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同艳 作品数:13 被引量:31 H指数:4 供职机构: 大庆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更多>>
紫苏间作密度对辣椒疫病防控及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2022年 以辣椒单作为对照(CK),在高畦双行辣椒行间种植不同密度(株距20、40、60 cm)紫苏,研究紫苏不同间作密度对辣椒疫病发生及植株生长的影响,以探索一种安全有效的防治辣椒疫病的手段。结果表明:紫苏与辣椒合理间作可以有效防治辣椒疫病,辣椒叶片病情指数和发病率显著降低。随着紫苏间作密度的降低(即间作株距的加大),各处理群体冠层环境和土壤环境有所改善,辣椒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叶绿素含量均升高,辣椒疫病病情指数和发病率均降低,辣椒植株生长势增强,产量提高,品质有所改善。其中,紫苏株距为60 cm的间作处理(Z3)效果最好,对辣椒疫病防治效果达到了78.23%,辣椒产量增加了53.8%,并显著提高辣椒果实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及VC含量。 陈映彤 张婧 李坤 吴凤芝 胡兆平 毛同艳 于锡宏 蒋欣梅关键词:间作 紫苏 辣椒疫病 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冬春茬番茄栽培技术 2001年 王桂芝 何玉江 毛同艳关键词:番茄 栽培 冬春茬 节能日光温室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杂交种庆单6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7 2018年 玉米品种庆单6号为大庆市庆发种业培育的玉米杂交种,现为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下限的主推品种,年种植面积近200万亩。本项研究是以庆单6号为试验材料,在试验地正常种植条件下,研究探讨不同种植密度与其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在黑龙江省西部大庆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试验地,庆单6种植密度为6.3万株/hm^2产量最高;种植密度对玉米百粒重、茎粗、行粒数、秃尖长度及植株倒伏程度、空秆率影响较大,对株高、穗位、穗长、穗粗、行数影响不大。 刘忠双 毛同艳 张淑兰 刘配军 刘迪关键词:玉米杂交种 种植密度 农艺性状 外源赤霉素对甜瓜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2018年 以薄皮甜瓜品种金妃为试材,采用叶面喷施的处理方式,GA3设置3个浓度水平(20、40、80mg/L),以清水为对照(CK),研究GA3对甜瓜产量形成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与CK相比,浓度为40mg/L的GA3对甜瓜的产量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增产32.80%,是比较适宜的浓度。 施园 马光恕 廉华 马彦良 毛同艳关键词:甜瓜 赤霉素 不同赤霉素处理对冬季温室老山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2021年 以一年生株龄的短毛独活(老山芹)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赤霉素浓度(50、100、150、200 mg·kg^(-1))、浸根时间(8、16、24 h)两个因素组合处理,研究不同赤霉素处理对冬季日光温室老山芹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赤霉素处理可有效缩短冬季老山芹萌芽时间,提高萌发率,促进叶片生长,提高产量,改善品质,使叶绿素、黄酮、皂苷、香豆素及多糖含量提高。综合来看,以200 mg·kg^(-1)赤霉素浸根16 h处理的老山芹萌发效果最好、生长最快、产量最高;100 mg·kg^(-1)赤霉素浸根24 h处理有利于老山芹黄酮、皂苷、香豆素、多糖等功能成分含量的提升。 毛俊莹 张雪 宁方世新 赵恒田 毛同艳 程瑶 蒋欣梅关键词:日光温室 赤霉素 萌芽 除草剂与几种助剂对玉米田杂草防效分析 被引量:2 2018年 为了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提高除草剂的除草效果,本试验对除草剂与4种助剂8个药剂处理组合对玉米田杂草效果做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4种助剂对除草剂防除玉米田杂草均有很好的增效作用,均可以采用减除草剂使用量,用增加助剂来提高防效的目的。 毛同艳 刘配军 金辉关键词:玉米 杂草 除草剂 防效 紫花苜蓿栽培技术 2005年 边立新 刘淑平 毛同艳关键词:紫花苜蓿 栽培技术 试验地 长势 北方露地黄秋葵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018年 为提高北方地区露地黄秋葵栽培水平,本文从品种选择、培育壮苗、施肥整地、定植、定植后管理以及采收等方面进行技术探索,形成北方露地黄秋葵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为北方地区种植黄秋葵提供了技术支撑。 毛同艳关键词:北方露地 高产高效 甜糯玉米田杂草药剂筛选试验结果与分析 被引量:1 2019年 甜糯玉米因对苗后除草剂的安全性较差,为适应播种面积的不断扩大的需要,找到安全防除甜糯玉米田杂草的除草剂,2018年做了该项试验,以适应大庆市玉米结构调整的需要。试验结果得出:药后15 d 8个药剂处理对杂草的株防效在87.5%~93.2%之间;药后30 d 8个处理对杂草的株防效在89.1%~96.9%之间,对杂草的鲜叶重防效在93.7%~98.8%之间。各药剂处理均表现出较好的除草效果。 毛同艳 宋仙平 金辉关键词:除草剂 田间药效 香蜂花栽培技术 2005年 香蜂花,英名:Balm或Lemonbalm,学名:melissaofficinalis。属于唇形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柠檬留兰香、蜜蜂花、柠檬香薄荷等。原产温带的中东地区,随后迅速遍及亚洲及地中海国家。中国的中南部、西南和台湾省有野生种分布,较少栽培,香蜂花在黑龙江省栽培更少。香蜂花的茎叶具有独特的柠檬芳香,含有较高的营养物质,并具有药用价值。在欧美各国是一种很受消费者欢迎的烹饪用芳香调味品,并用于食品、药品和香水的制造。 毛同艳 王冬梅关键词:香蜂花 栽培技术 植物学特征 生物学特性 采收 综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