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樊龙江

作品数:86 被引量:590H指数:17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21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0篇农业科学
  • 14篇生物学
  • 6篇文化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4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2篇基因
  • 14篇水稻
  • 12篇作物
  • 12篇基因组
  • 11篇植物
  • 10篇烟草
  • 9篇种子
  • 8篇玉米
  • 8篇杂交
  • 7篇制种
  • 7篇甜玉米
  • 7篇分子标记
  • 7篇出苗
  • 7篇出苗率
  • 6篇田间
  • 6篇种子活力
  • 5篇育种
  • 5篇杂交稻
  • 5篇田间出苗
  • 5篇田间出苗率

机构

  • 71篇浙江大学
  • 14篇浙江农业大学
  • 10篇云南省烟草农...
  • 2篇中国科学院上...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湖南省农业科...
  • 1篇浙江林学院
  • 1篇浙江省农业科...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浙江省文物考...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杭州市蔬菜科...
  • 1篇嘉兴市农业科...
  • 1篇嘉兴市农科院
  • 1篇台州出入境检...
  • 1篇学研究院
  • 1篇湖州市农业科...

作者

  • 86篇樊龙江
  • 12篇吴建国
  • 11篇石春海
  • 10篇叶楚玉
  • 8篇肖炳光
  • 7篇桂毅杰
  • 6篇段宪明
  • 6篇颜启传
  • 4篇卢秀萍
  • 4篇朱军
  • 4篇陈莉华
  • 4篇胡秉民
  • 4篇阮松林
  • 4篇吴平
  • 3篇舒庆尧
  • 3篇周雪平
  • 3篇吴月友
  • 3篇王营营
  • 3篇沈一飞
  • 3篇马华升

传媒

  • 10篇浙江大学学报...
  • 6篇作物学报
  • 4篇浙江农业大学...
  • 3篇种子
  • 3篇生物数学学报
  • 3篇高等农业教育
  • 3篇杂交水稻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科技通报
  • 2篇Journa...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技术与市场
  • 1篇农业科技管理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种子科技
  • 1篇Acta B...
  • 1篇遗传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年份

