胞模型(RM-1-PSM-E、RM-1-PSMA),检测羧肽酶活性;黏附及迁移实验测定不同细胞在骨基质胶模型上的黏附及迁移能力;Westernblot检测不同细胞中粘着斑激酶(FAK)的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结果与转染空质粒的RM-1比较,RM-1-PSM—E、RM-1-PSMA的羧肽酶活性分别升高1.96倍和2.13倍,而黏附能力分别升高12倍和14倍,加入羧肽酶活性抑制剂后,RM-1-PSM—E、RM-1-PSMA的黏附能力分别降低2.6倍和3.5倍;与转染空质粒的RM-1比较,RM-1-PSM—E、RM-1-PSMA的迁移能力降低,且FAK的磷酸化水平分别升高1.47倍和1.66倍。结论PSM—E对前列癌细胞骨转移具有调控作用,这与PSM—E的酶活性及FAK磷酸化水平有关。 毛晓鹏 赵良运 王道虎 曹开源 丘少鹏关键词:前列腺癌 骨转移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二烯丙三硫抑制人前列腺癌细胞生长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二烯丙三硫(DATS)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MTT法测定DATS对PC-3细胞生长的影响;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仪(FCM)等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比色法分别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和Bcl-xL/Bcl-xS的表达以及Caspase-3活性变化。【结果】DATS明显抑制PC-3细胞的生长,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DATS作用72h的IC50为14μmol/L;14μmol/LDATS作用PC-3细胞不同时间后,细胞凋亡率增高;western blot显示凋亡抑制蛋白Bc1-2、Bcl-xL表达减少,比色法表明Caspase-3活性增高。【结论】DATS诱导细胞凋亡是其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生长的重要机制,该机制可能与Bc1-2、Bcl-xL和Caspase-3表达及活性变化有关。 郝建伟 丘少鹏 毛晓鹏 陈羽 郭胜杰 黄斌关键词:二烯丙三硫 凋亡 前列腺癌 胸苷激酶基因系统对膀胱癌细胞及凋亡基因的影响 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 探讨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 /丙氧鸟苷 (HSV TK/GCV )系统对膀胱癌细胞BIU 87的杀伤作用及对凋亡基因的影响。方法 脂质体将TK基因成功转入BIU 87,噻唑蓝(MTT)法、TUNEL法、流式细胞仪 (FCM )分别检测GCV对其生长影响及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变化 ;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bcl 2、bax、bak、Caspase 3mRNA表达变化 ,比色法测定Cas pase 3活性变化。结果 作用 5d 1mg/LGCV能杀死 67%的细胞 ,10 0mg/LGCV达到最大杀伤率杀死 97%的细胞 ;GCV诱导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阻滞在S和G2期 ;bcl 2表达降低 ,bax表达升高 ,Caspase 3表达及活性升高。结论 HSV TK/GCV系统可有效杀伤膀胱癌细胞并引起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阻滞、bcl 2和bax表达变化、Caspase 3活化是引起凋亡发生的重要因素。 毛晓鹏 丘少鹏 曹开源 袁广卿 陈显景 徐林关键词:膀胱癌细胞 GCV 凋亡基因 BAX表达 胸苷激酶基因 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 磁共振结合经直肠超声在各PSA区间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结合经直肠超声(TRUS)在不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区间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14年1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的2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研究的病例穿刺前均进行了PSA血清学检查,MRI以及TRUS的影像学检查。278例患者分别按PSA水平4~10 ng/m L、10~20 ng/m L、大于20 ng/m L分为A、B、C3组。对3组的MRI结合TRUS的诊断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A组MRI+TRUS与TRUS的ROC面积分别为0.73和0.59(P=0.02);B组MRI+TRUS与TRUS的ROC面积分别为0.68和0.56(P<0.001);C组MRI+TRUS与TRUS的ROC面积分别为0.74和0.63(P<0.001)。B、C两组具有更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MRI结合TRUS在不同PSA水平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均优于单纯的TRUS,表明MRI结合TRUS是提高前列腺癌穿刺检出率的有效方案。 