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殷瓅

作品数:6 被引量:48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结肠
  • 4篇结肠炎
  • 3篇小鼠
  • 2篇实验性结肠炎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生长
  • 2篇细胞生长因子
  • 2篇肝细胞
  • 2篇肝细胞生长因...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凋亡
  • 1篇选择素
  • 1篇循证
  • 1篇循证研究
  • 1篇氧化应激
  • 1篇治疗疗效
  • 1篇实验性肠炎
  • 1篇受体
  • 1篇唑酮

机构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6篇殷瓅
  • 4篇陈维雄
  • 3篇陆允敏
  • 2篇陈尼维
  • 2篇朱金水
  • 2篇金湧
  • 1篇朱梅影
  • 1篇冯小芳

传媒

  • 1篇上海医药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国际消化病杂...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肝硬化对肠黏膜屏障的损害被引量:20
2008年
肝硬化是一种多病因的慢性疾病。肝硬化造成患者肠黏膜屏障的损害,使肠道内毒素和细菌进入血液或腹腔,造成内毒素血症及自发性腹膜炎,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病情,引起恶性循环。此文就肝硬化对肠黏膜的损害及其机制作一综述。
殷瓅陈维雄
关键词:肝硬化肠黏膜屏障肠黏膜通透性细菌移位
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小鼠实验性肠炎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噁唑酮诱导的小鼠实验性肠炎的P-选择素表达量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健康昆明小鼠60只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生理盐水(NS)组、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联合用药组(SASP+HGF),每组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小鼠均以噁唑酮灌肠造模。造模后NS组使用NS腹腔注射(0.1mL.只-1.d-1),HGF组使用HGF腹腔注射(100ug.只-1.d-1),SASP组使用SASP灌胃(200mg.kg-1.d-1),联合用药组使用HGF腹腔注射(100ug.只-1.d-1)及SASP灌胃(200mg.kg-1.d-1)。第13 d处死所有小鼠。提取小鼠肠粘膜固有层单个核细胞(LPMC),用荧光PCR检测P-选择素表达量。结果:模型组及NS组的P-选择素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HGF组、SASP组和联合用药组P-选择素表达量较模型组和NS组显著降低(P<0.01)。HGF组和联合用药组P-选择素表达量与正常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SASP组P-选择素表达量较正常略有下降(P<0.05)。但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选择素在噁唑酮诱导的小鼠实验性肠炎中表达增强,肝细胞生长因子对P-选择素表达量有抑制作用。
殷瓅陆允敏金湧陈维雄朱金水陈尼维
关键词:肝细胞生长因子P-选择素结肠炎
补硒干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疗效的循证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 :评价补硒干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对补硒干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分析,采用Rev 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价患者的血硒水平和治疗有效率。共纳入1 07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其中补硒干预组541例患者接受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治疗联合补硒干预,对照组536例患者仅接受抗Hp治疗。结果 :补硒干预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胃痛、痞满、纳差和嗳气)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值比(odds ratio,OR)=2.41,95%CI:1.80,3.22;P<0.01],黏膜内镜检查(腺体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评分改善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OR=2.32,95%CI:1.68,3.22;P<0.01),同时血硒水平更高(标准化均数差=3.60,95%CI:1.07,6.13;P<0.05)。结论 :补硒干预能显著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的疗效。
殷瓅刘霞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氧化应激
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实验性结肠炎的影响
背景: 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是一种多功能因子,近来已有文献报道,其有可能成为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的一种重要辅助方法。   目的:研究HGF对噁唑酮诱导的小鼠实验性结肠炎的影响。   方法:健康昆明小鼠60只分...
殷瓅
关键词:肝细胞生长因子实验性结肠炎抗细胞凋亡
文献传递
CCL20单克隆抗体对小鼠噁唑酮结肠炎的治疗作用被引量:4
2009年
背景:趋化因子是一类具有趋化作用的小分子细胞因子,与免疫和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免疫反应异常为其特征性表现之一。目的:研究趋化因子CCL20及其受体CCR6在小鼠实验性结肠炎中的表达以及抗CCL20治疗对实验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3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结肠炎模型组和CCL20单抗组,后两组以噁唑酮溶液灌肠诱导结肠炎模型。造模后每天予单抗组小鼠CCL20单抗1 mg/kg腹腔注射一次,连续4 d。第5 d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估后处死小鼠,行结肠大体形态和组织学损伤评分,测定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以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结肠组织CCL20mRNA和蛋白表达;分离肠黏膜固有层单个核细胞(LPMC),流式细胞仪分析CCR6阳性CD4^+T细胞比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结肠炎模型组的DAI、结肠大体形态和组织学损伤评分、MPO活性以及结肠组织CCL20 mRNA和蛋白表达、LPMC中CCR6阳性CD4^+T细胞比例均显著增高(P<0.05);而CCL20单抗组上述指标均较结肠炎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CCL20/CCR6在噁唑酮诱导的小鼠实验性结肠炎中表达增高,以CCL20单抗阻断CCL20/CCR6可有效缓解结肠炎症。
冯小芳殷瓅陆允敏陈维雄
关键词:结肠炎
康复新液治疗小鼠实验性结肠炎的研究被引量:22
2011年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对恶唑酮诱导的小鼠实验性结肠炎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健康昆明小鼠60只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康复新液A组、康复新液B组、康复新液C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小鼠均以恶唑酮灌肠造模并给予不同形式的药物干预。造模5d后处死,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大体和组织学损伤评分,提取肠黏膜固有层单个核细胞(LPMC),以荧光定量聚酶链反应(PCR)检测表皮生长因子(EGF)、激活蛋白1(AP-1)、核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4(IL-4)的表达量。结果:(1)模型组、康复新液A组的DAI、大体和组织学损伤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康复新液B组则显著低于模型组而更接近于正常组;康复新液C组高于正常组但低于模型组(P<0.05);(2)LPMC中模型组和康复新液A组的EGF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组;而AP-1、NF-κB、IL-4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康复新液B组EGF的表达量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而AP-1、NF-κB、IL-4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组而接近正常组。康复新液C组EGF的表达量低于正常组,而AP-1、NF-κB、IL-4的表达量低于模型组而高于正常组。结论:康复新液具有促进EGF表达以修复黏膜的作用,且可通过抑制AP-1、NF-κB、IL-4等炎性递质的表达来达到全身及局部的抗炎作用。
陆允敏金湧陈维雄朱金水陈尼维殷瓅朱梅影
关键词:康复新液结肠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