  • 2篇2024
  • 5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3
  • 5篇2002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入侵植物——长叶水苋菜被引量:4
2015年
长叶水苋菜(Ammannia coccinea Rottb.)属千屈菜科水苋菜属,原产美洲,在浙江省绍兴地区稻田发现有该草分布,该草在我国大陆地区分布未见文献报道。本文介绍了长叶水苋菜的形态特点、国内外分布、生物学特性及其危害,旨在为该危险性入侵种的监测与防控提供基础资料。
朱金文周国军陆强沈卫新郑贵平卢凌虹刘蕊周伟军樊龙江李少南陈学新
关键词:入侵植物
转基因作物在美国被引量:6
2001年
樊龙江周雪平
关键词:食品安全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
以“四重”为基础,促进农业学科群建设被引量:1
1997年
以“四重”为基础,促进农业学科群建设樊龙江李安华陈莉华徐国权(浙江农业大学科研处杭州310029)学科群是由若个具有某一共同属性的分支学科构成的一组学科。一个直正的学科群应能“培养高层的跨学科人才,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的研究,出一批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的研...
樊龙江李安华陈莉华徐国权
关键词:学科群建设农业学科一级学科农业生物技术环境科学技术学科生长点
通过有机溶剂渗入提高超甜玉米种子田间出苗率被引量:6
1997年
试验以sh2胚乳突变体(超甜3号)为试材,选用了3种有机溶剂进行种子渗入处理,并分早播、适播、迟播三期进行田间播种,考察该方法对提高超甜玉米种子田间出苗率、成苗率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以甘油,或丙酮处理种子对提高早春低温条件下播种的超甜玉米种子田间出苗率、成苗率等有显著的效果,最高可提高田间出苗30.7%。
樊龙江颜启传徐媛阮松林
关键词:超甜玉米田间出苗率种子处理
“九二○”增效剂在汕优组合制种中的调控作用被引量:2
1989年
本试验研究了“九二○”增效剂Ⅰ、Ⅱ、Ⅲ型与“九二○”混用,对汕优组合母本 出穗、开花、结实性状和种子质量的影响。制种始穗期混用增效剂能提高“九二○”功效1倍,亩用 量5克的穗透出率可达90%左右,使用Ⅱ型增效剂开花高峰出现在上年10时,比单用“九二○” 提前1小时,各处理午前花的比例增加15~20%。另外,种子穗萌有所减轻,发芽率有所提高。
马华升黄槐卿段宪明樊龙江
关键词:增效剂始穗期异交结实花时制种产量
基于生物小RNA的分子标记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植物基因工程领域,旨在提供一种基于生物小RNA的分子标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1)小RNA序列数据的获得;(2)小RNA序列基因组定位;(3)PCR引物设计;(4)PCR扩增及其遗传多态性检测。本发明是一种...
樊龙江肖炳光桂毅杰
文献传递
利用基因组数据分析水稻基因顺式作用元件被引量:1
2006年
为了研究籼粳亚种基因调控序列的总体特性,我们利用籼粳稻以及拟南芥基因组和全长mRNA序列获取了大量高可信度的调控序列,通过这些序列,分析了水稻基因调控序列顺式作用元件(信号)的数量、分布以及与GC含量的关系等.研究结果表明:一些信号在水稻基因调控序列中发生显著的数量变化,同时一些信号数量在水稻与拟南芥基因间存在明显差异, 这说明这两种单双子叶植物间信号的使用上存在偏好,同时水稻不同类型基因以及特有与非特有基因间在信号的使用上也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信号的分布直接导致了调控序列GC含量的波动.本研究没有发现水稻籼粳两个亚种间在调控序列方面(顺式调节因子和GC含量等)存在明显差异.
张扬徐国华徐飞樊龙江
关键词:水稻基因组顺式作用元件籼粳亚种拟南芥GC含量
利用人工杂交方法研究转基因对植物遗传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04年
如何分析转基因对植物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一直以来是一个难题。提出了一种所谓“人工杂交”的分析方法 ,即利用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转基因及其野生型植物群体 ,分别与一组具有代表性的遗传对象进行有性杂交 ,通过考察它们后代主要性状分离变异状况来评估转基因导入对群体遗传性状的多样性的影响。作为一个实例 ,选用了由转基因水稻及其野生型组成的 3对不同遗传群体 ,分别与 7个具有代表性 (如不同亚种、不同品种类型等 )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 ,获得 15对杂交组合 ,经杂种 F1 自交获得 F2 种子 ,通过观测 F2 分离世代的主要性状分离状况 ,比较和统计转基因水稻群体及其野生型群体后代的性状分离程度。结果表明 ,提出的“人工杂交”技术路线是可行的 ,为全面和深入开展相关研究开辟了一个新途径。同时根据本研究利用这 3对转基因水稻及其野生型群体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一些性状上转入的外源基因可以显著地增加种群内的遗传变异而在另外一些性状上却显著地减少了种群内的遗传变异 ,但尚不能得出或支持转基因植物可能对遗传多样性产生负面效应的结论。
樊龙江庞洪泉吴月友程旺大
关键词:水稻人工杂交
作物育种相关数据及大数据技术育种利用被引量:16
2016年
从18世纪首次获得人工杂交种到如今基因工程育种,作物育种技术发展迅速,同时几百年的育种历程积攒了大量育种数据,特别是近年来伴随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海量作物育种相关基因及其表达数据,形成了育种大数据。2012年以来在商业、信息技术等领域发展迅猛的大数据技术,致力于解决大数据采集、存储及处理等壁垒,并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初露端倪。本文利用创新方法 TRIZ(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流分析技术,综合分析了育种领域已有资源和目标达成的矛盾问题,提出大数据育种技术应用于作物育种的创新方案,明确了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育种领域的框架和实现目标。提出了基于大数据理念的育种技术,拟采集和整合已有育种数据资源,实现数据自动采集等,从而能够平衡育种数据膨胀/利用和育种需求产生的矛盾;构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育种数据信息化平台,实现作物育种方法理念的创新,可以为广大育种工作者提供数据支撑和一个育种新途径;为解析生物学数据与目标农艺性状的关系提供信息,加快育种现代化的进程。
樊龙江王卫娣王斌叶楚玉舒庆尧张辉
关键词:作物育种育种方法
中国糯玉米wx基因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被引量:30
2013年
Waxy(wx)基因是众多作物导致糯性突变的关键基因,在玉米作物群体内深入研究wx基因对中国糯玉米品质育种和种质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325份(309份来自中国,11份来自泰国和5份来自韩国)糯玉米种质材料做了wx基因突变类型的调查和表观直链淀粉含量(AAC)测定。结果表明,中国糯玉米的wx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很低,主要存在wx-D7和wx-D10两种突变类型,占96.9%;中国北方及韩国的糯玉米wx基因突变类型都是wx-D7类型,南方及泰国糯玉米wx基因突变类型都是wx-D10类型;糯玉米地方品种的wx基因型以wx-D10类型为主,占78.9%,而商业杂交种和自交系的wx基因型以wx-D7为主,分别占88.7%和86.6%。分析表明,中国糯玉米商业杂交种和自交系的AAC均值较低(小于2.2%)且无显著差异,但地方品种的AAC均值较高;wx-D7基因型糯玉米的AAC均值低且变化幅度较小,而wx-D10基因型糯玉米的AAC均值最高且变化幅度较大。本文还讨论了中国糯玉米主要wx基因型的地理分布、起源以及其他的wx基因突变类型。
姚坚强鲍坚东朱金庆桂毅杰沈秋芳胡伟民樊龙江
关键词:糯玉米WX基因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