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2014—2021年西安市居民伤害死亡特征及由于伤害死亡所造成的潜在寿命损失,为进一步开展伤害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西安市“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2014—2021年全人口死因监测数据和人口资料。采用Excel 2010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潜在减寿率(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rate,PYLLR)、平均减寿年数(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等指标。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2014—2021年西安市居民伤害平均死亡率为29.08/10万,标化死亡率为27.16/10万。男性伤害死亡率为37.29/10万,女性伤害死亡率为20.41/10万,男性是女性的1.83倍;郊县伤害死亡率为35.33/10万,城区伤害死亡率为22.26/10万,郊县是城区的1.59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907.990、1141.569,P<0.05)。2014—2021年西安市居民伤害死亡前5位原因分别为道路交通伤害、意外跌落、自杀、意外中毒、其他意外伤害,占全部伤害死亡人数的89.08%。不同年龄别人群中,导致伤害的主要死因差别较大,0~14岁人群伤害前5位死因分别为道路交通伤害、意外窒息、意外跌落、溺水、自杀;15~44岁组人群伤害前5位死因分别为道路交通伤害、自杀、意外跌落、意外中毒、其他意外伤害;45~64岁组人群伤害前5位死因分别为道路交通伤害、意外跌落、自杀、其他意外伤害、意外中毒;≥65岁人群伤害前5位死因分别为意外跌落、道路交通伤害、自杀、其他意外伤害、意外中毒。2014—2021年西安市居民伤害造成的PYLLR为4.82‰,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道路交通伤害、意外跌落、自杀;伤害造成的AYLL为16.56年,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他杀、溺水、触电。结论2014—2021年西安市居民伤害死亡率较高,已成为威胁西安市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
目的分析2016-2019年西安市1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和减寿情况,为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16-2019年西安市儿童死亡资料,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进行统一编码分类,计算平均死亡率、死因构成比、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 of life lost,PYLL)、标化潜在减寿年数(standardized potential year of life lost,SPYLL)、潜在减寿率(potential year of life lost rate,PYLLR)、标化潜在减寿率(standardized potential year of life lost rate,SPYLLR)、平均减寿年数(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等健康测量指标,并运用χ^2检验对组间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西安市15岁以下儿童平均死亡率为40.34/10万,其中男童为45.43/10万,女童为34.72/10万。死亡谱排在前5位的分别为围生期疾病、伤害、先天异常、恶性肿瘤、神经系统疾病。交通事故、意外窒息、意外跌落、溺水、意外中毒占所有伤害死亡数的90.18%。儿童死因PYLL为123 338人年,SPYLLR为6.16‰,AYLL为65.57年/人,其中SPYLLR顺位前3位分别是围生期疾病、先天异常和伤害。结论 2016-2019年西安市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也呈现下降趋势。围生期疾病、先天异常和伤害是造成西安市儿童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相关部门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