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新宇
- 作品数:18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 炎性因子与代谢综合征组分及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 马东兵张立萍杨惠贞包婧周旋韩红梅乔小民梁新宇王经韬
- 目的:研究IL-6、IL-18、TNF-α等炎症标志物在MS组分及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初诊为高血压或糖尿病或二者合并存在的住院患者共160例,其中男性100例,女性60例;MS患者96例,非MS患者64例。进行了①M...
- 关键词:
-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炎症治疗
- 临床实验室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被引量:3
- 2011年
- 实践证明,为保证临床检验质量必须做到全过程质量控制,即对实验检查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这里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三个阶段的质量控制,其中分析前质量控制尤其重要。因为分析前还存在一些检验人员无法控制的因素,如患者标本采集前的准备,标本的采集和运送等。分析前质量控制主要包括患者准备、标本收集、标本储存、标本运送、标本处理等。
- 彭夕芝徐杰李惠军梁新宇刘学梅段正军田鹏飞
- 关键词:标本采血
- 化学发光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四项标志结果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应用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氮端肽(PⅢNP)、Ⅳ型胶原(CⅣ)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了196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样本的肝纤维化指标。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例,慢性重肝3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2例,正常对照40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纤维化四项指标(HA、LN、PⅢNP、CⅣ)在乙型肝炎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慢性重肝、乙型肝炎肝硬化测定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测定值升高的幅度为:慢性重肝>乙型肝炎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携带者。结论应用化学发光法动态检测肝纤维化四项指标是指导临床判断肝纤维化程度的非损伤性的良好检测方法。
- 梁新宇段正军田鹏飞
- 关键词:肝纤维化慢性乙型肝炎化学发光法
- 兰州市西固社区843例老年人体检血脂检测结果分析
- 2016年
- 目的了解老年人空腹血脂水平,分析影响血脂异常的因素,并寻求建设性的预防措施。方法收集辖区内843例65岁以上老年人常规体检时的血清标本,检测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空腹血糖(Glu)指数,并根据被检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血压、饮食习惯、烟酒嗜好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检测各项正常者363例(43.06%),其中男189例(22.42%);女174例(20.64%)。体检异常组480例(56.94%),其中男192例(22.76%);女288例(34.16%)。异常组和正常组相关项目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异常是老年人常见的代谢紊乱疾病,也是老年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致病因素。
- 梁新宇何红裴芳武翠萍
- 关键词:血脂水平心血管疾病
- 52例乙型肝炎患者配偶HBVM检测分析
- 2006年
-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患者配偶的血清标志物(HBVM)的检测分析状况。方法对52例乙型肝炎患者的配偶采用时间分辨免疫分析法检测HBVM,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2例患者的配偶中,14例HBVM全阴性;27例有不同的HBVM感染模式;其中接种过乙肝疫苗的11例配偶均产生抗-HBs,其浓度值(233.17±49.61)mIu/ml与自然感染乙肝病毒产生的抗-HBs的浓度值(46.08±19.71)mIu/ml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性接触和夫妻间生活密切接触是HBV主要传播途径之一,时间分辨免疫分析法是一种检测HBV灵敏、有效的方法。
- 梁新宇徐杰李惠军刘学梅
- 关键词:乙肝病毒标志物配偶
- 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8水平
- 闫雪华梁新宇陈小勇邓英赵志清
- 该课题来源于兰州市科技局2003年下达的计划项目。乙肝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的研究仍存在许多问题。在机体清除HBV的过程中,细胞免疫反应的强弱起着决定性作用,如何调节免疫功能成为治疗的重点和难点。近年研究认为,Ⅰ、Ⅱ型辅助...
- 关键词:
- 关键词:乙肝病毒细胞感染免疫检测
- 甘肃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与临床相关性分析
- 吴斌李彩东颜廷飞段正军田鹏飞张伟李惠军梁新宇刘学梅徐杰
- 1.该研究采用PCR荧光法检测532例慢性HBV患者外周血清HBV基因型该法能快速对乙型肝炎病毒B基因型、C基因型以及B/C混合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特异性和敏感性高。2.该研究所得基因分型结果显示:甘肃地区的乙肝...
- 关键词:
- 关键词:乙型肝炎分子流行病学
- 兰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与HBV DNA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 吴斌陈小勇李彩东田鹏飞颜晓霞李惠军张伟梁新宇段正军刘学梅靳克剑
- 该研究结果显示:①兰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HBV携带者外周血CD3+和CD4+T淋巴细胞百分数以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均低于健康对照,而CD8+T淋巴细胞百分数则显著增高;②兰州地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
- 关键词:
- 关键词:乙型肝炎淋巴细胞免疫功能
-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IL-15、IL-16、IL-18、IFN-γ的水平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5(IL-15)、白细胞介素-16(IL-16)、白细胞介素-18(IL-18)、干扰素(IFN-γ)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4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LC,45例)和健康对照者(40例)血清中IL-15、IL-16、IL-18、IFN-γ的水平,比较分析各组间的差异。结果:LC组IL-15、IL-16、IL-18、IFN-γ血清水平高于ASC组(P<0.05)和健康对照组(P<0.05),ASC组者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IL-15、IL-16、IL-18、IFN-γ的均明显升高,四种细胞因子均参与了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病理损伤过程,对监测病情演变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梁新宇李彩东杨勇卫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硬化IL-15IL-16IL-18IFN-Γ
-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IFN-γ、IL-32和IL-6的临床相关性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外周血IFN-γ、IL-32和IL-6水平的临床相关性。方法收集4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空腹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IL-32和IL-6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肝功能水平。结果健康对照者血清IFN-γ、IL-32和IL-6水平分别为(14.41±3.71)、(182.24±72.22)、(1.62±0.63)ng/mL,乙肝肝硬化患者分别为(182.12±41.37)、(1218.21±215.08)、(37.70±9.77)ng/mL。IFN-γ水平与ALb水平呈负相关(r=-0.342,P<0.05),与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r=0.319,P<0.05);IL-6水平与ALT水平呈负相关(r=-0.314,P<0.05)。结论 IFN-γ、IL-32和IL-6在慢性HBV感染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评估慢性乙型肝炎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 李彩东杨勇卫田鹏飞陈锡莲梁新宇吴斌
- 关键词:肝硬化干扰素-Γ白介素-6