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宪强
- 作品数:36 被引量:281H指数:10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理学更多>>
- 一种用于类金属砷迁移的示踪方法
-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用于类金属砷迁移的示踪方法,其包括:分别使用磷酸氢二钠和砷酸氢二钠配制磷、砷污染液,将所述的磷、砷污染液灌注到下面的土柱中;分析不同pH下单独砷、磷在5cm土柱中的迁移规律;分析不同离子强度IS下单独砷、...
- 殷宪强王军孙慧敏姜延吉康润峰丁钿济周时张广才吴兰
- 一种使用量子点示踪Cr(VI)的方法及应用
-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使用量子点示踪Cr(VI)的方法及应用,使用草酸‑抗坏血酸共聚物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用于六价铬离子的检测。还包括所述草酸‑抗坏血酸共聚物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将草酸和抗坏血酸混合溶解在超纯水中,溶解后放置微波...
- 殷宪强王军孙慧敏姜延吉康润峰周时吴兰艾崛豪
- 黄绵土铅形态与土壤酶活性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采用添加外源铅和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黄绵土盆栽小青菜后土壤中铅的形态分布规律及土壤酶活性对铅污染的响应,并分析了土壤铅形态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未污染黄绵土中铅各形态的比例为:可交换态0.77%,碳酸盐结合态6.27%,铁锰氧化物结合态1.82%,有机结合态13.4%,残渣态77.74%。铅污染后黄绵土中各形态铅的浓度随着外源铅浓度的增加而极显著增加,土壤受到铅污染后,各形态铅的比例发生了显著变化,上列各形态所占比例依次为0.346%、18.464%、0.496%、46.532%、34.168%。铅污染对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产生极显著影响([R过氧化氢酶=0.841 1,P过氧化氢酶<0.001,n=18;R碱性磷酸酶=-0.986 9,P碱性磷酸酶<0.001,n=18)],二者可以作为土壤铅污染的评价指标;总铅对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的活性变化没有任何贡献,进一步说明不能采用总铅含量作为土壤铅污染的评价指标。在铅的各化学形态中除有机结合态外,过氧化氢酶与其余各形态铅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碱性磷酸酶与各形态铅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碳酸盐结合态对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的直接影响最大,而且铅的其他化学形态通过碳酸盐结合态的间接影响亦最大,表明各形态铅中以碳酸盐结合态对两种酶的影响为主,该两种酶与碳酸盐结合态相结合可作为土壤铅污染评价指标。
- 殷宪强王昌钊易磊王永浩张兴昌
- 关键词:土壤铅形态土壤酶活性
- 砒砂岩对Pb(Ⅱ)的吸附特性研究被引量:14
- 2014年
- 以红、白和灰3种不同颜色的砒砂岩作为吸附剂,通过研究不同吸附剂用量、pH和离子强度(IS)等外界条件对砒砂岩吸附Pb(Ⅱ)的影响,以及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特征,应用动力学与热力学吸附模型,结合红外光谱(FTIR)分析,探讨砒砂岩吸附Pb(Ⅱ)的机理.结果表明,砒砂岩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够有效吸附Pb(Ⅱ),其吸附效果受铅浓度、吸附剂用量及pH、离子强度(IS)的影响强烈,即:随pH的增大,吸附量提高,但随离子强度的增大,吸附量却降低.3种颜色的砒砂岩对Pb(Ⅱ)的吸附均在30 min内达到平衡,吸附速率大小表现为灰色>白色>红色,其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在试验浓度范围内,Freundlich和D-R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砒砂岩对Pb(Ⅱ)的等温吸附特性,3种砒砂岩均是以非均匀孔隙或表面为主要吸附位.结合吸附模型和FTIR表征,吸附机理以静电吸附、离子交换为主,辅以部分化学吸附和一部分化学沉淀综合起作用.
- 温婧朱元骏殷宪强张兴昌
- 关键词:砒砂岩铅
- 污泥堆肥施用对土壤与作物的影响研究
- 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以及病原菌等,不加处理任意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近年来,我国城市污泥中的有害重金属含量已经明显下降,将污泥堆肥化处理后施用于园林绿地是较理想的土地利用方式,为了寻求污泥土地利用更广阔...
- 殷宪强
- 关键词:污泥堆肥土壤作物磷有机质重金属重金属形态
- 文献传递
- 污泥土地利用对环境的影响被引量:51
- 2004年
- 污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及氮、磷等养分,土地利用是污泥处理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污泥的含水率很高,易腐烂发臭,且含有病原菌、重金属及毒性有机物等,在土地利用之前进行稳定化处理是必要的。在污泥的稳定化处理方法中以堆肥化处理较符合我国国情。污泥的土地利用对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性质有明显的改良作用,可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及品质。同时,由于污泥中的重金属及丰富的氮素,使用不当,可导致重金属在土壤与植物中的积累,过量的硝态氮可能污染地表与地下水。
- 张增强殷宪强
- 关键词:污泥土地利用环境影响
- 螯合剂EDDS和苎麻连续修复土壤镉污染的方法
- 本发明属于土壤污染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螯合剂EDDS和苎麻连续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苎麻植入待修复的土壤中;待苎麻存活后,再向土壤中施入生物可降螯合剂EDDS,施用量为75-300kg/亩;每隔...
- 殷宪强孙慧敏陈卫民韦革宏刘金彭绍远
- 文献传递
- 不同氮磷比对北洛河中藻类生长的影响被引量:3
- 2023年
- 为探究不同氮磷比条件下北洛河中藻类的生长情况与多样性变化,本研究于北洛河下桃水电站坝上水库采集水样,通过添加磷酸盐提高水体中总磷浓度、调整氮磷比,根据总磷浓度(0.02、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 mg·L^(-1))共设置11个处理组,进行5 d的藻类培养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培养体系中共鉴定出藻类4门31属,其中蓝藻门的微囊藻属、平裂藻属和绿藻门的栅藻属、十字藻属、惠氏藻属的占比相对较高,为北洛河中的优势种属;藻类细胞丰度随着总磷浓度升高先逐渐上升,并在0.40 mg·L^(-1)组达到最高;当总磷浓度≥0.10 mg·L^(-1)时,优势藻类开始暴发性生长,导致物种丰富度指数显著升高(P<0.05),而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下降(P<0.05)。通过对水样中氮磷浓度进行测定发现,随着外源磷输入量的增加,藻类对总氮的吸收加快;当总磷浓度高于0.10 mg·L^(-1)时,可明显促进藻类对总氮的吸收,吸收氮磷比趋于平稳。综上所述,本研究初步发现外源磷的输入可促进北洛河中藻类对总氮的吸收,总磷浓度≥0.10 mg·L^(-1)可明显引起蓝藻门和绿藻门等优势藻类暴发性生长,存在水华发生的风险。
- 杨震张会强陈静赵荣娜张淳张秦铭殷宪强范晓腾
- 关键词:氮磷比水体富营养化藻类
- 氧化石墨烯对重金属在多孔介质中运移的影响
- 殷宪强
- 不同胶体、流速、pH对钒(Ⅴ)在饱和砂柱中运移的影响
- 本文利用0.5-1mm粒径的石英砂填装砂柱,开展了高岭石胶体、蒙脱石胶体以及黄绵土、风沙土、填土、黄褐土等土壤胶体及pH、IS(离子强度)对钒(V)运移的影响研究,并运用CDE模型进行了相关的模拟与运移特征的表达.结果表...
- 余林殷宪强周建强安伟强
- 关键词:胶体流速PH钒运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