苏冠宇 毛晓鹏 莫承强 李柏谋 陈旭 庄锦涛 丘少鹏关键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经直肠超声 前列腺穿刺 改良仰卧位与俯卧位经皮肾镜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系统评价改良仰卧位下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检索Pub Med,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关于改良仰卧位与俯卧位PCNL的临床对照研究,提取纳入研究中关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的数据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8项研究,共2696个病例,Meta分析显示改良仰卧位组的手术时间较俯卧位组缩短(WMD=-19.24,95%CI:-29.09^-9.39,P<0.01),两组在住院时间(WMD=-0.81,95%CI:-0.85~0.41,P=0.59)、结石清除率(OR=0.95,95%CI:0.76~1.19,P=0.65)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OR=0.77,95%CI:0.59~1.01,P=0.06)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仰卧位行PCNL安全有效,可缩短手术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张弛 莫承强 蒋双键 邱泽挺 苏冠宇 毛晓鹏 吴荣佩关键词:仰卧位 俯卧位 肾造口术 META分析 转甲状腺素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分级分期的关系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探讨转甲状腺素蛋白(TTR)在正常前列腺(NP),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以及前列腺癌组织(Pca)中的表达,以及其表达与Pca分期分级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10例NP、10例BPH以及52例Pca石蜡标本切片,经常规处理后,行TTR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 TTR在81%(42/52例)Pca表达强阳性,而NP和BPH无表达强阳性(P〈0.05) Gleason评分8~10分Pca94%(16/17例)TTR表达强阳性,Gleason评分2~4分Pca只有50%(5/10例)TTR表达强阳性(P〈0.05) TTR在全部8例D期Pca表达强阳性,A期和B期只有33%(2/6例)和79%(19/24)表达强阳性(P〈0.05).结论 TTR可能与Pca的发生有关,其在Pca中的表达与Pca分级及分期有关,有可能作为Pca预后的风险因子. 王道虎 梁辉 毛晓鹏 韩安家 刘大伟 丘少鹏关键词:前列腺癌 转甲状腺素蛋白 GLEASON分级 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自杀基因系统杀伤膀胱癌细胞及对相关凋亡机制的研究 膀胱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后复发率高,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自杀基因系统(HSV-TK/GCV)作为有效的抗肿瘤基因疗法可作为膀胱癌治疗的有益补充,但因其存在不能完全消除肿瘤生长的缺点,人们一方面将自杀基因治疗... 毛晓鹏关键词:膀胱癌 更昔洛韦 胸苷激酶 自杀基因 文献传递 肾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2012年 肾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 of the kidney,SFT)临床罕见,术前诊断困难,常常误诊为肾细胞癌或肉瘤。2010年11月我院收治1例左肾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现总结报告如下。患者,女,30岁。因"体检发现左腹部包块5月余"入院。 庄锦涛 丘少鹏 涂响安 吴荣佩 陈俊星 毛晓鹏关键词: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肾细胞癌 文献复习 术前诊断 腹部包块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定量检测在前列腺良恶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对于前列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癌组,6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良性前列腺增生组,99例)及健康者(正常对照组,33例)血液中PSMA的相对表达量,并分析3组之间的差异。结果:3组间PSMA相对表达量存在差异(P<0.05),良性前列腺增生组、前列腺癌组均低于正常组(P<0.05),前列腺癌组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P<0.05),良性前列腺增生组、前列腺癌组PSMA相对表达量与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不具相关性(P>0.05)。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PSMA可用于区分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但单纯检测外周血PSMA尚无法准确区分出前列腺疾病与健康对照人群,仅可作为一种辅助和补充检测手段。 瞿虎 汪中扬 邹自灏 毛晓鹏关键词: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前列腺肿瘤 良性前列腺增生 小鼠不同部位体内前列腺癌骨转移模型的建立及方法改进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构建并改进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体内股骨及脊柱转移动物模型,为不同部位的PCa骨转移的诊治及骨应力改变的研究提供工具。方法:将不同浓度的PCa细胞(RM-1)注射到小鼠(C57BL/6)股骨骨髓腔和腰椎内,观察记录小鼠活动变化、成瘤情况,测定瘤体大小及记录存活时间。取模型的双侧股骨组织,进行影像学检查后测算灰度值(骨密度),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定建模情况及成瘤类型。结果:各细胞浓度梯度小鼠均成瘤,各股骨转移模型的肿瘤发生时间、生长速度同组间无差别(P>0.05),病理学检测结果证实所有股骨骨髓腔和腰椎内PCa骨转移模型构建成功,且较低RM-1细胞浓度构建的PCa骨转移动物模型生存时间较前期构建的动物模型明显延长(约1倍,至少2周)。结论:成功用同一PCa细胞株构建了不同部位(四肢骨和中轴骨)的PCa骨转移体内动物模型,经股骨骨髓腔穿刺注射肿瘤细胞建立PCa骨转移动物模型成瘤率高,肿瘤生长迅速,且可稳定复制,为进一步PCa骨转移的骨应力改变及防治的研究提供平台。 毕永祥 肖民辉 张宁南 李晓云 毛晓鹏 张科 章卓睿 赵良运关键词:前列腺肿瘤 四肢 脊柱 骨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